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百年来西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医正在逐渐向中医靠近
从近百年来西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医正在逐渐向中医靠近。很多人会有疑问,西医一贯排斥中医,怎么会向中医靠近呢?有下列事实为据: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致中和”平衡的整体,人会患病,是因为偏离“中”,产生不“和”而失去平衡。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谓预防疾病,就是要时时处处保护人的正气,所谓预测疾病,就是亚健康状态的诊断。通过治疗恢复人的“中”、“和”、“平衡”状态,其中平衡包括人体本身各个部分、系统的平衡,也包括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的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的方向转化。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这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变,是向中医靠近了一大步。 中医讲形神合一,其本质即人的生理与心理现象,“形”指形体形态,包括皮肉筋骨、内脏精血等;“神”泛指人的心理活动。 神以气血津液为活动基础,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对形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生理活动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有序进行的。《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只有形神具备、心藏神气、魂魄和谐时,才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健康人。 西医有生理学和解剖学两大基础,研究和解决的是人的生理疾病,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精神因素。上世纪70年代末,西医发现仅从生理和解剖上研究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西医医学模式的转变,说明西医又向中医靠近一步。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分,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能轻易摘除,如果某处有病,主张尽量保守治疗。 西医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论诱导,作出错误的结论。比如阑尾炎,以前西医一直认为阑尾是一个“退化无用”的器官,甚至主张没有炎症也要切除。而当今天他们认识到阑尾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时,无数“无辜”的阑尾已经被切除。 又如,对于经常患扁桃体炎的人,西医会建议手术摘除,一劳永逸。从局部来说,扁桃体总发炎,摘除好像是对的,但从整体来说,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去掉了第一道防线,细菌和病毒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还有西医认为脾可有可无,一有病变就要摘除,后来发现摘除脾的人结肠癌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这才发现脾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延时性。这些都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