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造芯片、造手机都失败了?董明珠的破釜沉舟,和格力的困境

20年前,中国最火的行业是家电。
刚富起来的老百姓迫不及待地为家里添置大彩电、VCD、冰箱和空调。
黄光裕、张近东、张瑞敏成了富豪榜单的常客。
2010年后,市场热点从家电转向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新经济大行其道,马化腾、马云、李彦宏、雷军成了媒体宠儿,家电行业风光不再。
没赶上家电第一波大潮的格力,恰在家电行业没落时,逆势而起。
董明珠走向了前台,靠着和雷军“十个亿”的赌约频频在媒体曝光。

格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关于格力“掌握核心技术”的故事也由此传遍大江南北。
1、董明珠:讲好格力故事
谈到格力,就离不开董明珠。
在媒体的报道中,她以敢言、泼辣、彪悍的女强人形象示人。
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一期专访中,格力的几位高管在董明珠的质问下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一个。
其实,这是中国企业上下级关系的常态,本没有必要过多关注。
但格力为了强化董明珠的话题性,有意无意在专访中添加了这么一个桥段。

每位企业家都想在媒体面前呈现出儒雅随和的一面,为了流量与话题,格力与董明珠反其道而行,将真实的企业文化呈现在聚光灯下。
董明珠这么做的原因,与格力的品牌战略密不可分。
2010年,在家电大潮即将退潮之际,格力花了2000万请成龙担任代言人,在央视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给格力品牌打上了“掌握核心科技”的标签。
4年后,董明珠发现给成龙支付的代言费快1个亿了,而格力的营收增长最高不过19%,远不及2011年之前年均30%的增长率,用成龙代言没有在实际营收上帮到格力。
董明珠决定换人,亲自出马0元代言格力。
弃用成龙,迅速在媒体端发酵,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说:“用成龙代言的企业都倒闭了。”

对于一个年营收破千亿,利润有100亿的企业来说,用个天价代言人似乎不是什么难事。
但成龙有自己的人设,很多要炒作的事不能配合,要炒作还得董明珠自己来。
之后,格力在媒体上不断制造话题,董明珠频频在公开场合“放炮”。
2013年,董明珠与雷军立下10亿赌约——与智能手机挂钩炒作。
2014年,董明珠宣布与成龙解约,称“用成龙代言的企业都倒闭了。”
2015年,董明珠在深圳卫视放话:“我要做手机分分钟的事,肯定超过小米。”并借着“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开设个人微博,喊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口号。

2016年,董明珠又要造车,提议收购银隆——与新能源汽车挂钩炒作。
2017年,董明珠与曹德旺在央视记者面前互撕,称“他(曹德旺)不懂格力。”两位网红企业家互动炒作。
2018年,董明珠表示要给干满五年的员工免费分房——与高房价挂钩炒作。
2019年,董明珠宣布给员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可据员工透露,加薪1000元就是把年终奖拆分到12个月中发放。
2020年,董明珠又准备做芯片,反正什么有话题格力就要干什么。
此外,《天天向上》、《开讲啦》、《人生相对论》等节目,只要能增加曝光率,董明珠来者不拒,大谈自己从销售到董事长的传奇人生,为宣传格力鞠躬尽瘁。



不可否认,一波波舆论宣传,彻底打响了格力的品牌。
不管格力究竟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格力空调已经和高品质挂上了钩。
格力营收一路水涨船高。2017年、2018年分别取得了35%以上的增长,傲视家电行业,稳居空调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但舆论可以获得一时的收益,2018年后,格力的产品逐渐力不从心。
2、格力的前途一片红海
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萎缩,从2018年的8104亿下跌至8032亿元。
家电市场从低增长迈向了负增长,存量竞争开始了,而格力根本没有准备好。
不能说董明珠完全没有预见性,从造手机、造新能源汽车、造芯片等言论来看,董明珠很想帮格力开辟一片新战场,获得营收新的增长点。

纵使董明珠在媒体上拼命帮格力手机和电动车吆喝,但产品性能的确“感人”。
格力手机开屏“暴击”,偌大的一张董明珠照片挂入眼帘,让人们不经质疑:
格力造手机究竟是为了争夺市场还是宣传董明珠个人?
加上格力手机丝毫没有卖点,完全是靠供应商零件拼凑而成,惨遭失败,应是意料之中的事。
几乎没有消费者会为格力手机买单,产出的手机都被发给了员工和渠道商。

董明珠如此聪明,或许早已看穿手机市场杀成了一片红海,华为、小米、OPPO、VIVO四强并立,格力与其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如以玩票的性质进入手机市场,万一成功了呢?
电动车则更为致命。
董明珠拉着王健林等大佬集资30亿入股银隆新能源汽车,30亿是真金白银,比造手机耗钱多了。

所以这个计划刚一提出就遭到了董事会的反对,“造汽车和造手机不是一回事,汽车资金链需求太大,格力负担不起。”
为了筹集30亿资金,2016年格力甚至没有给股东分红。
要知道,格力连续十年给股东分红,在中国上市企业中凤毛麟角。
股东大会上,有人指责董明珠此举,董明珠当着记者记者镜头拍着桌子回怼道: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为了进军新能源,不惜得罪股东,董小姐魄力十足。
被董明珠称作“充电6分钟使用30年”的银隆电动客车,在各大城市频频“趴窝”。
南京一位开银隆电动公交车的司机坦言:“跟比亚迪的比差远了,开两年续航掉了一大半,有些车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来回都开不了。”
2018年,银隆客车员工透露,已经三四个月没拿到工资,工厂大面积停产。
南京公交公司转而采购比亚迪电动客车,替代银隆。
新能源四巨头:比亚迪、蔚来、小鹏、特斯拉,银隆一个也打不过,如果不是对新能源汽车有些了解的人,没听过银隆的名字很正常。

这样一个新能源品牌,显然没有故事可讲,得不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智能手机、电动车,格力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格力业务上没了新的增长点,提供现金流的空调又遭到了美的围剿。
3、空调:被赶下铁王座
格力空调质量在消费者口中非常不错,连续称霸空调市场24年。
一位干了十几年家电行业的从业者透露:
“换做十年前,格力空调质量还是有竞争力的,但这些年,美的成长太快了,在性价比上,明显优于格力。一般的消费者不愿意用1000元的议价空间去换格力10%的质量优势。”
“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空调在变频功能上独树一帜,具有较大的技术领先优势。

一位家电卖场的销售人员说,买空调根本不需要考虑变频,格力变频空调比普通空调贵1000多,而要做到省电,必须24小时开着,不然用到空调报废也赚不回多付的1000块。
有多少人会在家里24小时开着空调呢?美的空调便宜满足了95%的需求,这就够了。
消费者用脚投票,2020年,格力空调业务营收1178亿元,美的则为1212亿元。格力空调营收下降了15%,美的增长了1.34%。
美的领先虽然不多,但的确超越了格力。
更为恐怖的是,美的除了空调外,还有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吹风、微波炉、电烤箱……
这一大堆产品,又提供了千亿营收,总营收达2857亿,格力才1704亿,落后美的1100亿元。

图源·《财经》杂志官方账号
格力在非空调营收上,远远不及美的。
格力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纯利润比美的高,格力纯利润224亿,美的只有172亿,但也从侧面显示出美的性价比更高。
中山市一位小家电制造商说,美的这几年攻势猛烈,全线开花。
原来格兰仕微波炉占据了全世界95%的市场,垄断地位,结果美的入场,硬生生抢走了30%的市场份额,现在连格兰仕都慌了,更别说格力了。

新业务迟迟打不开局面,主业空调又被美的穷追猛打,董明珠还能向市场讲出什么样的新故事呢?
频频在媒体上曝光,或许消耗掉了董明珠的精力,格力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小,价格越卖越贵。
2019年,格力风风火火闯入小家电市场,推出了一款电饭煲,试图改变过于依赖空调的产品线。
董明珠在推荐这款电饭煲时说:
“三高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一直需要控制米饭摄入量,格力电饭煲采取了一项技术,可以让三高人群敞开吃,血糖不升高!”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米饭80%成分是淀粉,淀粉是糖原,吃了糖原血糖怎么可能不升高?
难道格力电饭煲把淀粉全部“过滤”掉了?
消费者认可的是产品,不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