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越描越黑的帝国,越来越脸谱化的帝国角色
正史
最新的异等小队S2E12为我们进一步展示了银河帝国初期残酷的军事改革图景,而这一段剧情也被很多人质疑为“脸谱化”“越描越黑”,本文将试图探讨这段剧情世界观内外的可能原因。
19BBY,银河帝国建立后推行了残酷的军事改革,颁布了《国防征兵法案》,实际上取消了克隆人士兵在帝国陆军中的核心地位,克隆人士兵随即地位一落千丈。他们缺乏社会阅历,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军旅生活之中,无法适应银河社会;退休补助得不到保障,遭到帝国的克扣拖欠;加之帝国军官严重歧视,一切的一切都在消磨着克隆人士兵的忠诚,即使是高度忠诚于帝国的准星,在经历了巴顿任务后,也公然与帝国军官爆发冲突。

边疆兵站巴顿一直遭到蛮族劫掠,10名克隆人守军打到仅剩3人,于是科洛桑方面才姗姗来迟地派出3个克隆人士兵+克隆人突击队员准星+自命不凡的窜仔诺兰中尉。此时由于帝国《国防征兵法案》的颁布,帝国全面开始退役克隆人士兵,对于克隆人士兵的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强,诺兰中尉和刚刚被抓的兰帕特中将一样,态度极其恶劣。增援刚到不久,哨站又遭到了袭击,又有2名克隆人士兵阵亡,于是诺兰强迫准星和老梅指挥官前去消灭蛮族,后者成功完成了任务。在准星和老梅完成任务后,他们遭遇了雪崩,加之诺兰拒绝救助,老梅不治身亡,准星击毙诺兰后晕倒被送给韦兰的帝国科学家。(可能是为了寻找欧米茄,用来威胁拒绝支持帝国的卡米诺科学家娜拉塞)而讽刺的是,克隆人士兵付出巨大代价守卫的,不过是一些TK士兵的盔甲。这些盔甲克隆人不给用,统统留给了新的自然人冲锋队。

从中可以合理推导一些特征:帝国意图尽快退役或消耗克隆人。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介绍过帝国强制退役克隆人士兵的原因,克隆人士兵不符合帝国的大战略需求,即小规模(1000万)的精锐部队无法适应帝国在外环的极速军事扩张。因此,在开头的科洛桑,数名前克隆人士兵被强制退役,直接送到社会中,而帝国对于克隆人的需求则是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再问等通知。而诺兰对于和克隆人共事感到厌恶,克隆人扶了摔跤的他态度还那么恶劣,跟枪杀坚持陈述事实进报告的威尔科上尉的兰帕特中将有的一拼。除此之外,为了消耗克隆人,帝国不惜忽视边疆的安全需求,经年累月不提供增援,效率低下,即使情况危急,也只是派了4个士兵罢了。克隆人一完成任务,TK士兵马上来夺取胜利果实,收割物资,全面接管。

这样的“克隆人打头阵+自然人跟着行动”的模式,在之前的戴锡斯任务中也有展现。科迪指挥官和准星领导一支小队,假扮成外交使节强攻拒绝接受帝国占领并袭击总督的戴锡斯政府。在击毙了当地的分离主义残余总督,彻底清洗了当地的分离主义者后,TK士兵又“姗姗来迟”,对戴锡斯展开了全面的军事占领。而在异等小队的其他战斗中,如帝国在塞伦诺劫掠杜库和分离主义的财富,在卡希克和特兰多沙奴隶主的联合军事行动,克隆人士兵都在打头阵,丝毫看不到TK士兵在哪里;但在一些危险性没那么高的任务中,TK士兵就会出现。所以,帝国似乎在迫使大批克隆人战死沙场,从而减少其退役数量,进而缓解帝国的财政压力,减少克隆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

帝国的军官有相当多能力低下者。在克隆人战争期间,绝地将军在历史学家、广泛参与局部冲突的共和国司法部队和行星防御部队军官、战略家们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加上与其他军官的分工合作,共和国指挥层迅速拥有了丰富技能、方法、经验,形成了先进的战略战术意识。但是到了帝国时代,情况大有不同。无能者、溜须拍马者经常混入帝国军队之中。在剧中,诺兰中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明明没有什么经验,却总是对TK士兵和克隆人士兵指手画脚,对参与了克隆人战争多次军事行动的老梅指挥官和准星评头论足,叫唤半天什么好事也没做 最后还抢夺了准星和老梅的胜利果实。

到雅文战役上下,帝国军官的无能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腐朽的领导层最终推动了帝国的迅速崩溃。2BBY,阿托伦战役中眼见索龙元帅的包围圈锁死了义军舰队,康斯坦丁上将非要为了夺取战果抗命,贸然进攻,结果被义军在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进而导致整个封锁线被突破。0BBY,斯卡里夫上空的两艘帝国歼星舰,面对义军的进攻,指挥官只会一味固守待援,无法真正打击义军舰队,最终被义军的“锤头级”轻巡洋舰撞在一起,摧毁了护盾。3ABY,指挥帝国死亡分舰队的帝国海军上将是奥泽尔,他是一个本本主义型军官,缺乏想象力,并过早让舰队退出超空间。舰队暴露后,义军开启了护盾制止了帝国轨道轰炸的可能,帝国只能发动地面进攻,导致部分义军成功撤离。奥泽尔也因此被维达杀害。

至于一些质疑,我可以说,异等小队脸谱化确实很严重,帝国似乎在很刻意地激化与克隆人的矛盾,并营造一种帝国很坏,克隆人很好的感觉。实际上是对传说宇宙旧设定的一次巨大重构(旧设定:帝国很坏,克隆人跟着坏),在传说宇宙中虽然也有共和国拒绝救治克隆人士兵的情况发生,但克隆人一直有机会使用帝国最先进的盔甲,而不是像异等小队中那样只能穿旧盔甲,不给新盔甲(18BBY征服纳布同时换装新式冲锋队盔甲,代表了帝国科技的顶峰);克隆人冲锋队依旧在帝国大量的军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19BBY以来对卡希克展开的军事征服等;是克隆人歧视自然人,而不是自然人歧视克隆人(在传说宇宙游戏《原力释放》的设定中,成为帝国军校教官的科迪指挥官大骂自然人冲锋队无能,异等小队正好反了过来)不过迪士尼脸谱化也正常,毕竟有义军崛起、抵抗组织、后传三部曲珠玉在前,和这堆牛马相比异等小队真挺不错了。

接着看段材料,里面说冲锋队“白菜化”。事实上冲锋队在正史中早就“白菜化”了,哪里都是冲锋队,0BBY后冲锋队还成为了帝国陆军的主力,取代了继承自共和国行星防御部队的帝国陆军士兵,后者由于其地方主义色彩浓厚、并不直属于皇帝而被取代。至于汉索罗服役的224装甲部队,可能混入了一些炮灰。安多在10BBY也参与了明坂战役,但是他是以炮灰囚犯的身份参加的,至于224装甲师是否完全是精锐,这里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异等小队的冲锋队“白菜化”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从正史开始就开始了的。在正史中,帝国冲锋队不再是克隆人战争中大共和军那样的小规模精锐部队,而是数量巨大的常备军。但是不得不说,立国一年就把还有利用价值的克隆人士兵统统退役或消耗掉,也是没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