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四手握7篇文章,到普林、加州理工,我的经验分享给你

申请背景:
某985高校
专业:有机化学
GPA: 3.6+/4.3
TOEFL:100+GRE:325+3.5
录取情况:
Caltech Chemistry PhD
Princeton Chemistry PhD
Scripps Chemistry PhD
Cornell Chemistry PhD
Boston College Chemistry PhD
UCSB Chemistry PhD
关于选校
我的选校特别保守,因为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真实水平如何(我申请时存在明显的优势和劣势),所以采取高考报志愿时类似的“三段式”——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从结果上看,这个策略至少是让我有很多选择的余地。由于早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有思考过选校的问题,因此我也没有翻太多的学校官网,加之做的东西太过于Chem,我也很懒就没去看其他方向到底有没有适合自己的program。由于我有两封我自以为会比较强的推荐信,并且在选校的时候我也跟两个为我写推荐信的美国老师进行了细致的沟通,最终我确定只申8所学校,包括我心目中的所有梦校,以及几个中层次TOP 20的学校,再加上一个保底校。
我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提前对于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有更详细的规划,这样的话在很多方面的准备都会显得不那么仓促。而且由于我的经历,我还是希望大家再考虑选校和选program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你现在所从事的方向与专业,多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感兴趣的方向,毕竟研究生阶段相对较长有很多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而且有的时候“曲线救国”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因为有的学校的Chem很难申,但如果是ChemBio、MSE等或许会更容易被录取。
关于科研
我的科研是我优势部分,我的三封推荐信均来自于我实验室的导师。除了在本科学校的两年多的实验室经历,还有两段国外世界TOP 5研究机构的研究经历。而且我运气比较好,两段海外科研均有相当不错的文章产出,且本科阶段发了很多文章,申请的时候已经有两篇共一被接收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章,所以总体而言我的科研部分算是能看。并且我的几个老师都特别的挺我,据之后听到的消息和申请结果来看,最后这几个老师都给了相当相当强的推荐。
我认为任何科研跟着师兄师姐好好干就OK了,其实没有太多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但尽量多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多与师兄师姐们沟通多讨论。能拿怎样的推荐信,取决于你在组里的风评还有你的工作,这些其实都比较虚,总体来说你人的性格很nice+有那么点产出拿强推的概率就很大了。另外的一点建议,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二和大三都出去暑研一下是最好的,首先更多的国外实习经历会让你的申请看起来很fancy,科研经历显得十分丰富;其次,申请就像滚雪球,更早开始,最后的雪球亦能滚得大很多。
关于标化成绩
由于我进入大学的时候就确定毕业之后出国的目标,所以我对于英语的准备起始于大一,加之我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我并没有很挣扎地给ETS送很多次钱,第一次托福就过了100(S:23)的基本标准线,第二次GRE就过了325,因此在最后申请的那段日子里主要就是在准备GRE sub的考试,不过sub也还好第一次考试就过了90%,也算勉勉强强过关。我对于标化成绩看得不是很重,以至于有段时间其实我特别担心自己的标化成绩会不会给我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由于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参加各类活动,大学里也没有认真学习的本科生,因此学校的GPA也不是很高,于是标化成绩其实是我最大的短板。
我建议学弟学妹还是要认真地准备标化考试,包括学校的GPA,但是不要强求。有时候要学会计算投入与收获的比例,如果你仅用花1%的精力就能将托福提升至105(S:24),我觉得值得;但是如果你投入了50%的精力去提升托福,导致科研或者学分绩有所落下,这就不值得了。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衡量得失比,这个也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自己把握即可。
关于世毕盟
在CV和PS的策划和书写上,世毕盟的mentor(Berkeley化学PhD)和培训师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因为我是一个不干事情的时候很佛系,干起事情来就要一路干到末尾的人,因此有段时间约meeting的时间相当频繁,而且总是希望约近几天的meeting,每次meeting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咨询他们。同时发给GGU Native Expert Team润色CV和PS也是快赶上ddl了,每天都和培训师进行频繁沟通,希望能尽快拿到成品,那个时候就特别不好意思,每天都在叨扰mentor和培训师,但是他们都很细致的进行了回复,而且帮助我协调各方。最后由于有的学校有PHS,我还连夜赶制PHS,连夜发给培训师,培训师老师也是很快的给我反馈,工作效率非常非常高。所以最后那段时间我过得还是很轻松,并没有特别焦虑。
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我的申请季过得特别轻松,12月就有面试、1月初就有六大的offer了,然后紧接着就是各种好消息,唯一的坏消息来自于我没拿到一个暑研地方的return offer。但是有得必有失,人总要学会满足。我很多时候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不苛求不奢求。可能这样的人生态度带给我很多好运,因为别人说傻人多福,我的科研之路走得算是比较平坦,而且一路过来无论是我的各个导师,还是遇到的所有师兄师姐,都给予了我特别大的帮助。我停滞不前时,总会有好心的师兄师姐来push我一下,让我继续在科研之路上前行。
最后我希望所有想要申请的同学都能提早进行准备,因为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也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别因为走的太快而忘记了周边的风景。也祝大家今年Fall的申请,能够有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