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浅浅记录3000+
二刷完《封神第一部》了,这部电影在我这里确实封神了。(可能语序表达会有些问题,影评一直是我的难点,会想不会说,不如从现在开始尝试多写)
这是一部属于中国人的神话史诗电影。
每一遍看到姜子牙出现在祭天台前,大象出场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一点并且感叹。这个出场我瞬间就想起了印度的神话史诗电影《巴霍巴利王》。不同点在于,这一次不再是我去看其他国家的电影,感叹别人能发掘国家古老文化,并在今天现代化的展示那绚烂文化。注意我说的是现代化的展示,古老文化实际如何无人可以亲眼看到,现在人看来她们如此绚烂其实也有现代人的想象在。这里是不想看到电影被人说不符合实际,或者过于夸大。过去的早就过去了,过去的东西能够对今人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想要宣扬我们的文化,让她们在新时代绽放,这种在过去历史上的再挖掘再创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现在艺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吧。(更多的让我复习一遍艺术概论再想吧)同时我也突然想到,对,中国在商代是有大象的,中原气候温暖接近亚热带气候。你看,这部电影之后,再有关于商代的影视作品中出现大象,就会有看过电影的人了解到,对,确实,历史是这样的,就会多一些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这是她的意义,这也是中国神话史诗独有的意义。 现在我们抛开神话史诗这个内容核心。我们从电影分类来看看。《封神》是一部动作战争奇幻类电影。据说导演有参考相同类型的电影《指环王》。很遗憾,我确实对这一系列的电影不是很感兴趣,尝试了两次都没有完整的把她看完。当时我归结为对外国文化没有认同感或是不太感兴趣,现在看完《封神》觉得当时的想法还确实有些道理。既然没看过那我们就来说说看过的——《加勒比海盗》系列。我一度为《加勒比海盗》、为杰克船长(Captain Jake·Sparrow)、为海盗的世界疯狂,现在B站还有我见到大海想到杰克船长,发疯剪的台词合集,非常中二中毒非常深。但是我对我的这一发疯一直心中有疑惑,因为我其实并不了解英国的海盗文化,不理解那段历史对于英国人的意义,只是从书本上通过文字去看别人阐述种种。 这种别人创造的,根据他们的历史、文化展现的一个世界,不会比我们感同身受过、根植于生活中、流传在血液与精神中的精粹在经过同样优秀的艺术创作后更能让人陶醉吧。现在想来还是会难过,但是感谢《封神》做的开头,也希望未来影视行业能利用上上下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产出更绚烂的作品。
这是一部处处体现着尊重和善良的电影。
从角色的改编来说,团队有自己的理解,不是人云亦云,这是匠心,也是艺术创作中优秀人文修养的体现。包括对妲己形象的重塑。导演对于女性形象,妲己这个人物的理解与重塑,都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每一个女性形象在电影中都生动饱满,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考、认知,虽然有正反形象的区别,但是这不重要,女性角色在戏剧中有自己的逻辑这是很重要的,这是高级的戏剧。其实包括男性角色,不单纯的为了坏而坏,为了好而好,丰富而饱满的情感逻辑我认为很重要。比如影片中纣王被魅惑就借姜子牙之口表达了“心怀恶念,妖孽自至”,两个角色的行为是在与其他角色互动交流中产生。特别是对妲己这一形象理解的颠覆,太赞了。妲己几乎一直被处理成一个魅惑的形象,一个红颜祸水。本片中导演将妲己设定成一个“想要被爱,想要生存”,同时也是一个“不妖艳、不庸俗的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多么有血有肉的一个形象,妲己不再是什么狐媚女人,她是一个小女孩!你看导演是多么善良和会尊重。这里要提到艺术创作中人文修养的核心,人文精神。其中一项就是关心人、关注人、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理性的压迫。我们再结合《封神》原著,妲己被女娲利用的种种,以及她最后的遭遇,再看导演的改编,崇高到我没有资格评价。流传下来的优秀的历史作品,在今天需要用现代的新视角去解读理解感受。只拜读原版或是已有的作品,是不能在今天取得成绩的了。正如有的优秀作品被歌颂至今,可能并不是作品本身有多优秀,而是在那个时代有着像《封神第一部》对今天的意义一样的影响。 与《芭比》演讲式宣扬女权主义对比,我更倾向于有直接表现潜意识对女性尊重的地方。全篇长篇大论,只靠嘴说教,不知道是编剧的锅,还是电影只是想获利。除去她的意义,有点像一部没有灵魂的好莱坞商业片。我觉得还是不够用心,是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展现的。有时候直观的事例或现实比说教更能让人心灵一颤,认识到许多。 “这部电影有一种看完有种想为电影事业冲锋陷阵的魅力”这是我看完对朋友说出的最真挚的安利。现在可以纠正一下,是想为像这部电影一样用心的电影冲锋陷阵。这个感受是我在观看片尾工作人员名录时由衷的感慨,随着片尾曲缓缓流淌,这些壮观的名字组成的画面却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置景木工、置景瓦工、置景焊工、置景雕工、司机、厨师……一首歌的时间才放完这么密集庞大的名单。首先肯定了影片置景和制作方面的规模,以及电影团队的尊重和善良,其次我很少在中国电影见到这么庞大,分类详尽的名单。那一刻我坐在那里,背靠椅子,感受迎面电影在我面前封神的力量,瘫软无力。“漫漫长路终有尽,心归处是故乡,但愿黑夜终消散,但愿誓言永不悔,但愿初心永不忘,但愿明灯永不息”。正是片尾曲高潮的那一刻,壮观的密密麻麻的置景人员名单涌来,那一刻是神迹出现了。突然觉得电影的用心,就可以用这首歌来歌颂。愿中国电影黑夜消散,愿封神的明灯可以长久跳动。观之置景的用心(感心趣的可以上网搜哈)我觉得可以对标《星际穿越》和《哈利·波特》。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电影也细致到可以出周边,可以出场景,那会不会有属于中国人的环球影城呢?也许各地的三国、封神、西游主题乐园,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影视IP吧。
这是一部工业化电影。
上面也表明了我对封神IP商业化的期许。对,这也是一部已经迈入工业化的电影。三部连拍加上新人演员,需要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各部门的配合。这部电影绝不是小作坊可以完成的。通过封神,我看到了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方向。更加成熟的体系,意味着能高效的产出制作更加精良的作品。电影行业的工业化,也提供了许多稳定的工作岗位,也会带来很多经济效益,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在擅长电影的传媒学校呆了三年,虽然是舞蹈编导专业,但是也确实被电影的魅力感染,希望电影行业可以越来越好。)
这是一部有匠心的电影。
从对封神原著角色内容改编就可以窥见。导演是有想把自己的一些价值观传播出去的。除了妲己的转变,还有在未上映的第二部里,删除了恶趣味的女将军邓婵玉嫁给土行僧。多好的可以宣扬女性权利的作品啊,第二部一定能上映的。从某些角度,我认为,肌肉男形象的出现,也是匠心的体现。首先她从来不是一部卖肉的低级片,这些肌肉男包括有力量的女性角色都是为了电影的核心而服务。他们闪耀着的是商周时期青年人的光辉,是当代年轻人迸发的生命力,是作为一个战士形象真正应该有的模样。电影初期以此宣传可能也只是希望能用肤浅的“卖肉”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这个时代的浮躁人尽皆知。)导演培养出这些新面孔,展现新形象,不是匠心吗。
心里话
全篇没有过多的英雄主义,促使情节发展的一直是根植于中国文化中的情感大义。还真是与外国片不同啊,不只是燃,她能直击我心灵深处。如果早些上映,片中“回家”的情感就可以在疫情时代引起多少共鸣啊。太真挚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啊。求大家多去支持她吧,为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了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 要说的其实太多,从乌导为我们展现的优秀青年形象也能谈论许多,她积极的意义太大了。第一部其实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她顶着这么突破性的拍摄方式诞生,她的出现就已经太难得了,瑕完全不掩瑜。关于内容的取舍,在这表达对于影片内容取舍的心痛,出现了会让她更完整吧。以及觉得有人觉得节奏拖沓,也是因为最初选取内容的时候取舍不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