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分析】关系模式中造成抑郁的因素|客体分离必然失望?忌讳哀伤会怎样?

2023-08-31 13:13 作者:锦书寻雁回  | 我要投稿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关系模式中造成抑郁的因素

抑郁和哀伤这两个过程在情感上前后呼应

这一事实促使弗洛伊德等人不断追溯来访者的早年经历

探究早年与客体分离时对心境恶劣的驱动作用

造成抑郁的因素首先是客体分离(通俗为“早年丧亲”)

这类体验在抑郁者的经历屡见不鲜

尽管这些经历的体验可能已经模糊

也很难重新观察和验证

但它们可能更多是形成了内心深层的心理成分

EmaFuman在文章《渐行渐远的母亲》中探讨了客体分离

她鞭辟入里地指出:应该由婴儿选择何时从心理上断奶

只要条件允许,儿童应能做到这一点

争取独立与祈盼依赖对于儿童都是必须的

重要的是如果儿童每当需要退行回依赖(中止断奶)

父母应该守护在旁边

那么儿童的分离个体化过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这种看法撼动了西方由来已久的观念

因为在畅销育儿书籍中都反复强调父母必须适度挫败婴儿

否则儿童必然会选择退行性满足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儿童阉割的过程

分离个体化过程会充满抑郁性张力

通常孩子们能感受到分离的悲伤

而这种悲伤与母亲的情感是离不开的

母亲在孩子断奶时也会体验到丧失感

即缺乏本能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的丧失

母亲一方面对待孩子的独立感到快乐和骄傲

另一方面又对孩子不再依靠自己而黯然神伤

如果母亲特别割舍不下

母亲可能牢牢抓住孩子使之产生内疚“没有你我会很孤独”

这会让儿童感到自己的独立愿望会伤害客体

母亲也可能为免自己伤心而推开他们“你给我独立一点”

这会让儿童开始厌恶自己自然的依赖需求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儿童认为自己的某些部分是不受欢迎的

客体分离中母亲对儿童的影响关乎着儿童的抑郁情况

造成抑郁的因素还有儿童无法理喻的真实事件

例如,两岁的婴儿无法完全理解死亡的意义和原因(某人逝世)

也不能识别复杂的人际关系(某人离开)

但婴儿的世界非常单纯、绝对,遇事只分好坏

父亲或母亲突然消失会令蹒跚学步的孩子感到是自己的过错

理智的解释对那个时期的他们是无济于事的

分离个体化过程中丧失重要亲人

很可能导致个体的抑郁倾向

儿童在早年成长时需要成人对他们的自我判断和道德评判进行指导

尤其是当儿童陷入困境时

家庭成员视而不见与置若罔闻

他们需要及时得到合理的反馈以此心安理得

例如,父母离婚后,防止儿童进入抑郁状态的有效措施:

无监护权的一方也应对孩子不离不弃

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容易接受的解释

以抵消孩子对事件的片面解释

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氛围也会导致抑郁倾向

当双亲和其他养育者率先否认自己的伤痛

坚称某一客体的离去才会让家庭更美好

并且尝试让孩子学习变得坚强以阻止孩子表示痛苦

这些抑制哀伤最终令孩子误以为错在自身

甚至有时候儿童会有强烈的欲望

要去保护情绪低落的父母不再陷入更深的悲痛

觉得自己承认伤痛就会万劫不复

包括社会秩序与建构推崇的影响

“男孩子要坚强,流血不流泪”

“女孩子要独立,一点不依赖”

这些都导致儿童认为哀伤是一种危险的感受

需要被抚慰也是一种难以启齿的要求

甚至有人的主流观念会把哀伤及其他形式的自我安慰

看做一种“自私自利”与“自我放纵”的行为

仿佛这些行为就是缺乏应有的道德素养

这种斥责会培养出孩子的内疚感

对孩子悲伤的不恰当的呵斥

对孩子求助的冷嘲热讽

都可能令他们渐渐习惯隐藏自己的脆弱

并开始认同严厉的父母

对自身的柔弱产生憎恨

但凡畏难退缩之时

便在心中对自己做出同样的惩罚

造成抑郁的因素还有一部分的情感敏感

例如,过度严苛的父母会在情感上导致儿童产生被遗弃的感受

孩子之所以对父母的情感虐待做出较少反应

是因为他们正尽可能地避免被遗弃的风险

并且他们往往是家庭中情感最丰富的成员

遇到痛苦情景时他们表现得异常敏感

因而常被看作“反应过激”

他们可能会因为对方言语的不恰当而产生负性情感

久而久之,又对自己的敏感感到自卑

如果孩子的悲伤情感不幸受到蔑视或被视作变态

那么情感敏感的价值就会化为乌有

孩子将会发出强烈的抑郁情绪

造成抑郁的因素还可能有父母自身抑郁的原因

尽管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父母很想引领孩子走入美好生活

但也常常在情感上爱莫能助

早年经历对于儿童形成基本的态度和预期非常关键

儿童不仅深受父母抑郁状态的影响

并且难以向父母提出正常要求

这会让他们感到愧疚与其要求会让父母疲惫不堪

难念遭受情感剥夺


造成抑郁的因素不胜枚举

家庭氛围无论是充满爱意还是饱含仇恨

都可能孕育出抑郁之果

因为丧失总是无时无刻的发生

满足后失落欲望对象与悬置欲望原因

不仅是缺失,更是“缺失了缺失”

社会原子化不可避免使得亲子之间互动日益减少

居所频繁迁移,婚姻破裂普遍

情感的伤痛常常依赖药物治疗

处方药成瘾、肥胖症、赌博成瘾等

由于抵抗抑郁而产生的强迫行为也在逐年增加

人们也在不断寻求出路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与关注抑郁症患者

减轻孤独与互帮互助的团体也自发建立

但人类社会秩序的错综复杂

似乎让人无所适从

【精神分析】关系模式中造成抑郁的因素|客体分离必然失望?忌讳哀伤会怎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