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招面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教 学过程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前面我们认识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 用,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这是学好利用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并且本课 也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来类推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些概念,尝试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 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作准备.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 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 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 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 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两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 1 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 组的解集。 三、教学目标分析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 之一。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 3.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有关不等式组的概念.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确定解集. 五、教学手段分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操作简单、形 象生动、反馈及时等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 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 2 —解法——应用。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 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 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可能有所遗忘,教 师应给予提示。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已有 的知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促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获得体验、得到发展,学会新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引领学生探索新知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上面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同时满足不等式(1)、(2)的未知数x应是这两个不 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解集,找到公共部分, 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教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叙述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 够对这个结论有所认识,但是未必能够全面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耐心 加以引导。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三范例讲解学以致用 例题:解下列不等式组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板书。 (1)在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意义理解的基础上,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是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拓展延伸。 活动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出示课件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两道习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 集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来源于:Y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