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三陆军装备介绍-机枪篇(MG08,MG30,MG13,MG15,MG17,MG34,MG42)

2020-03-09 14:40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

口径:7.92mm

枪口初速:900m/s

有效射程:2000m

枪长:1175mm

枪重:69kg

弹容量:250 发弹链

发射速率:450-500 发/分

弹药规格:7.92×57mm

       1888年,马克沁重机枪经过改进,枪弹改用了无烟药枪弹,威力更加强大。之后,马克沁重机枪在战争中等到了应用,充分显示出重机枪的威力。德国也仿制出了自己的马克沁MG08。

       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使用水冷式枪管,其水冷套筒可以装4升冷却水。采用的供弹具是标准的250发布制弹链,理论射速可达450发/分。为了减少枪口焰对机枪手的影响,部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采用了挡焰板,有的还加装了防盾。该枪采用的四脚架重达35.6千克,而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的枪身重量仅26.4千克。尽管有很多士兵对这个很重的四脚架不满,但实战使用时这个四脚架却能带来很好的稳定性。

       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战役德军的MG08给予了英法联军极大的杀伤,以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各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得再装备重机枪。然而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时,德军中仍有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服役。

马克沁机枪小组

MG30轻机枪

口径:7.92mm

枪口初速:809m/s

有效射程:1000m

枪长:1425mm

枪重:12kg

弹容量:25发弹匣或30发弹鼓

发射速率:600-800 发/分

弹药规格:7.92×57mm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被禁止或限制发展步兵自动武器等军事装备。于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便转到中立国瑞士进行秘密的武器研制工作,借此逃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1930年,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斯坦格尔成功研制出MG系列轻机枪的鼻祖——MG30式7.92毫米轻机枪。然而,德国国防军却拒绝接收MG30轻机枪,原因是当时德国军队仍然受到条约限制。因此,莱茵金属公司将MG30轻机枪的生产权授予了瑞士苏罗通公司和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MG30轻机枪的产量较少。MG30轻机枪的结构简单,容易大规模生产,该枪开启了德国气冷式轻机枪的先河。为后来研制出的各式机枪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MG13轻机枪

口径:7.92mm

枪口初速:838m/s

有效射程:1000m

枪长:1448mm

枪重:24kg(包含三脚架)

弹容量:25发弹匣或75发弹鼓

发射速率:750发/分

弹药规格:7.92×57mm

       20世纪30年代,为了增强德军的作战能力,德国军工部门开始将大量德莱赛M1918水冷式轻机枪改造成气冷式轻机枪,最终形成了外形和供弹系统都有较大变化的MG13轻机枪。

       MG13轻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式工作原理,双臂杆式闭锁机构。双臂杆的回转轴在节套上,闭锁时双臂杆前端支撑枪机,击发后枪管节套和杠杆一起后退,杠杆后端遇到机匣上开锁斜面即行回转、开锁。枪机加速机构为杠杆凸轮式,加速凸轮的回转轴在机匣上。开锁后,枪管迫使加速凸轮回转,加速凸轮长臂迫使枪机加速后退。该枪的气冷式枪管可迅速更换,发射机构可进行连发射击,也可单发射击。设有空仓挂机,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枪机会停留在弹仓后方。

    1930年,MG13轻机枪开始装备德国国防军,此后几年都是德军最重要的机枪。1934年,更先进的MG34通用机枪出现,德国便将MG13轻机枪逐渐从步兵部队撤装,并将其出口到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仍保留MG13的命名;葡萄牙则改名为德莱赛M1918式7.92毫米机枪。1938年,MG13轻机枪的生产线完全停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又将封存的MG13轻机枪重新启用,主要装备德军二线部队。

MG15航空机枪

口径:7.92mm

枪长:1067mm

枪重:7.24kg

弹容量:75发发弹鼓

发射速率:400-600 发/分

弹药规格:7.92×57mm

      MG15是德国莱茵金属-博尔西希公司在MG30轻机枪基础上研制的航空机枪。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式工作原理,供弹机构为马鞍形弹鼓。击发机构为击针式,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发射机构为连发发射机构,由阻铁直接控制枪机成待发状态。退壳机构为弹性拉壳钩与摆动式刚性退壳挺。枪管缓冲器为矩形断面螺旋弹簧。该枪外表光滑,整个枪身近似长圆筒形。中后期,由于各国飞机防护性能的提升,该枪的威力已经不能满足空战需要,因此许多MG15从飞机上拆下,经改造后装备德国空军地面部队。改造后的MG15增设了两脚架、提把和枪托,使用飞机上原用的鞍形弹鼓供弹。

MG17航空机枪

口径:7.92mm

枪口初速:855m/s

枪长:1175mm

枪重:10.2kg

弹容量:500发弹箱

发射速率:1200发/分弹

药规格:7.92×57mm

MG 17由莱茵金属公司、博尔西希公司设计制造。曾装备过:He112,Do217,Bf-109,Bf-110,Fw-190,Ju-87,Ju-88C夜间战斗机,He-111,Do-17/215夜间战斗机,Fw-189等等。二战中后期面对越来越皮厚的盟军轰炸机,MG17开始被更大口径的机枪和机炮代替。大量换下来MG 17被改造成为步兵使用的重机枪,官方的建造数据为1944年1月1日前生产24271挺。

MG34通用机枪

口径:7.92mm

枪口初速:755m/s

有效射程:1000m

枪长:1219mm

枪重:19.2kg(带三脚架)

弹容量:250发弹链或75发弹鼓

发射速率:800-900 发/分

弹药规格:7.92×57mm

      MG34由毛瑟公司的海因里希·沃尔默设计,以莱茵金属推出的MG30轻机枪改良而成,将原有的弹匣供弹改为弹链供弹,并加入枪管套。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机头回转式。该枪的发射机构具有单发和连发功能,扣压扳机上凹槽时为单发射击,扣压扳机下凹槽或用两个手指扣压扳机时为连发射击。MG34的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只须将机匣与枪管套间的固定锁打开,再将整个机匣旋转即可取出枪管套内的枪管。该枪的扳机设计独特,扳机护环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

     此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现代通用机枪,既可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是20世纪30年代德军步兵的主要机枪,也是其坦克及车辆等的主要防空武器。

双联防空型MG34

MG42通用机枪

元首的电锯

口径:7.92mm

枪口初速:755m/s

有效射程:1000m

枪长:1219mm

枪重:11.05kg(双脚架)

弹容量:50发或250发弹链

发射速率:1200发/分

弹药规格:7.92×57mm

      MG34通用机枪装备德军后,在实战中表现出较好的可靠性和射击性能,很快得到了德国军方的肯定,从此成为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柱。但是MG34结构复杂,直接导致制造需要耗费更多的工时和材料。因此,德军一直要求武器研制部门对MG34进行改进,诞生的便是MG42。采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利于大量生产。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式工作原理,滚柱撑开式闭锁机构,击针式击发机构。该枪的供弹机构与MG34通用机枪相同,但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射击,机构中设有分离器,不管扳机何时放开,均能保证阻铁完全抬起,以保护阻铁头不被咬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步兵的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步兵班由机枪小组和步枪小组构成。发起攻击时,机枪小组负责压制敌军据点,步枪小组则利用地形接近敌军据点,然后在近战中用冲锋枪或手榴弹将敌军歼灭。而在防御时,机枪小组也是火力支柱,步枪小组负责警戒和保护机枪小组。MG42通用机枪完全可以胜任德军的战术需要,压制能力相当出色。该枪的射程和其它国家的机枪基本相当,但射速要快得多,一般机枪根本无法在对射中胜过MG42通用机枪。在实战中,MG42通用机枪非常可靠,即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MG42通用机枪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射击速度。MG42通用机枪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其造价只有MG34通用机枪的70%,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4的50%。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G42通用机枪生产了约100万支,数量庞大。

分别使用双脚架和三脚架的MG42


德三陆军装备介绍-机枪篇(MG08,MG30,MG13,MG15,MG17,MG34,MG4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