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安全实训教室,急救安全科普基地,急救安全体验馆
一、防灾减灾安全实训教室-设计理念
从构建有“高度、温度、纯度、气度的安全场”入手,在建设安全实训教室的过程中,尽量规避设备配置的随意性,讲究科学、适用,把标准化和特色相结合,把单一内容和综合体验相结合,从而建成了学校防震减灾专用教室。
体验教室注重寓教于乐、注重实践,以“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为依托,演练设施设备齐全,常规设有自救绳结技能实践区、急救互救和心肺复苏假人区、电子灭火演示区、交通安全学习区,以及根据学校学生需求,个性化增加厨房安全使用区,其中重点设置地震知识和地震自救、互救技能的介绍,并配有地震知识抢答器、多媒体理论和实操教学内容。另外再教室外面建设安全教育长廊,比如防震减灾专用教室、红十字专用教室、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室,用于学生和教师进行日常的公共安全教学和安全拓展体验活动。

二、防灾减灾安全实训教室-运营培训
体验教室能同时容纳45到50人次集中授课,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互动进行学习。学生是安全教育的对象,也是安全教育的教育者,培养学生成为安全教育的宣传者和传播者将有助于安全教育时空上的延伸和发展。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成为教育者、传播者和志愿者,让安全实训教室的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安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安全实训教室的建成使得场馆建设教研团队成员会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根据体验教室的设施设备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体验式安全课程。根据学生个人所长,体验教室的教学有分有合。有部分培训师负责急救包扎和心肺复苏的教学以及红十字专用教室的管理;部分负责《公共安全教育课》的教学和防震减灾教室的管理;部分负责安全实训教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与民防办、应急办联系,与民防办的老师一起进行安全课程和设备设施的开发。

除安全教育课程的培训使用外,拓展的安全体验活动也可在安全实训教室开展。比如利用城市的大型展馆等对外开放活动为契机,定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居民生活的安全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居民也可以分享安全实训教室的资源。另外,体验教室通过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月、安全寒暑假防灾作业等形式,开展防溺水、食物中毒、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宣传教育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家长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实现安全教育常规化向专业化不断迈进。

急救安全科普基地建设咨询:400-119-0512
原文地址:http://www.bjss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7&id=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