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哲学研究》小白读后随笔(五)
肝完视频,云了一下《文字游戏》,还是有很大的感慨的,特别是自己现在在研究的是关于语言与文字的哲学,同时主修的计算机也脱离不开语言。关于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开始正篇。

1.什么是理想的语言,存在着一个理想的语言吗?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写到:“(我们的语言的每一个命题)按照其现状就是有秩序的”。这一点似乎在说,我们的日常语言存在着模糊性和歧义,好像我们语言发展的最终走向是找到一种完善的、无歧义的语言。或者说,如果我们认同“在存在着意义的地方必定存在着完整的秩序”这样的观点,那么在日常语言的模糊性的外衣下也一定能找到完整的秩序。这两种观点其实都蒙蔽了我们,使我们没有看到语词的实际的应用。事实应该是这样的:日常语言的模糊性是必然要存在的,否则我们无法生存,而“我们称为‘命题’‘语言’的东西并非是我(指维特根斯坦自己)曾经想象的那种形式上的统一体,而是彼此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亲缘关系的构成物的家族”。
现在我们知道,计算机虽然在计算方面表现地尤为出色,但是在很多人类擅长的领域,例如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歧义(不管是语言上的歧义还是视错觉之类的现象,后面维特根斯坦还花了很多篇幅来谈论视错觉这样的现象)并不总是坏事。
2.哲学与语言。“哲学是一场反对我们的语言手段给我们的理智所造成的着魔状态的战斗”“‘语言(或者思维)是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这点被证明是一个迷信(不是错误!),其本身是经由语法错觉引起的”“哲学不应当以任何方式损害语言的实际用法,因此,最后它只能描述它”。这些大概就是《哲学研究》中着墨不多的反哲学部分的总结句。
道理其实很简单,所有的哲学问题说到底都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哲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我们摆脱语言的歧义带给我们的走火入魔式的思考。语法错觉让我们觉得语言中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并让我们痴狂,而哲学的真正目的是要拯救我们的理智。
而如果语言中的神秘被抹除了,哲学本身似乎就是不必要的了,或者说,正是哲学导致了我们“胡思乱想”,语言本来就是清清楚楚地,不需要我们刻意去找一些本不存在的难题来折磨自己。和现象学的一些思想如出一辙,哲学最终远离了“解释世界”,走向了“描述世界”(另一支是唯物主义,走向了“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