道德绑架的基本原理
一天你坐上一辆普通的公交车,这是有一位老人走上了公交车,他发现位置已经满了,便要求你给他让座。你拒绝了,于是他勃然大怒,怒骂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尊重老人,真是道德败坏。 第2天你买了一包比较昂贵的零食,但你并没有主动和你的室友分享,你的室友看到了这件事,便将你挂到了网上并配文说,怎么有人能在寝室里吃独食啊? 第3天你到某家公司实习,因为和你一同来实习的员工,看到你的盒饭非常好吃,于是便和你提议说下次你来带菜我来带饭,我们一起吃。你拒绝了,他便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你,并小声嘟囔着,我又不是白吃你的,我说了会带饭的。 就算大家在现实中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也或多或少在网上看到过类似的新闻。我们给这种事情取了个名字,叫做道德绑架。 毫无疑问,我们觉得道德绑架是一件非常让人恶心的事情。但当我们真的面对他的时候,却又会有一种无力感。 于是我们可能会自嘲的说,只要我没有道德道德就没有办法绑架我。 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道德难道不是一个好东西吗?为什么他总能绑架我呢?难道好人就应该被拿枪指着吗? 我回顾了自己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其中一直包含着对于道德的认可,父母老师都鼓励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我却说不出道德的定义。 那么道德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他为什么可以绑架我?而且他为什么经常可以绑架我,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阿婆主小爱小狼,下面我将提供5个观点,帮助大家全面的认识道德绑架这件事的背后原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观点1 关于电车上有人要你让座,我有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说给大家听一下。 你可以对对方说,自己是一个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留学生。 原因是因为日本并没有给老年人让座的习惯。或者说是让座的道德。 我们都说日本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国家,但显然在地铁让坐着一点还是我们中国人更有礼貌。 从这一点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也就是在不同的国家道德标准它是不同的。 甚至国家的范围可能都有一些太广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之间的道德也是不同的。 我们有时候会把这种道德亲切的成为民族风气或者异国风情。 有人可能会说,那这些道德肯定也都是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的,但那些原则性的问题肯定都是一致的吧,比如说杀人放火抢劫杀人这些事情,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应该是不道德的吧。 但事实可能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绝对。比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例如桑比亚,他就有非常奇怪的道德,我们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办法接受。我们可能会称他们的道德为野蛮的,落后的或者未开化的,但你不能否认这确实是他们的道德。 之前都是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如果从时间的尺度来看的话,道德的发展更是千奇百怪。比如说我们国家古时候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很明显是不道德的,但是在古代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 其实早在公元前,古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种双标的现象。 在公元前4世纪到5世纪的某个时候,希腊诞生了一部著作。“对斯巴达人来说,年轻的女孩子出门或者做运动时应该光着胳膊,不应该穿短袍,但是对爱奥尼亚人来说,这是不光彩的。”不知名的作者评论道,“对色雷斯人来说,年轻女孩子的文身是一种装饰,但是对其他人来说,文身标志是对犯错者的惩罚。”文化具有多样性,这并不令人吃惊。 不过,作者接着写道: 塞西亚人认为,杀人者应该剥下对方的头皮,套在马的笼头上,为头骨加上金银衬底,作为饮用器具,向众神敬酒。在希腊,没有人愿意走进这种杀人者的房间。 马萨革泰人会将父母分尸并吃掉,他们认为孩子的身体是他们能够想到的最美丽的坟墓。但在希腊,如果有人做出如此可耻和可怕的行为,他会被赶出国家,死后也会遭人唾弃。 这还没完。作者说,在波斯,男人可以随意与母亲、姐妹和女儿性交。在吕底亚,年轻的女孩子应该在结婚之前做娼妓赚钱。在希腊,这样的事情会受到诅咒。 《双重论证》不是关于古代世界怪异文化的人类学调查。它是一种修辞练习,是为了告诉学生如何探索某个观点的两个方面。作者认为,好和坏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眼中的善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恶。这种观点的证据存在于不同文化的不同道德观之中。我们可能认为吃掉父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马萨革泰人不这样想。娼妓在许多社会是一种耻辱,但在吕底亚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有人命令所有人将他们认为不光彩的事情集合在一起,然后让每个人将他认为得体的事情从集合中取出,那么集合之中不会剩下任何事情”。 总而言之,道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它就是不同的,它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所以说一个人具有非常灵活的道德底线,并不是在讽刺他,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陈述。 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解释道德为什么能绑架我们。 首先因为道德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可以把很多事情和道德联系起来。事实上很多道德准则也都是这么来的。 比如说在地铁上要给老人让座,这条道德准则很显然是在地铁出现之后才诞生的。 虽然我们很自然的认为为老人让座,是因为敬老这一传统美德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行为。但日本的道德就说明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 在日本的老人看来,如果你给他让座,等于是你在变相的说他们不行了,他们可受不了这委屈。 所以说最初在地铁上要给老人让座这条道德准则,可能就是某一个人自己想出来的,当然他有极大的可能是出于善意,而且这条道德准则也得到了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但是你仔细的想一想,给老人让座这件事真的是一件道德问题吗? 换句话说,如果我在地铁上没有给老人让座,就可以认定我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吗? 可能已经有人明白我想表达什么了,道德的灵活性,导致它非常适合来带节奏。 实际上没有给老人让座这件事,他是一件小事。哪怕你真的要依据这一件事对我进行道德的判断,那你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没有可能我的身体也不舒服?有没有可能我戴着耳机没有听到? 甚至我觉得可以更进一步,如果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不喜欢给老人让座,但我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做志愿者,除去吃饭生活的钱之外,我将其余的所有钱全部投入了慈善事业。你难道要说我是一个坏人吗? 又或者说道德难道其实是一道加减算术题吗? 把一件小事去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用一件小事强行和道德关联起来,这就是道德绑架的实质。 我还可以举很多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我在寝室里吃独食,不分给我的室友?为什么这部大家都喜欢的电影我不喜欢看?为什么看到乞丐我不会掏出我的钱包?这些事情本身跟道德没有关系。但是当我把这些事情和道德联系起来,就可以对你进行道德绑架。 其实讲到这里已经足够了,但是我还是想说一句,道德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还要强大。 比如说我们之前讲到的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的例子,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有没有才华和道德有什么关系呢?可能还真有,但反而是有才华的女子,更有道德吧。 还有西方的同性恋,在西方,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经常有将同性恋者处以死刑或者化学阉割,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实际上性取向跟道德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所以你看道德绑架不止绑架你,我这样的个人连国家民族也都是可以绑架的。 观点2 我们现在来模拟一个情景。假如当时那个老人没有要求你让座,但是你发现全车的人都在默默的看着你。你会让座吗? 那你这时候会觉得自己是被道德绑架了吗? 好像有点感觉,但没有到那种程度。不过有时,让座确实是出于心中的一种不安感。好像我不让做别人就会在背地里说我闲话一样。 好,我们来模拟第2个场景,如果当那个老人在道德绑架你的时候,你背后有一位光头大哥仗义执言,大声嗬骂那个老人为老不尊,替你出头。你还会让座吗? 我想大多数人也不会让了,怎么也不能让我大哥寒心不是。 所以你发现了没有,在做出这种与道德有关的决定时,别人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 当别人觉得你的做法不道德时,你无论做什么都是不道德的。同样当别人支持你的时候,你就有了底气。 因为道德就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用于帮助人们团结合作的产物。 由此我们就可以来解释道德为什么能够绑架我们了。 首先有一点是要事先说明的。那就是人其实是很害怕被孤立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你会出于内心的不安而让座,而让座后又会觉得心情不错,尤其是在得到感谢后。 因为在你不让做的时候,你会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你,这给了你一种被孤立的错觉。我们姑且把他当做错觉。 而当你让座后,尤其是当你被感谢后,你其实是得到了一种认可,这个认可让你感觉自己其实是处在一个团体内部的。 而所谓的道德绑架,利用的就是这个孤立和认可。 当我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你发送一个信号。我不认可你的所作所为,你不属于我所在的这个团体。而如果你想要加入我所在的这个团体,你就要按照我所说的做。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道德绑架会让我们那么难受,我们都讨厌否定,喜欢认可。 而道德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认可属性,我们会以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而感到光荣。同时我们也很害怕自己被认为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所以当有人认为某人不道德的时候,那人往往会有一种迫切的证明自己的欲望。 所以我们之所以会被道德绑架,是因为我们害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我们从不会自称自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我们很难接受别人骂我们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观点3 道德绑架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道德这东西发明出来不就是这么用的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东西。 这是一个金毛,我把它称作道德的爷爷。 准确来讲是道德这个词语的爷爷。 很显然,并不是画面中这个人创造了道德这个词语。 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道德这个词源于金毛这个词。 在凯尔特语中,道德来源于这个词fin 这个词后来又有了贵族的意思。 toolfin 之后才有了善良者,高贵者之类的意思。 所以说黄毛才是正统啊。 所以为什么黄毛这个词能演变成贵族啊。 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贵族是黄毛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平民他不是黄毛。亚利安征服者与当地的平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一头靓丽的金发。当地平民大多都是深色以及黑色的头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德意志的好gut,就来源于神圣种族的人,或者像神一样的人。 再比如说中国的君子,最早的意思就是君王的孩子,以及对贵族的泛称。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对,毕竟以前教育资源贫乏,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就是以前的那些贵族,才更有可能成为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但这其实搞错了因果关系。 实际上并不是贵族具有高尚的品德,而是我们将那些贵族所具有的特性称之为道德。 政治上的优越总会引起另一种精神上的优越。 为什么我能当贵族,你们只能当平民? 难道我要说我投了个好胎,你们是运气不好,赶紧remake吧? 当然不是,我肯定会说自己具有某种高贵的纯洁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得我能够成为贵族,也使得我可以高你们一等。 但实际上所谓纯洁的人最初只是指那种会洗脸洗澡,拒绝食用一些腐烂的食物,不和低等种族的肮脏女性睡觉并且讨厌流血的人而已。 这么看来道德似乎就是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崇高地位的工具罢了。 但还是之前提到的问题无论哪个国家杀人放火烧杀抢掠,这些行为都应该是不道德的。 而这些行为贵族们可没少做啊,而且人民也经常会用道德为旗帜,推翻贵族的统治。 既然道德是贵族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怎么会反过来被民众利用来推翻他们呢? 实际上这也很简单,因为我之前只是讲道德最原本的样子,没有说道德不会变化呀。 我们现在比较能够接受的道德是已经变化过后的道德了。 首先我们给之前讲的道德起个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贵族道德。 贵族道德的本质就是从自己本身出发,定义出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好的? 那么与此相对,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定义出道德。 我们先找到我们所厌恶所讨厌的对象,把它定义为邪恶,把它定义为坏的。 然后再由此出发,找到与之相反的内容,那么这些就是所谓的道德了。 我管这种道德叫做奴隶道德。 就像你所说的,烧杀抢掠杀人放火这些行为它都是邪恶的是坏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定义,不烧杀抢掠,不杀人放火这些行为是符合道德的。 这不是挺不错吗? 所以为什么称他为奴隶道德呢? 原因是这种道德是由一群被不断被迫害的民族想出来的。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在当奴隶的时候想出来的。 他们被侵略,被奴役,被压迫,遭受数不尽的苦难,于是他们想着那些侵略他们,奴役他们,压迫他们的人都是邪恶的。 但是他们又没有能力反抗,所以他们只能自欺欺人,诅咒他们会下地狱。 他们觉得自己是道德的,所以自己可以上天堂。但实际情况可能只是他们没有能力反抗罢了。 羔羊怨恨大的猛禽,这并不奇怪:只不过,怪罪大的猛禽不该捕食小的羔羊,却是没有道理的。弱者能去要求强者怎么做本身也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 所以说就算真的有那么一个国家,它很强大,同时他不侵略他国,不屠杀其他民族,我们当然可以称它为一个有道德的国家。 不过这个道德的意思就是这个国家符合那些弱小国家心目中最理想的强国样子。 总结一下,贵族道德是工具,奴隶道德是幻想。 但无论是工具还是幻想,其实都是对别人的要求。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呢? 如果有这种疑问,那么我再问一个问题。 当你看到一个人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之后,受到了处罚,你会感到高兴吗?你会觉得这是报应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不就已经在用道德要求别人了吗?你这不就是在诅咒不道德的人下地狱吗? 观点4 道德来源于共情,所以道德的美好,我认为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情。 共情是什么?简单来讲,一件事你没有经历过,但是你却可以拥有与之相关的感受,这就是共情。 举个例子当我看到路上的乞丐时我会同情他们,我会觉得他们过得很苦,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做过乞丐。 我也并没有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比如说乞丐没钱,没钱很痛苦,所以乞丐很痛苦。 而是在看到他的一瞬间,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情感。 再比如说。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自己被老人道德绑架了,强制的要求让座了,我们会非常同情他。我们会帮着他去骂那个老人,为老不尊。 我们天生就可以感受到同类的痛苦,也可以和同类分享喜悦。 道德就是由此产生的。 道德来自于共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道德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为什么能够用来绑架呢? 问题出在这个共情的程度上。虽说共情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但人与人之间毕竟不能心灵感应。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感受肯定是有差异的。 而且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只有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受才是最深刻的。 一个普通人对于乞丐的同情和曾经做过乞丐的人,对乞丐的同情是完全不同的。 曾经被道德绑架过的人和没有被道德绑架过的人,面对新的道德绑架事件的时候,表现的情绪也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作为旁观者,哪怕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也很难做到,与当事人一样感同身受。 于是基于这种原因,我们定义出了一套道德。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一个好人? 比如温和的、和善的、坦诚的、谦逊的、宽容的、负责的、克己的。 我可以把这7个词分成两类,前5个为一类,后两个为第2类。 我给这两类分别取了名字,我管第1类叫同情他人,第2类叫克制自己。 我之前说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同的,而无论什么人都没有当事人对这件事感受来的强烈。 所以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作为旁观者的时候能够与当事人感同身受。 而在作为当事人的时候,又能将自己的感受压制到与旁观者相同的水平。 这就是道德的定义。说实话,道德的这种看法,跟之前的一种说法很像,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所以现在我们就可以聊一聊,为什么道德能够绑架你了。 罗翔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强调他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那么很有可能他就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这其实也符合我们社会上对于一个人的普遍要求。 我们不仅要求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遵纪守法,我们也要求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道德高尚。 但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我们大家也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但是在要求别人这方面,大家总会觉得你怎么不能再多理解我一点呢?你为什么不能和我共情呢? 这种强制他人与自己共情的行为就是道德绑架。 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我辛辛苦苦工作供你读书,供你上补习班,你就考这点成绩报答我? 有些舔狗会对自己的男神女神说,我都这么卑微的求你了,我都给你买了这么多东西了,你还不能正视我的心意吗? 这些例子就是典型的强制他人共情,换句话说就是强行要求他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但似乎现在的社会又普遍存在着一种高标准,即似乎大家的平均素质水平都挺高。 于是如果公开宣称自己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但实际上自古以来道德高尚的人我们一般都管他叫做圣人,但是现在呢,我们把它称作为一个好人,我一直认为好人这个词实在是太轻了。 观点5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要求你让座的老人是你的奶奶,你会给他让座吗? 我们甚至都很难想象这种情景,因为如果你和你奶奶一同上车,车上只有一个位置,怎么想都是给奶奶坐呀。 所以说别说起来让做了,你做下这个动作就是错误的,就是不道德的。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同样一件事情,只是事件主体中的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道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个人找你借1500块钱,你拒绝了他,对方很生气。 如果那个人是一个和你素不相识的人,那么网友们并不会觉得你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甚至会站在你这边指责对方不要脸。 但如果对方是你的朋友呢?可能这时候有的人就要说,那要看这个朋友跟你的关系深浅了。 那如果对方是你的父母或者子女呢?这时候情况可能就要反过来,你可能反而成为了不道德的一方。 所以事件中人关系亲疏的不同,会导致道德标准的变化。 所以道德为什么能绑架你也就很明显了。 所谓的道德绑架,实际上是对方对于自己与你的亲疏关系的一种错误的估计,当然对方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简单来说就是对方自我感觉良好,也可以说是一种普信。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朋友之间,比如说有人在知乎里问为什么有人会在寝室里吃独食啊,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感情到了自然会分享食物的,没分享就说明感情还没到位。 这其实也是道德绑架让人难受的地方,他相当于逼着你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没那么好。” 而这样的话在我们国家实在是太不委婉了,所以很多人都很难坦然的去说出来。所以道德绑架让人难受,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成功概率。 以上就是关于道德绑架的5个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