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弟你怎么回事?”大学生参个赛各种整活,成绩没火名字火了
在这个课外兴趣班盛行的时代,大部分同学都要接受家长的安排,去学习一门艺术或者体育运动课程,然后在收获一点小成就之后,就经常有一些登台表演的机会。
还有的同学学习那种奥数、围棋、计算机编程的课程,这种课程还会有相应的比赛,有些是国内小范围的比赛,更大的拥有国际水准,所以说学生想展示自我的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

编程类的比赛,往往是团队合作,这就体现了学生和队友之间的配合能力,高校之中总有类似的比赛,学生不知道能在比赛中获得什么样的名次,但这个关于队伍的名字,可真是让这些大学生给“装到了”。
“小弟弟你怎么回事?”大学生参个赛各种整活,成绩没火名字火了
一些院校或者是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计算机比赛,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应战,而这些学生一般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团队,他们给自己团队起的名字,真是应了那句歇后语:小刀喇屁股——开了眼了。

在这幅图片中,能看出来一下这些学校获得了金奖,可是学校的名字在前面,比赛团队的名字在后面真是成为了“显眼包”。
中山大学作为国内排名在前列的学校,人家的名字起的好接地气,叫做中山大学气球一元一个,这也太草率了吧,知道的是学生们来参加比赛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学生们是组团来摆摊的呢。

下面更亮眼的是福建工程学院的队名,“小弟弟你怎么回事”?显然这带着一种王者的睥睨,多少是沾着点骄傲在里面。就是这种狂妄,给学生带来勇气了吧,要不然也不能拿到金奖。
这些大学生们参加个比赛真是各种整活,而且有很多学生代表的团队成绩没火名字却火了。这些大学生真是鬼点子颇多,要不然比赛改成起名大赛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参赛代表团队的名字是“复旦栋梁”,这里面还有一个渊源呢,不信就去问问人大的校长,当初是怎么嘴瓢,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出让学生的笑话一辈子的话吧。
所以说当名人还是有风险的,因为一言一行会被互联网记录下来,尤其是学校里面的大人物,学生可喜欢吃瓜了。

获得冠军的北京大学,当这个参赛代表队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不知道台下的观众会作何感想,不得不说北大的学生还是谦虚了,承认自己“菜”,但是这种菜只能自己说说,别人要是小看一下,这一流名校可会给你上一课。
只能说现在的学生起名字越来越直白了,这也很符合00后大学生的个性,追求差异化,做到绝对个性,那些九零后的家长给学生起名都是什么“陈皮话梅糖,张总”一类的,所以说这些参赛的选手,展示自己的名字一点也不过分。

学生的接触互联网比较多,所以那些网络热梗是信手拈来,关于谐音梗,学生们运用的也比较好笑,“打完赶快开派队”,这好像和“齐齐哈尔滨”有的一拼!
这个电气工程学院的队伍起的名字真是让人笑不活了:不想起名甚至想烧根保险丝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摆烂到极致,结果出圈了?大学生既能在集体露脸的场合体面表现,也能在这种拼技术的比赛中,让人记住自己。

大学生想展示风采,提升能力,参加赛事必不可少
大学生有展示不完的风采,也得有勇气迈出这展示的第一步,在大学里除了要去考一些证书,能让学生快速成长并且获得经验的就是参加比赛。

英语口语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尝试训练一下自己的胆量,去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走出校门,将来毕业的时候到外企工作,人家都抢着要。
还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入学校的辩论队,能够代表学校去参赛,这种荣誉和收获,会让学生感谢努力的自己。

还有一些计算机类的比赛,含金量非常高,如果学生能拿下赛事的名次,获得奖金这是次要的,主要是能给自己的简历上加分。不仅毕业时学分绩点会很高,找工作的时候也备受青睐。
而且学生参加比赛比较多,会认识更多的人,弥补自身的信息差,取长补短,同时能和老师关系融洽,毕业后的发展如果有老师相助一臂之力,学生的未来就很令人羡慕了。

今日话题:你觉得这些同学的名字怎么样?(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