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简结
今年花了很多时间来补之前的书债,也开了一些新坑。总体上读完的数目并不多,只读完40本。仍有一些是在断断续续读的。只有在有限的机会下,可以针对一本书从头到尾,而其它时间内,都是互相交织的交叉阅读,好处是可以作为对比,跨学科跨界的阅读带来的启发、带来不会局限在某一单一领域的狭隘是单一阅读不能比的。坏处就是太零碎,只有在碰触到这个领域时才能够唤起相关的知识点,需要在阅读之外通过回想来重建其关联。
今年买了迄今为止“企鹅欧洲史”已出版的几卷。5、6、7、8卷先买的,就首先从第五卷《基督教欧洲的巨变》开始读。之后补了1、2、3卷,但只读了1和3卷。然后5和9卷还没出(作者还在写...)。夏季书展的时候看到中信摊位上像卖白菜成捆的1-8(没有5)卷,几个年轻人卖力地向来摊位的人推荐这个系列(他们绝对没看过)。
这个系列是介于普及书和专著之间的书,很适合那些多少了解一些欧洲历史的零星阶段(说的就是跳楼信条系列),又不满足于只知道这一部分的人阅读。阅读难度上来说,最困难的部分(也是相对不重要的)是那些层出不穷的人名和地名。由于图书审查的原因,译著删除了所有附带的地图,导致提到什么地名完全不知道在哪里。碰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把它略过,不太计较到底在哪里。一个地方,只要知道大致方位就可以了。
作为历史书,它展现了历史书的另一种写作方式。作为在已有的经历中,通过学校学习而产生的“历史”和“历史书”那种概念,全是垃圾。垃圾就是存放在头脑里是有害的、需要丢弃的东西。企鹅欧洲史的好处就是,告诉你“历史”和“历史书”更好的一面是怎样的(虽然不只这一种展现方式)。历史当然不是一系列王朝和权力的变更史,因此你会在这个系列里看到,写作方式并非是以王朝更替的时间线来推进的,而是以不同的主题如交通建筑、文化艺术、思想潮流来安排写作的,各个主题在时间线上并非一种前后关系,而是互相交织。读者完全可以直接去读最感兴趣的章节,而不必按照着目录的顺序阅读。它强调的不是循序渐进地学习式推进,而是趣味。而这种趣味,是由学术水准深厚的专业历史学者来提供的,无需担心趣味盖过了严谨。而且每一卷都是由不同的学者编撰的,互相之间也有细微的或显著的差别,不会沉闷在一种展现方式里。这就是这套书的乐趣所在。
犹如前面我提到,历史当然不是王朝更替史。把历史缩减成王朝更替史是对历史的狭隘看法,尤其是在某些历史编撰成为合法性论证方式的地方,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虚无观:首先将一个复杂的主体A消减成单一的枝节a,再将对这种单一枝节a的修改,套用到整个复杂主体A的认知上,进而认为因为a是虚假的、骗人的,所以A也是虚假的、骗人的。
历史当然不只是伊丽莎白一世的英格兰战胜了无敌舰队,历史也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历史还可以是瓦特在没有参与蒸汽机之前的小店里一边为孩子的诞生欣喜一边为生计犯愁。历史是由个人的生活构成的,个人的生活又与其他人的生活是交织的。能够留下记录的,一些是广为人知的,而大部分,则是隐藏在家族口述故事里,和消失在时间流逝里不留下一丝痕迹。并非每个人都会记录下自己一生,并非每个记录都能够顺利保留下去。但是他们依旧存在过,这要求我们在历史阅读里,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补完。历史完全可以是一段段的故事,提到修筑的道路缩短了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时,应该能够唤起想象,去猜测修筑道路的是什么人,他们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当你得知米兰大教堂修筑了六个世纪时,应该能够去想象,这六个世纪里,多少工匠和主持人会去世,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参与一件在有生的生命中永远看不到完工的工程,他们持有的价值和生命观念,绝非与我们相同,驱动人生活的,并非只是此世的一瞬间。如果历史阅读提供不了多面的世界,提供不了丰富的想象力,那么这种历史阅读多半是失败的。
顺便,企鹅欧洲史这类书,也得益于欧洲目前的制度环境。和平和学术自由的环境,使得这种“看起来没有用”的研究和写作得以进行。我们知道尼罗河和两河都是历史悠久的地区,但是那里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是没法让学者安心做研究的。这里就简单提一下这个因素,不展开说了。
今年看完的另一套“史类”的是“政治观念史稿”系列。这一套阅读上的挑战更多一些,它关注的是思想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也就是如何组织一个更好的社会——的观念变化。虽然最后被搁置——因此是史稿,但里面的内容仍然是很有价值的。它属于思想史类,就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想的这种研究。这一类的有很多领域,比如什么科学思想史、印象派绘画研究之类的。
思想史是要结合着上述那类欧洲史这样的历史来读的,提供的是就是我们认识一个人的认知方式。他经历了什么,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如何看待这些经历的,他从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他以此怎样去安排处理他再次遇到这类事情的做法。只不过思想史里处理的事情,不单单只是一个人生活内的。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思想脉络的理解上,由此不得不去补充了相关的知识。欧洲的思想主流来自两希文明: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因此需要了解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思想。但是它是主流,就意味着仍旧有很多并非主流的思想存在。在简单概括里,主流是欧洲的王公贵族和知识界上层认同的思想,而主流之外,则有着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的广大民众们,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对待生活的理念,尽管隐藏在主流思想之中或之外,这构成了所谓的“异端”,它不是主流,但依然非常重要,并在平民地位上升之后,将这些曾经是地下的思潮带到了大庭广目之中。
在这些思想史的阅读中,就能看到一些很普遍的现象。基督教是在一群接触到希腊思想、尤其是柏拉图主义的犹太教团体中产生的。基督教思想是在对犹太教、与其它基督教派的论辩中建立起来的,经过两次大公会的论辩,由论辩胜利者确立的(失败者被划为异端)。在之后的发展中,它能够将大众兴起的一些思潮很好地吸纳进主流团体中(天主教对本笃会、托钵修会的吸纳)。而在后期,主流团体的精神停滞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应对和吸纳大众的精神需求时,就产生了思想的裂变——这就是宗教改革的故事了。
这里并不是在讲主流和异端之类的俗套看法。这个过程是一种启示。一种思想观念(不管是一个人的还是一个团体的)只有在它遭遇到反对者的时候,才会尝试去明晰自身和边界,才具备自身的活力。危机是一种挑战,也可以成为一种机遇。但是如果自身封闭了在精神上接触(不是接纳)和认识的可能性,那么只会害了自己。欧洲的活力来不仅仅是欧洲自身因素,它在埃及的非洲和近东的两河那里也获益匪浅,环绕地中海构成的圈子将文化和思潮带到各地。而欧洲大大小小的王国公国,又为尝试不同的政体和文化提供了土壤。这种环境是大一统的封闭圈子所不能比的。
因此,另一部分的阅读也转向了古典知识的补充。主要是柏拉图和基督教相关的。
除此之外,还读了一些科普,围绕着现代物理学。补了之前欠下的心灵哲学,关于意识如何运作的书。顺便补了一本制度经济学和一本国内经济制度研究。
其它就不多说了,今年的阅读数目列下。读完的:
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卷五
企鹅欧洲史·追逐荣耀:1648-1815·卷六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卷七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卷八
企鹅欧洲史·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卷一
企鹅欧洲史·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卷三
政治观念史稿·卷一·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
政治观念史稿·卷六·革命与新科学
政治观念史稿·卷七·新秩序和最后的定向
政治观念史稿·卷八·危机和人的启示
沃格林:历史哲学家
新政治科学
秩序与历史·卷五·求索秩序
柏拉图:
柏拉图四书:普罗泰戈拉、会饮、斐德诺、斐多
苏格拉底的申辩
理想国
高尔吉亚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
施特劳斯学派:
列奥·施特劳斯:思想传记
信仰与政治哲学: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爱与友谊三部曲:
爱的设计:卢梭与浪漫派
爱的戏剧:莎士比亚与自然
爱的阶梯:柏拉图的《会饮》
欧洲精神:围绕切斯拉夫·米沃什、雅恩·帕托什卡和伊斯特万·毕波展开
被禁锢的头脑
恋情的终结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
意识的解释
心灵种种:对意识的探索
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
生命的引擎:微生物如何创造宜居的地球
时间:它对我们做什么和我们用它做什么
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旅程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哲学·科学·常识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
特权和寻租的经济学
如何正确吵架:发掘问题、解读渴望、创造幸福的伴侣沟通术
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
另外有几本断断续续在读的: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
逻辑学导论第13版(欧文·M·柯匹、卡尔·科恩)
人的问题(托马斯·内格尔)
【因为不能插入站外链接,所有的书就只能列列名字。从互联互通到互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