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转记录·2023(三)一日刷三岛

你好啊,这里海蜇皮子,正在菜市场摊位躺平。
头天晚上突发奇想,买了几张船票,随手计划了一下,那么出发吧。
清晨六点,骑上舟山本岛几个月前新上线的公共自行车,刷岛之旅算是开始了。
约6:25,头班33路到达半路亭站,上车。
由于海滨桥改造,途径这个路段的所有线路都改到了东山路或东河南路行驶,运行时间略有加长。不过好在有惊无险,五十分钟后,车子到达长峙车客码头。
虽然之前已经来过一趟,但是不得不吐槽一下公交场站与码头候船厅之间的连接了。虽然当班的师傅在场站外就开门下客,但是这个步行距离还是有些令人不快。
取票,安检,进入候船大厅。担当本次长峙-六横车渡航班的是由“鲁胶渡7”轮改造而来的“如心”轮。船上除了新装修的书屋之外,并没有其他新鲜事物。


海风很凉快,甚至凉快过开着空调的客舱,以至于一个小时的航程里我至少有四十五分钟待在客舱外的走廊上,顺便摄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非常令我惊喜的是,路上一共碰见了三班(可能还不止)由六横沙岙开往宁波白峰(郭巨码头已在去年11月永久停运,据说下半年新的峙头码头就要投用了)的渡轮。八点半,渡轮靠上了六横大岙码头,比官方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十分钟左右。




非常令人抱歉的是,这班船与公交的衔接似乎出了亿点问题,以至于我在附近唯一能遮阳的出租车通道等待了将近十五分钟,期间有数不清的出租车来问我走不走,而我每次都是硬着头皮摇摇手,感觉出租车师傅看我的神情像看一个大冤种。

八点四十五分,停在远处的一部六横去年新购入的金龙8.5米一踏纯电动新车终于亮起了电显开启了车门。五分钟后,这班1路发车。十五分钟换便宜十三块进峧头城区的“优惠”,还是略有些香的,不过您要问我为什么是便宜了十三块,看下去您就知道了。
十分钟后,我在峧头总站下车。似乎离十点半前往佛渡的船班还有些时间,我走进某雪某城来了杯柠檬水,顺便充个电(身体上的和手机里的)。三伏天来上一杯冰饮,着实舒坦。
估摸着快到时间了,于是坐上5路前往沙岙码头。担当这班车的依旧是XMQ6850AGBEVL26新车。20分钟后,车子到达沙岙码头。由于并不是很清楚佛渡码头的情况,我向售票小姐姐提出了一个现在想来极为愚蠢的问题,叫做“佛渡回来在哪儿买票”,得到的回答是“佛渡啊”。此刻,一个社恐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无止境地胡思乱想。

买完票不久,船班开检。担当本次六横沙岙至佛渡航线的是“双屿7”轮。出乎我意料的是,这艘船陈旧的外表里头竟然有一间新装修的客室。软座沙发,小桌板,插座,一个不差。航行约15分钟后,船到达佛渡码头。佛渡码头的各种设施比我想象当中好了不少,看来我还是低估你岛水路客运的服务质量了(。


上了岸,立马就看见两部“立及甬色”的的海格中巴和一个金杯面包车开门迎客。佛渡岛上的所有公交线路均为3元一票制,刷市民卡没有任何折扣(六横其他线路都是如此),更没有换乘优惠,这让运转成本略微高了亿丢丢,不过这和之后花的冤枉钱比起来并不算什么(悲)。


坐到佛渡村下车,在岛上唯一一家超市(其实规模只比小卖部大一些些)买了瓶水,又在大太阳底下随便摄了几张,收手,上车回码头。





佛渡码头有一个小小的候船厅,能满足村民的需求。有一块白板上写着船期信息,与大大的LED屏幕相比,这块白板似乎更接地气些。到时间了,检票,上船。



令我非常惊喜的是,检票口停着一辆佛渡至大岙的直达车,由海格中巴担当,只不过这部中巴是蓝色涂装而非经典的 “六横绿”。这条线路的运行模式,据我观察大概是检完船票之后直接上车买车票,之后车子开进渡轮,渡轮靠岸后车子开下船将乘客直接送往大岙。至于渡轮航行期间车上乘客能不能下车透气,那大概就看司机师傅的心情了。



大约11点45分,上岸。走到沙岙码头的公交站台,一部海格氢弹、一部海格中巴和一部海格9米柴油车开门迎客。阴差阳错地,我上了最后一部车。那部中巴车担当的是沙岙码头前往峧头的直达车(9路),但是似乎这个直达车并不直达,以至于被我乘坐的普通车超越。
12点出头,我回到峧头,前往来岛运转客指定餐厅(大雾)爱心园享用午饭。鱼香肉丝盖浇饭,吃着味道完全不像料理包,肉丝上过浆,但是还留有一些肉的纤维感,蔬菜保留了一点脆口,还有些许锅气,配着米饭格外香(才......才不是没吃早饭饿昏了呢!)。
吃罢午饭,看时间不上不下,于是准备顶着大太阳做个街溜子在峧头的街上晃一晃,顺便逮到啥车就拍啥车。巧的是,那部早上载我前往沙岙码头的5路车又一次映入了我的眼帘,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车子路过。

刚走出爱心园的那一刹那,我看见一部1路从峧头站离开前往大岙,但非常不幸的是将近半个小时过去了,似乎没有任何车的影子。峧头站站台上的这块电子站牌也是形同虚设,几乎显示不了实时公交信息。现在已经将近12点50分了,离大岙码头发往虾峙的船班开船只剩下20分钟的时间,我急了,于是随手拦了一部出租车去码头。五分钟的路,收了我16块,我的心开始滴血。

12点55分,过完安检之后,船班开始检票。码头候船厅的检票闸门大开,让我差点以为这班船可以白嫖。担当本次六横大岙-湖泥-虾峙航线的是2003年投用的“虾峙7”轮。

进了船舱,那是真的要吐槽一下普陀环岛客运在座位布局方面的不做人了。不论老船新船,都能做出1+n+1或者n+n(n≥5)的阴间布局。开船后不久,一位穿着制服的大伯来检票。小时候坐船去桃花岛探亲,在码头检票后还会在船上二次检票,码头检票是在票上用钳子钳出一个小缺口,二次检票则是简单粗暴地在票面上用圆珠笔划一下。而现在,这两个程序已经用扫描船票上的二维码代替,不由地感叹科技进步的速度。

航行20分钟后,船到达湖泥码头。在湖泥下船的人不少,多是来六横采购生活物资的居民。在客舱里坐久了,出来活动活动,顺便拍点什么。


从湖泥出发又航行了大约20分钟的样子,船靠上了虾峙栅棚码头。瞟了一眼周围等候下船的乘客,发现我似乎成了里面唯一一个年轻人。小岛迁,大岛建,越来越多的人在本岛乃至大城市成了家立了业,而这些生活在小岛上的老一辈人还守着他们的根。不知近年的“小岛你好”共富行动,又能为这些海岛带来多少生机。
出了码头,冷冷清清,只有一部往虾峙大岙的中巴车候客(热知识:“大岙”这个地名在很多岛上都有,不信在地图软件上搜一搜试试)。一问票价,只要两块,着实是比桃花岛上的抢钱巴士便宜很多,但是这车上直接让乘客扫二维码付款的收钱方式实在是有一股野鸡农客的味道(当然这玩意儿本身就是农客)。

在大岙下了车,蹲小小的场站里随手拍了点东西,又随便在周围逛了一圈,感觉这镇上甚是冷清(大热天的谁没事出来闲逛),而直到上船回本岛之后我才发现镇里最热闹的地方似乎还得继续往里走。走着走着忽然天上浇了一盆,于是躲进车站的候车室避雨。略有些遗憾的是,往河泥槽的一班车刚刚开走,下一班车的时间几乎赶不上回沈家门的船班,所以开摆。就这样待到了三点半,上车,开溜。至于虾峙镇上的这些中巴,也没什么好赘述的了,鄙人相对欣赏的还是这个蓝色的“渔岛虾峙”的涂装,至少审美还是在线的(比隔壁桃花岛简单贴几个字略微好些)。





虾峙岛上班车的运行模式与曾经的衢山有点类似,从码头出来先坐车到大岙(衢山则是岛斗),再从大岙(岛斗)换乘其他班车到其他片区。只不过,沈家门过来的船班到港之后还是会有班车将旅客直接送到各个村。








下了车,船班就开始检票了。担当这趟由虾峙前往沈家门航班的是环岛公司今年新投用的“普陀星云”轮,这个船的载客量与跑桃花岛的金庸3/5轮比起来小了一些,但是应付虾峙来往本岛的客流也是足够了。正逢周末,上岛探亲游玩的人不少,又是回沈家门的最晚一班船,所以上座率肉眼可见的高。这个船分中下客舱、上客舱和贵宾座三档。我想体验这贵宾座究竟有怎样的服务,于是花30块买了张贵宾座的票。


事实证明,我是个大冤种。这贵宾舱里只有两排面对面的沙发,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电视,除此之外还有可以自主设定的空调温度,但是仅此而已。开航前几分钟会有乘务小姐姐来问候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服务。贵宾座分了三个包间,每个包间能坐八人,但是以鄙人的体型和这沙发的尺寸,这一间能塞下六个人就已经够呛了。其他两间贵宾室都挤了好几个人,而我这一间由我一人独享,把今天所有运气都花在这儿了属于是。每间贵宾室都有一大片窗户,但是能看到的东西在上客舱一样看的到。至于电视,能看,也能点播,但是在这个人手一个手机的年代,电视似乎并不是那么实用。

总而言之,这个包间似乎还是更适合团体出游聊聊天喝喝茶一些,花30块坐在沙发上看一些平平无奇的海景,并不是那么值。
非常遗憾的是,我从虾峙到沈家门的近一小时航程里,六分之五的时间都在睡觉,睡醒的时候已经能近看鲁家峙大桥了。加上鄙人近期的熬夜力度,大脑已经处于一个放空状态,所以并没有拍中客舱和上客舱的照片,不过从官方的照片来看这两个客舱的装修风格还是不错的。下船的时候瞄了一眼中客舱,又是那个阴间的 “1+n+1”布局,无话可说。

出码头,走路,上车。坐上熟悉的E10i,这趟“一日刷三岛”的旅程就此结束了。
有时候感觉自己安排运转计划就像在饭店里点菜,什么都想吃却又没有这么大的胃口,结果便是为吃而吃,为扫盲而扫盲。
当然,运转本身就是充满意外的,有惊喜也有惊吓,与其纠结运转计划的好坏,不如期待路上的各种偶遇与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