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榴花:好留双叶共吟哦

2023-06-18 21:49 作者:湘间小鹿  | 我要投稿


  <七律·石榴>冰壶盛籽万千颗,抱子花香五月多。
欲取水晶浮绿蚁,好将西域化南柯。
石榴裙底朱成碧,打马桩前叶舞娑。应许中秋明月下,好留双叶共吟哦。

        武媚娘在出家的那一段时间里写了一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不知道后来做了皇帝的她是否对这首诗感到些许的羞怯,单纯看这首诗,我们会把武媚娘当成一个多愁善感的弱女子,其实,这才是个狠角色,所谓弯得下腰,昂得起头就是这个样子的。

        石榴原产自西域,由张骞自西域带回来,刘彻特别喜欢,推广到大江南北进行培植,于是整个华夏就多了这种美味的植物,也由此后人写了许多歌颂石榴的诗。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杜牧这首咏《山石榴花》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唐朝时已经有女子把石榴花别在玉钗上,插于发际,作为妆饰之物,可见当时人们对美的取向,石榴花不香,但红艳似火,且花期很长,从五月开花到十月果实成熟,花基本不会凋谢,故石榴花又被称为抱子花,其寓意也非常深刻。

《乌夜啼·石榴》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刘铉这首《乌夜啼》将石榴开花的季节,榴花的颜色,石榴树叶的墨绿刻画得浑然天成,栩栩如生。五月来到,春天不再,初夏已至,在荼蘼开后,石榴花开始粉墨登场,那红得胜火的花,在绿叶间燃烧着,似少女放飞的青春。把盛开的榴花比作少女所穿的茜裙,真是入木三分。

        石榴之所以受人喜欢,视为吉祥之物,其根本原因在于石榴“多子”,国人取其意,谓之“多子多福”。李商隐诗《石榴》,道出了石榴的富贵之质,令人读来婉尔: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义山将石榴比作瑶池千年的碧桃树,甚至在颜色上更胜碧桃一筹,足见人们对其喜爱程度绝不压于王母的寿桃。基于此意,用石榴祝寿或许古已有之吧。

《采桑子》“林间摘遍双双叶,寄与相思。朱槿开时,尚有山榴一两枝。荷花欲绽金莲子,半落红衣。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

        石榴叶代表相思应自晏殊开始,这首《采桑子》就是以石榴叶作为寄情之物,另黄庭坚的《江城子》亦有用双叶子寄作相思之句,如“寻得石榴双叶子,凭寄与、插云鬖”。石榴虽能寄相思,今人却多不用,或许再过几十年,人们又会回到把石榴当作定情信物也未可知。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

手种庭前安石榴,开花结子到深秋。
可怜枝叶从人折,尚有根株为客留。

枳枸悲风吹白日,苕华高影隔青丘。
坏垣蟋蟀知离恨,长夜凄凉吊独愁。

        用石榴作比,恳请朱重八放过自己,这样的事也只有刘基能够想得出来,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被这首诗打动了,总之,朱元璋是放了刘基一条生路的,至于后来要追杀刘伯温,而刘伯温又想出假死的计策等,这些只是后人的杜撰而已,当不得真。无论如何,这首诗的感情却是真实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朱重八的人性还没有完全丧失殆尽。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张谓这首《赠赵使君美人》把石榴裙当成美人,继而拜倒在石榴裙下最早的典故吧。石榴可比美人,石榴能寄相思之托,故石榴亦能做销愁之物,西域胡人常常载石榴酒旅行,此酒不是清彻的白,也不是如葡萄的红,而是一种莹莹的绿色。用石榴酿酒虽不是中原所产,却在中原传遍开来,以致于唐人因此酒而留诗者不少,如韦庄此首《对雨独酌》:

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荷锸醉翁真达者,卧云逋客竟悠哉。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现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用榴花所酿之酒,有点可惜,不知道有没有愿意复古这种用榴花酿酒的工艺,能让今天的人们重温那种榴花酒的佳酿。

        韩愈,苏舜钦,王安石,扬万里,此四人写石榴大意不差,新意不多,在此同时列出,各位可自行品鉴:      

韩愈《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王安石《咏石榴花》

今朝五月正清和,榴花诗句入禅那。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杨万里 《初夏即事十二解》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赏石榴花最好的时节应是端午,此时榴花已似火,绿叶早成荫,榴子刚有形,若在古时,还有榴下拴马,才子佳人穿梭于榴花之下,于石桌边对饮,或吟诗作赋,或离别赠言,或摘一朵别于发上,或取一双叶片作临别信物...... 元王士熙诗《上京次李学士韵》:

芍药阑前春信迟,燕京端午石榴时。双双紫燕自寻垒,小小白翎能念诗。

    

        查阅所有咏石榴的诗,老夫以为,当数杨万里这首最有高度,兹录如下,以供品评:

《石榴》宋-杨万里深著红蓝染暑裳,琢成纹玳敌秋霜。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刘郎不为文园渴,何苦星槎远取将。     
        PS:石榴在南方水果中没有名望,喜欢的人亦不多,估计与其成熟后的外表有关,成熟后的石榴其表皮老皱,见了就有种抗拒感。当然,只要把皮录开,里面的果肉呈水晶之色,甚至是美艳,另外,吃石榴要慢慢吃,不能大口的狼吞虎咽,这样是吃不出味儿来的。        另外,石榴花虽然红艳如火,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但还是有人能够从石榴花中读出伤感,这人便是李义山,我们可读读他的这首小诗:

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石榴花:好留双叶共吟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