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

2021-09-26 06:56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限电”刷屏,昨天也有一位朋友来电聊到“限电”下的生意机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限电”下的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


大纲如下:

一、从“缺电”背后的原因看“缺电”的持续性如何?

二、中长期的机会:具备技术优势符合 ESG 要求的龙头企业占优

三、更长期的机会: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从而带来各种长期机会

四、怎样把握这些机会?



2020 年底以来“缺电”、“限电”频频出现。 


2020 年 12 月,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份陆续发布了“有序用电”通知;今年 5 月份以来,“缺电”现象频现,云南、广东、山东、浙江、宁夏等省“限电” 要求不断出台。 


2021 年 8 月 17 日《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发 布后,“限电”范围进一步扩大。8 月下旬被预警的部分省份,就“双控”予 以表态。广西省出台了新的双控措施,要求从九月份开始,对高耗能企业实 行限产,并给出了明确的减产标准。新疆、宁夏等被警告的自治区也做了整改部署。


一、从“缺电”背后的原因看“缺电”的持续性如何?


我们先来看缺电的原因:


1、经济复苏、需求侧电气化加速推升用电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 年前 7 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 47097 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 16.6%,相较于 2019 年 1-7 月两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也高达 7.6%, 处于 2012 年以来的次高增速。 


分行业来看,旺盛的制造业需求拉动发电需求高增。非高耗能制造业用电量累计 增速明显高于高耗能制造业。同比增速来看,2021 年 7 月,高耗能制造业累计用 电量同比提升 15.5%,而非高耗能制造业同比提升 23.9%。相较于 2019 年,高耗能制造业同比增加 14%,而非高耗能增加 18.6%。


东部外贸活跃的发达地区用电需求旺盛,2021 年前 7 月粤苏浙沪鲁五省合计用电量达 16899 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 20.3%,相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7.50%。


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汽车制造、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增速都非常高。服务业中信息传输、批发零售两个用电大户都实现了较高增速,批发零售得益于电动车充换电业务的快速发展。


2、“缺电”的原因之二:发电结构的变化导致局部、短时电力紧张


以今年缺电较为严重的云南为例。


一方面,云南省水电占比高达 80%,今年来水偏枯影响电力供应。截至今年 7 月水电发电量 1411.5 亿千瓦时,同比上升 15%, 但水电发电量上升主要受新增装机(弃水率下降)、水库放水影响,来水偏枯导致机组利用小时较前 5 年同期均值低 4.9%。虽然进入雨季, 6、7 月份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进入冬季,来水不足状况或更加明显, 叠加部分水库蓄水已透支,预计冬季仍将面临较大供电压力。


另一方面,云南广 西等地由于清洁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吸引了电解铝、多晶硅大量新增产能, 用电需求强劲。云南省外送电力主要支援两广地区,2020 年输出电力达 1425 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二。


截至 2021 年 7 月,广东输入电量几乎为零增长,累计同比增速仅为 0.04%。云南、广西、广东等“缺电”较为明显的区域,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都大幅提 高,显示火电厂在尽力保供,“缺煤”并不是导致“缺电”的主要原因。


从火电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历史上并不高的水平,也可以看出总的装机 容量并不缺。但是,装机容量中,作为稳定发电、并可以灵活调配的能源火电装 机增速降低,风电、太阳能装机增速较高。而新能源存在着季节性、时间分布不 均、受气候影响等问题,并且时段性、灵活性调节能力不足,因此,一旦用电负 荷高增,或者新能源出力不足,就有可能出现“缺电”的情形。


3、“缺电”的原因之三:煤炭供需缺口放大,库存处于低位,加大了火电增加供应的难度


煤炭安全问题影响煤炭生产。


内蒙古产量同比增速明显落后于晋、陕,主要原因为内蒙古全面清查 2020 年以来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叠加“煤管票”、 外送、重大矿难频发等因素导致有效供给难以释放。晋、陕、蒙 2021 年前 4 月原煤累计开采量占全国总开采量的 72.45%,相较 20 年同期 70.14%进一步提升。电力需求旺盛带动煤炭消费,加上煤炭供应受影响,煤炭库存被持续消耗。9 月16 日沿海八省动力煤库存为 1942.8 万吨,同比下降 25.6%,处于近五年低位。


4、能耗双控推动“限电”


8 月 17 日发改委印发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 9 省(区),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 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 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被预警的部分省份,陆续出台“限电”、“限产”措 施。


“双控”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双控制度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写入发展规划中。其中,能耗强度是指单位 GDP 能耗。公式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为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计划,“十四五”规划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十四五期间”确保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3.5%。


国家发改委的能耗“双控”考核实施季度、“红黄绿”灯预警机制: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且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大于目标值 10%的地区为一级预警,用“红灯”表示,其能耗控制形势十分严峻;未完成双控进度目标,差距在 10%以内的地区亮“黄灯”,其能耗控制形势比较严峻;完成双控进度目标的地区亮“绿灯”,表示进展总体顺利。


结论:“限电”可能成为常态。


首先,在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完善之前,火电对电力电量平衡仍具备重要意义,常规水电、核电、气电、煤电等保障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装机的不足,将使得局部、短时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可能持续存在。


第二,火电在能源结构仍占据重要地位:以发电量计算,火电占比高达 68%。因 此,在能耗强度有效下降之前,为了达到双控目标,对高耗能产业的限电、限产 等就成为降低能耗总量的有效手段,短期影响开工率,中长期影响产能扩张。


二、中长期的机会:具备技术优势符合 ESG 要求的龙头企业占优


中长期,高耗能行业成本曲线抬升并陡峭化,具备技术优势、符合 ESG 标准的龙 头企业占优。 


在“双碳”背景下,碳成本将会得到定价,最终会向下传导,抬升成本曲线。目前,我国碳价与欧盟碳交易市场价格相比有较大差距,国内碳配额交易价约在 50 元/吨,欧盟碳交易价为 50 欧元/吨,价格为我国的 8 倍左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权价值仍存有上升空间。 


成本曲线可能会陡峭化。


1)拥有领先能耗水平和更多减排降耗技术储备、符合 ESG 标准的龙头企业具有成本优势。


2)在新增及置换项目审核更加严格 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在能耗、排放等方面相对小企业有优势,中长期看扩产可能集中在龙头企业。而新产能往往成本更低,龙头企业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三、更长期的机会: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从而带来各种长期机会


中国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碳达峰,能源结构的 变化是关键。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 88%左右, 而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42.5%左右。电力行业的碳达峰、碳 中和进度将直接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如果不改变能源结构,就容易出现为了控能耗,不得不限电限产的情形。


能源结构优化的大趋势,将带来清洁能源技术革命的战略大机遇,包括新能源、新能源车、储能等。


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 50%。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侧,需要新型电力系统与之相匹配,为消纳风电、光伏创造更好条件,这将催生巨大的新基建需求。


四、怎样把握这些机会?


“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有望加速传统行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 系,低碳环保的先进工艺迎来加速应用。有望加速传统高耗能行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转型升级,新建项目将采取更加先进的减排环保工艺,现存产能也将通过技改 实现低碳生产。


2021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 意见》,目标到 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 步形成;到 2035 年点产品,重点行业、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想要很好地把握这些机会,首先要组建一个非常专业的碳排放管理团队,并把脱碳的风险转化为机遇,把碳减排的成本转化为碳资产,让减碳的工作变成企业扩大利润池的动作。


如果您的企业有需要,我们可以协助您解决组建一个非常专业的碳排放管理团队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碳资产管理,你了解多少?

碳资产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绿电:新能源发电为何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剧烈反应?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