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公式

欧拉数的阴阳合历基础:
阳历 365天5小时49分 ≈ 365.242 天,阴历 354天 8 小时 48 分 ≈ 354.367 天,以3 年置闰 (365.242 - 354.367)*3= 32.625 天,32.625 英寸 = 2.718 英尺(欧拉数) = 1 巨石码;《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巨石码的具体应用请参考巨石文化(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8%E7%9F%B3%E6%96%87%E5%8C%96/3331411)。三才,天(规-圆)为度、地(矩-方)为量、人有规矩为衡。
周流六虚的土木合历基础:
周流六虚之六虚又称六甲,代表甲-癸十干行廿八宿之虚位六次的天文历法基础是土木合历所记载的3个以20年为周期的土木相合天文现象,又称土木大合;已知J和S分别是木星 (12年≈ 4332.59天) 和土星 (29.5年≈10759.22天) 的轨道周期,1/(1/J-1/S)≈ 7253.46天≈ 20年
土木每20年大合行240°,从地球视角观测,第3个20年土木大合於3*240=720°
720°/2= 360°大致回归第一个土木大合点

开普勒基于传教士东行获取的天文文献绘制了土木大合三角

3个20年细分由6个10年甲子组成,上古华夏分支传承称之为60甲子,可见于马王堆刑德图之大游图(原图左图)

原图

修复图
苏美/巴比伦文化保存了同宗上古文明的60进制,但目前没有具体文献提供其天文历法背景,仅有的公开依据是一片编号为YBC7289的黏土片

“黏土板上记有一个画着其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侧被标上了六十进制数字“30”,对角线被标上两个六十进制数字
第一个六十进制数1 ; 24 , 51 , 10转换为十进制表示是 1 + 24/ 60 + 51/ 60² + 10/ 60³ = 305470/ 216000 ≈ 1.414213
第二个六十进制数是42 ; 25 , 35即十进制的 42 + 25/ 60 + 35/ 60² = 42.426
因为巴比伦的六十进制计数法在进位方面并不明确,另一种解释是方形边长是 30/ 60 = 1/ 2,这么解释的话,对角线上的数是 30547/ 43200 = 0.70711;即1/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YBC_7289)
值得注意的是黏土板代入计算的两个数值,216000和43200,现代音频以440hz为基础,古典是以432hz为基础。数值432基本上是865的1/2,而865约为太阳直径865320英里的千分数,属于数值的分型。432用60甲子为倍数结果为25920,以分点年为基础(以回归年黃道上的特殊点作为参考,例如以太阳在春分点作为始终点,这也是24节气的重要性之一)根据回归年与恒星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相差20分24秒计算,而地球公转轨道一个圆周360°的时间(恒星年)是365日6时9分10秒,那么20分24秒就是50.266角秒,实际360°÷50.266角秒/年=25782.8年岁差基本等同于理论数值25920;相反,如果432用60甲子作为除数,则可得72侯,此为24节炁各炁之三才分化(3为除数),24*3=72;而此亦为西方经典筮法之所罗门王封印的72 Goetia(戈提亚)。以1°为60′(分),360°共计21600分,与25920÷12(黄道十二宫,亦可对应12地支)2160年互为分型。回到24节气,5天为一侯,3侯15天为一炁,1小时为60分,一分60秒,一小时360秒,15天为360小时为129600秒,这正是邵雍对人类发展周期129600年所定数值的分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