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shfitv3.0.5.1更新评测

Maxon在2022.4.20日发布了Cinema 4D S26以及Redshift v3.0.5.1。
这次的更新C4D主要针对于建模板块/动力学板块进行了优化,同时也将Redshfit内置到了C4D S26中(欢乐版的C4D无法使用Redshfit,无论是CPU还是GPU都无法渲染。拥有正版C4D的用户可以使用CPU渲染,但是无法使用GPU)
而Redshift渲染器算是一个阶段性重大的突破:
Redshift渲染支持CPU
Redshfit渲染器能够使用CPU进行渲染,这一点还是意料之外的。因为在Trello Redshfit产品开发规划中并没有提及CPU的开发。
小道消息:Redshft渲染器CPU的框架源自于早期的质子(MAXON准备计划开发新的CPU渲染器,后续收购Redshift后则暂停了开发,之后便融入到了Redshfit渲染器中)
实测CPU的渲染速度非常慢,但是结果从肉眼上看和GPU渲染没有任何差异。(慢归慢但是总比隔壁自动桌不同渲染结果要强)
同样这次新增了CPU的支持也能够开启GPU和CPU的混合渲染。但是渲染的速度在我的电脑配置下并没有得到较高的提升,反而比GPU单渲还慢了几秒。
下面是测试渲染的天梯图,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CPU的渲染速度相对于显卡来说还是比较慢的,AMD 2950x相比2080ti慢了13倍左右(针对于当前测试场景)但是渲染结果是一致的。
出乎意料的是XPU混合渲染开启后竟然比单用GPU渲染速度慢,这一点可能是针对于电脑配置低的小伙伴开启后相对而言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显卡没有处理器好的情况下。
*在渲染时意外的发现,如果不关闭C4D或重新启动电脑的情况下。连续渲染每次渲染时间会依次进行增加几秒(这可能和电脑内存调用分配有关,也有大量的用户反应这个问题)
根据Trello Redshift上显示即将支持AMD的GPU渲染,这无疑打开了硬件渲染的大门。

全新的标准材质:
基于Uber表面着色器的规范,能够提供准确的实际视觉效果和绝大多数的材质表达。

这一点无非是对于影视CG行业的支持,使用标准的Uber着色器。这样一个着色的属性 别的渲染器也能够进行读取。为后续USD等格式做了铺垫。同时也让其他Uber工作流程的用户更能得心应手。
个人感觉相比默认的标准材质,整体的节点参数简化了很多。这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是比较好的。(但也是有代价了。可控性降低了)
新增Material Layer节点:
基于旧版Material Blender进行改进,与旧版Material Blender不同,它可以在折射和不透明度方面按照预期正常处理。

小优化,现在可以使用新的Material Layer节点替代掉以前的Material Blender。
IORtoMetalTints节点:
让新的标准Uber着色器也能够使用高级的IOR信息,因此配置了这个节点。

部分功能/性能优化:
1.新的Thin film BRDF(新的薄膜着色算法)
2.新的D'Eon Lambert Spheres Diffuse Roughness(新的漫反射粗糙度算法
3.改进优化了Microfacet Energy Consercation(微模型能量守恒,简单来说改善了光线在不同状态下的衰减信息,使其更加符合物理结果。视觉感官上的结果为:比旧版材质要更加”亮“)
谢谢阅读!

更多干货视频教程请关注B站频道“Kytos"
(https://space.bilibili.com/93941680)

喜欢本期文章别忘了收藏
向亲朋好友推荐一下我的文章
或者赞一下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