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海军的中国造F-22P型护卫舰交给意大利改装
中国向巴基斯坦海军出口的F-22P型护卫舰(巴方称其为“刀剑”级,某约称其为“佐勒菲卡尔”级)4艘同级舰于2009~2013服役,首舰“佐勒菲卡尔”号已经服役了14年左右,近期也迎来了自己的中期升级项目。

巴基斯坦海军计划对全部4艘F-22P都进行一次维护大修和现代化改装,以延长服役年限和适应未来作战环境。巴海军参谋长还强调了希望F-22P改装之后将拥有区域防空能力,但巴方没有选择中国的LY-80N(外贸版“海红旗”-16)防空导弹,也没有让中国来改装,而是将这个中期项目交由意大利负责。

巴方这样做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上面提到的给F-22P型护卫舰增加区域防空能力,咱们的“海红旗”-16属于中程防空导弹,虽然射程射高不及远程防空导弹,但仍然具有备区域防空能力。无奈F-22P现有的放置FM-90N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外贸版“海红旗”-7)的平台(B炮位)可能无法装下“海红旗”-16导弹及配套的H/AJK-16垂直发射装置。

巴方正在评估意大利的“信天翁-NG舰载防空系统,如果该顺利通过测试,将会装备在F-22P型护卫舰上。该防空导弹系统曾经击败过咱们的LY-80N防空导弹系统(“海红旗”-16的出口版),成功安装在巴基斯坦海军向土耳其采购的“巴布尔”级护卫舰上。

“信天翁”-NG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由上世纪80年代“信天翁”系统发展而来,后者配套的是“阿斯派德”防空导弹,至今已经落后,因此意大利便发展出了“信天翁”-NG,导弹不再是“阿斯派德”的升级型号,而是欧洲导弹集团英国分公司研发的的增程型“通用模块化面对空导弹”,及我们熟悉的CAMM-ER“海受体”防空导弹。英国本来研发的射程较短的CAMM“海受体”,具备极为有限的区域防空能力,欧洲导弹集团嫌射程太短,并让意大利分公司研发出了增程型CAMM-ER,射程从25公里增加到45~50公里,高于“海红旗”-16A的40公里,低于“海红旗”-16B的70公里。

CAMM-ER导弹重160千克,长4.2米,直径190毫米,而“海红旗”-16导弹重600~720千克,长5.2你,直径340毫米,可见CAMM-ER更适合装备在小平台上,CAMM系列导弹被认为是世界上尺寸最小巧的垂发系统之一,据说可以安装到300吨级的轻型舰艇上。
另外,“海红旗”-16是一种半主动雷达导弹,需要345型照射雷达对目标进行照明,而CAMM导弹是主动雷达制导,无需目标照射雷达,只需安装数据链天线即可,对舰艇的适装性更好。

还有一点,CAMM系列导弹均采用的是冷垂直发射方式,“海红旗”-16则采用的是热垂直发射方式,热发射需要发射筒设计专门的烟道,非常占据舰艇空间,结构重量也相比冷发射重很多,这就大大影响了导弹发射筒的数量。冷发射可以解决发射过程中复杂的燃气排导问题,将故障弹弹离母舰,其转弯段还可以在发动机点火前完成,冷垂直发射方式利于控制,耗能小。

由于两款导弹的巨大差距,其配套的垂直发射装置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与“海红旗”-16配套的H/AJK-16垂发装置占地面积大,在F-22P型护卫舰的B炮位安装“海红旗”-16面临着深度不够的问题。CAMM-ER的垂直发射装置是基于英国为皇家海军26型和31型护卫舰研制的,发射装置采用同CAMM相同的单个导弹储运箱,通过简单的减震装置保持与舰船的连接,采用的是6单元(3×2)发射模块,占地面积小,允许在相同空间容纳更多的导弹。推测F-22P的B炮位可以容纳2个发射模块,及12单元CAMM-ER导弹。

“信天翁”-NG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在研制之初,就考虑到模块化和灵活的开放式架构,能够更加易于整合到多款战舰上。反观“海红旗”-16,当时很大程度上只考虑了装备在054A型护卫舰上,与其他舰艇适配性不高。
虽然F-22P型护卫舰是中国制造,但脱胎于上一代护卫舰053H3型,该型护卫舰的吨位和舰体尺寸较为有限,尤其是设计之初就并未考虑搭载垂发系统,只搭载裸露在外的防空导弹发射架,故舰体前部可改装垂发系统的空间较小。如果将F-22P交由中国来改装并安装中式武器,那么B炮位上估计只能安装FL-3000N近防导弹系统(外贸版“海红旗”-10),也就不可能拥有区域防空能力。

武器小型化方面,欧洲做的确实很不错,连兔子和鹰酱这两个造舰强国都不及,看来咱们还得在武器小型化方面加把劲,争取更多的海外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