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妈妈:听说宝宝会有猛长期,有什么信号给妈妈吗?
妈妈:听说宝宝会有猛长期,有什么信号给妈妈吗?
老师:
宝宝的第一年, 有5次猛长期. 到了猛长期的宝宝,通常是「吃得多、长得快、常哭闹」,当妈的都会被折腾得够呛。 虽然猛长期没有严格的医学定义,不过,在长期的观察和经验中,总结出猛长期的规律,宝宝出生的第一年,一般会经历 5 次:
• 第 2~3 周
• 第 4~6 周
• 第 3 个月
• 第 6 个月
• 第 9 个月
孩子 1 岁以后、青春期,当然也会经历猛长的阶段,不过那时候娃也大了,会自己吃喝耍睡,基本就可以 let it be 啦。
如果宝宝差不多处在上面说的时间段,又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可以考虑宝宝可能是到猛长期啦!
1. 没完没了的要吃
原本比较规律或进食量较为固定的宝宝,突然会不断要求吃奶,特别是母乳宝宝,简直就是挂在身上的「吃奶永动机」,白天、晚上、永不停歇……基本没有规律可言。
奶粉宝宝以及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也会要求吃更多奶或食物,他们要么刚吃完就饿了,要么吃完平时的量还要求继续吃。
2. 睡眠模式突然改变
有的宝宝原本已经可以睡整觉,却突然开始夜醒(要吃奶),或者提前醒来要求吃东西。
不过也有的宝宝吃饱后会睡得比平时更久,虽然不停在吃,但好像也消耗了很多精力……
3. 哭闹和烦躁
猛长期的宝宝总是吃不够、睡不够,脾气也容易变得烦躁起来。小宝宝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更加粘人,大孩子则容易变得脾气暴躁。
不过这里小编要敲个黑板!
前提一定是先看看宝宝是不是差不多处在前面说的时间段,而且还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心大的爸妈别把宝宝生病哭闹、不好好睡觉当成猛长期啦!
下期预告:宝宝吃得多却不长肉?原来问题出在这 4 个字上
7.2 宝宝吃得多却不长肉?原来问题出在这 4 个字上
妈妈:感觉宝宝平时什么都吃,荤素搭配,吃的也够多,就是不长肉,体重一直中下。
老师:吃得多不代表宝宝吸收得多,想要宝宝稳定增重,还要看这四个字:营养密度。
简单来理解,就是食物中得有让孩子吃饱有力气的「能量」,还得有能让孩子长身体的那些成分,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妈妈:哪些食物营养密度低呢?知道以后才能少踩雷。
老师: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们吃米汤、粥、稀饭、果汁、肉汤这样的流质半流质食物,认为这种食物更好消化。然而,这些流质半流质食物的营养密度极低。
咕嘟咕嘟就吃了一大碗肚子鼓鼓的,但一会又被消化了,宝宝就不停地在吃,这也就是为什么妈妈会觉得「宝宝胃口很好」。 妈妈们给宝宝准备食物时,一定要记住下面这个公式。
完整食物的营养密度>分解的食物
固体食物的营养密度>液体的食物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一说。
1. 米饭>稀饭>粥>米汤
米汤、粥、稀饭,这些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相比固体食物少得可怜。给宝宝一碗粥,和给宝宝一碗软饭,同样的体积都能让他们吃饱,但软饭提供的营养是远远超过粥的。
2. 水果>果泥>果汁
很多妈妈迷信自己榨的果汁纯天然,「浓缩就是精华」。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1 岁以内的婴儿都不应该喝果汁。在果汁里成分最多的其实是糖分,和水果直接吃完全不能比。宝宝喝多了还会嘴巴变刁,并且增加龋齿率和肥胖率。
3. 肉>肉汤
在传统观点中,肉汤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事实上,肉汤的大部分营养仍然在肉中,汤里面绝大部分是水,只有一小部分的脂肪、维生素、呈味氨基酸等。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 1%~2%,而肉中的蛋白质在 15%~22% 左右。很显然,吃肉获得的营养要大于喝汤。也许有些妈妈会担心孩子太小,吃不动固体食物。而事实上,1 岁后宝宝的小牙齿已经可以咀嚼磨碎固体食物了。这个时候再给他们吃 90% 以上都是水的食物,反而不利于锻炼宝宝口腔的咀嚼能力和吞咽功能。还有不要给宝宝吃单一的食物。摄入的营养物质过于单一,也是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的哦。
下期预告:宝宝缺铁会影响智力发育,吃这几种食物补铁最有效
7.3 宝宝缺铁会影响智力发育,吃这几种食物补铁最有效
宝宝6个月之后,大多都会面临着缺铁的危险。一旦发生缺铁性贫血,会使血液带氧能力减低,对宝宝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妈妈:缺铁有什么信号呢?
老师: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通常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所以平时妈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宝宝贫血的苗头:宝宝的皮肤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嘴唇、口腔黏膜最为明显,容易感到疲乏无力,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甚至不爱笑。是否缺铁性贫血要检查说了算!建议宝宝在6个月时不妨做一次血常规检查,以此筛查宝宝的血红蛋白是否正常,如果有异常现象,医生会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缺铁性贫血关键在于预防,及时给宝宝饮食补铁。
妈妈:哪些辅食中铁含量丰富?
老师:补铁尽量从食物中摄取!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到6个月时可及时为宝宝添加富含铁的辅食,以满足宝宝对铁的需求。
1、富含铁的婴儿米粉
婴儿米粉应该是宝宝辅食的第一个食物。刚开始辅食添加时,米粉非常重要。米粉的质地很细腻,容易被宝宝消化。更重要的是,婴儿米粉中额外添加了铁、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特别适合生长发育中的宝宝。
2、动物肝脏及红肉
肝脏和红肉泥含铁量高且吸收率好,容易进食和消化,同样不容易引起过敏,特别适合给宝宝吃。猪肝铁的含量为最高,其次是羊肝。可每周给宝宝吃上1~2次。也可以选择优质猪肝粉、纯肉的肉松加到宝宝的辅食中,增加铁的摄入。
3、芝麻酱
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对宝宝来说又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把它夹在馒头或面包中吃,或者用它拌菜吃都可以。
注意事项:宝宝补铁后,大便呈淡绿色。一般吃补铁的东西特别是铁剂这类药物后都会拉黑绿色便便的,消化不了的铁直接排出来,遇到空气就会变成绿色的,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哦。
下期预告:宝宝总喊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又没病,那是怎么回事呢?
7.4 宝宝总喊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又没病,那是怎么回事呢?
胃肠也会“生长痛”
是的!一般我们熟知的生长痛是孩子骨骼发育中的一种疼痛,但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儿童不但骨骼在快速增长,内脏的胃肠也在同步生长,但因血液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身高增长比较快的孩子),加上幼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导致胃肠平滑肌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痉挛性收缩,随之就出现阵发性疼痛。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因大多数能很快自行缓解,易被忽视。
一般而言,胃肠生长痛多见于4~8岁的孩子,特点是反复发作腹痛,疼痛以肚脐为中心,其次是上腹部,也可能发生在腹部的其他位置。通常在夜间睡觉前或入睡以后出现腹痛,饥饿、受凉、过食生冷食物,也常可引发。但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疼痛发作次数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每天数次,有的每小时数次。疼痛没有规律,程度也不一样,轻则腹部不适,严重的出现痉挛样疼痛,甚至伴恶心呕吐。通常情况下,疼痛结束后孩子的精神、饮食和玩耍并不受影响。
提示:引起儿童腹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一半以上属于器质性疾病所致,容易与胃肠生长痛混淆,因而不能将儿童所有的腹痛都误认为是儿童胃肠生长痛,必须请医生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诊断为胃肠生长痛。
如果腹痛持续时间较长,用手按压时疼痛加剧,或儿童惧怕触摸,应考虑到患肠胃炎、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等其他疾病的可能,有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下期预告:夏天长高季!宝宝这么吃,胃口好,长高高!
7.5 夏天长高季!宝宝这么吃,胃口好,长高高!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季节性,其中春夏季的长高的速度明显比秋冬季来得更快。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
(1)减少糖类摄入
有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具有“嗜甜”的天性,这可能是因为以前食物匮乏,而糖能迅速补充热量的原因吧。
但是在容易“营养过剩”的今天,让宝宝过早接触含糖的食物、饮料,宝宝肯定会对这香香甜甜的味道“上瘾”,变得口味挑起,引起偏食。
所以,我们建议宝宝在日常饮食中,只吃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避免食用添加糖,以免孩子对糖类上瘾。而且妈妈们在给宝宝选择食品时,一定要多关注一下配料表,尽量少购买添加了“玉米糖浆”“蔗糖”“右旋糖”等成分的食品,最好是选择不含“添加糖”的食品。
(2)控制盐的摄入
“不吃点盐,长大没有劲”,真的不止一次听过有家长这么说了,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们。
但是这些家长不知道的是,过早给宝宝吃含盐多的食物,除了会让宝宝口味变重引起偏食之外,还对身体健康很不好。宝宝身体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各方面的功能还不完善,尤其是肾脏,代谢能力有限,而过多的盐分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
(3)避免积食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胃口好也不能一个劲儿猛喂,避免引起积食,反而破坏了宝宝今后的胃口。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秘传”的育儿之道就是:不要在宝宝吃饭的时候指责、教训!因为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宝宝的食欲、以及消化吸收状况。
下期预告: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缺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