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惠及4亿多人,中国耗时几十年建造,对人类意义多大?

提到中国的基建工程,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三峡大坝,想到总里程接近4万公里的高铁,还想到港珠澳大桥,但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南水北调工程,因为这项超级工程,规模超过三峡,中国耗时几十年时间建造,可以惠及4亿多人,就连老外也根本做不到,那么南水北调的实现,对人类而言意义有多大呢?可以说,这项工程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国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

南水北调顾名思义,就是将南方充足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输送到北方缺水干旱地区,对于南方许多城市而言,2块钱一吨的自来水,实在太平常了,根本不用担心没水用的情况,除非城市输水管道修理,否则几年都难得遇上一次停水,但在北方地区,一旦到了旱季,停水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即使很多城市采用限时供水的方式,依然无法解决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而这一情况,在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但人口又高度密集,当地的河流流量与降水量,难以满足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消耗,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直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地质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彻底改变缺水的局面呢?那就是选择从南方地区调水,因为南方降水量与河流流量都十分充足,完全可以将多余的水资源提供给北方,所以南水北调构想正式提出。 然而想要将南方丰水区的水资源调往北方,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为遥远,不仅需要穿越河流,同时也需要穿越山脉,另外还需要克服水往高处流的难题,为了可以将南方的水送往北方,需要进行一系列浩大的工程,东线工程因为有京杭大运河这条引水渠道,所以工程难度小了许多,而中线工程,为了让水流可以实现自流向北方,选择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为此需要抬高水位。

当遇到水无法流向高处的难题时,会选择采用泵站的方式,克服了水无法流向高处的问题,而在面对河流阻拦时,尤其是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直接影响到引水渠道的修建,所以只能选择用隧道的方式,并且采用倒虹吸,让水流可以自行穿越黄河底部,看到这一系列引水工程,国外纷纷竖起大拇指。 目前只剩下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毕竟西线是整个工程中最为困难的线路,需要穿越多座山脉,并且地质结构复杂,一旦实现,那么调长江水支援黄河,可以解决整个黄河沿线缺水难题,而且西线工程的实现,还可以推动红旗河工程的建设,再加上国内一系列调水工程,可以直接实现国内水资源的再分配,从而让全国人民都能够用上干净的水源,而这一步,即使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