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育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中小学生入学严禁采集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2022-08-11 20:16 作者:小兴趣大梦想  |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8)-文言文《礼记》 解析

【暑期准备】新版初中英语状元手写笔记(2)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答案参考)

2021河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高考历史模拟(八省联考历史卷)


为进一步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近年来,不时有网友建言“禁止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有的地方教育部门曾作出回应,如去年北京市教委回应称“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职务信息的收集”,且“该信息只用于学籍管理,严格保密,不对普通教师公布”。教育部明确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可以说是对网友关切的回应,也宣告采集学生家长职务信息的传统做法成为过去时。

 

然而,对于此举,也有一些矛盾之处。采集学生家长职务信息,原来的用意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学籍管理,如有孩子来自贫困家庭,需要给予经济资助,有的孩子父母下岗失业、单位变化,教育学生时要考虑孩子的家庭现状等。严禁采集家长职务信息、家庭经济收入信息,也就难以让教育部门、学校掌握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可能导致帮困助学不及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会更突出。

 

收集家长职务、收入这些信息,家长和社会舆论担心学校老师以此区别对待学生,嫌贫爱富,而不收集,则影响具体的帮困助学等工作。这一矛盾的存在,表明问题不在于是否收集这类信息,而是怎么使用这类信息——是发挥其积极作用,还是起负面作用。目前看来,在禁止收集这类信息后,怎么采取不侵犯学生隐私,又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切实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并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需要更优解。

 

解决这一矛盾,建立能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办学管理和监督,或许是个办法。如发现有教师歧视对待学生,家长可以向家长委员会反映、投诉,家长委员会可以联合学校教师委员会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处理,这就有效监督教师履行职责,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真正意义的家长委员会,应该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且独立运行,代表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

 

《通知》明确,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通知》要求,各地要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加强对主要政策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解读工作,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渠道,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各地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更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创造条件。


教育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中小学生入学严禁采集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