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片单】这里有你的乐队梦——乐队电影大盘点

2020-07-07 21:57 作者:指弹中国-指弹吉他  | 我要投稿



乐队电影片单

这里有你的乐队梦



前段时间,意大利朋友的阳台演奏天团在网上火了。同样都是出不了门,意大利朋友们纷纷走到阳台,与素不相识的邻居们一起隔空即兴了起来。这种与陌生人即兴配合完成音乐的美好的感觉,首先得建立在一定的音乐水准上,全民音乐素质可见一斑。


这些视频,让我想起了1995年吉卜力工作室近藤喜文导演的电影《侧耳倾听》。其中,就有这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合奏。


这部电影很适合夏天看。故事的女主角,中学女生月岛雫,与男主角天泽圣司相识与图书馆的借书卡。(可惜现在都是电子借书,这种邂逅方式也退出历史舞台了)


男主角天泽圣司,梦想是成为一名制琴师(小提琴)。


后来女主角误入了一家很特别的玩具店,与玩具店的老爷爷相识,巧的是天泽圣司恰好也在这家玩具店。


在前面的情节中,女主角在翻译一首著名的乡村歌曲——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天泽圣司让她来唱,自己拉小提琴伴奏。恰好,玩具店的爷爷和朋友们也恰好归来,于是加入了演奏。


女主角从一开始的胆怯犹豫,到后来自信自如地演唱。少年与少女的心照不宣,老朋友多年配合的心有灵犀,青春与未来无限,沉淀与千帆过尽,都展现在这段音乐里。看的时候真的非常非常感动,如果能有这样一群配合默契的朋友相伴到老,该是多么幸福啊。


https://v.qq.com/x/page/m0801nid8e4.html


各个年龄段的琴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论是往事如烟、仍在寻觅,还是此刻就在身边。组建一个乐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坚持下去,这是非常难得的事。纯粹利益相关,可能难以达到音乐上的共鸣;而本是密友的结合,又容易因为涉及利益而产生分歧。


在这里,我想带着大家,去看一些以“组乐队”为故事主线的电影。也许,在他们身上,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未竟的心愿。


古今中外,音乐题材的剧和电影非常多。其中包含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1965年的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相信大家都看过。我在小学音乐老师偷懒的时候看了无数遍,真实地看吐了,再也不想听见任何一首其中的插曲。可是由于它太经典了,总能被迫听见。


今天不涉及歌舞片,就不多说了。电影使用了这种模式——“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组合了一帮牛鬼蛇神成为乐队——刚开始极尽差劲,后来越来越好,所有人都发挥出了专长——中途经历一个濒临解散的危机——最终和好,并在影片高潮完成了一场燃爆的演出”。


非常多的音乐片都采取了这种模式,这样的设定有趣且工整,不容易出错。本人阅片量有限,不能确定最早使用这个模式的是哪部片子,就大胆称它为“组乐队模式”吧。


I Will Follow HimDeloris;The Sisters - Sister Act: Music From Th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1992年的电影《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不知道多少朋友和我一样,是在CCTV6看的译制版。离经叛道的黑人夜场女歌手由于卷入黑帮谋杀,被迫躲进修道院。在这里,她带领着一群老弱病残的修女唱诗班,将宗教音乐改为了流行歌曲。


这部电影,年纪小一点的朋友没看过的话很推荐,是不会过时的经典。作为喜剧片它足够好笑,作为音乐片,自带神圣光环的宗教音乐与流行歌曲的结合,更堪称时代经典。


我最喜欢的片段就是,当修道院众人第一次听到女主改编的歌曲之后,有些不能接受,但是歌声却吸引路人来到了教堂。动听的音乐,有时能够代替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


我在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面这首。这种颠覆与传承并存的改编,也许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看的时候似懂非懂,但却在音乐本身的力量下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Vois Sur Ton CheminBruno Coulais -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可以和这部电影相同列举的,是2004年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这部电影在我心里和《音乐之声》地位相同,并列成为小学音乐老师偷懒神片TOP1。


不得志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个寄宿学校做老师,被一群熊孩子各种折腾,最后却把这些熊孩子组成了优秀的合唱团(设置和《修女也疯狂》非常像了),还收获了爱情,真是令人羡慕。


这部电影虽然以高潮段落的温情感人段落著称,但是令人难忘的更是其中的童声合唱。


以上这三部电影,其实和我们有一定的距离。那下面要说的,就更欢脱亲切一些了。


同样是2004年,《摇摆少女》(スウィングガールズ)在日本上映。在我的记忆里,它是运动会、本垒打、水手服,以及可爱的女孩青春的脸蛋。


在同样的模式下,主角换成了一群有些边缘的女学生——小胖妞,内向眼镜妹,花痴女,小太妹……从被迫加入管乐团,到逐渐爱上音乐,克服困难成立自己的爵士乐团。有时候你会觉得有点鬼扯,有点中二,但是很是青春和可爱。年少时候,能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应该是一件很幸福很值得纪念的事吧。


女主是18岁的上野树里,她在片中做兼职的片段,谁看了不会说一声可爱!


同样,2003年的电影《摇滚校园》(School of Rock),我的一位编导专业、音乐爱好者同学称其为最好看的音乐电影。这部电影更现代,更轻松,也更爽,完全不逊色于前面的经典电影。


主角是一位废柴摇滚爱好者,生计所迫伪造身份去代课,发现了孩子们在古典乐团的出色表现,随后将孩子们组成一支乐队。


电影非常有梗,如果是摇滚爱好者,会有很多的会心一笑。如果不是,这部电影也不会把你排除在外,仍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提到《摇滚校园》,我就一定要提一下2016年的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Sing)。这部电影的音乐很精彩,可惜的是没能达到《疯狂动物城》的热度。


片如其名,男主是一只考拉,他想要重振把破败的剧院赚钱,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如“Voice of xx(各个国家)”的好声音大赛。这部电影中,有经典歌曲作为插曲,也有重新演绎,很多音乐风格都有涉及,在选曲上非常用心。


HallelujahTori Kelly - Sing(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说起来,这种模式的电影的爽点在哪里呢?是乌合之众最终做出杰作,也是音乐在每一个身上的影响。


在这部电影里,有投身家庭的猪妈妈,不在乎他人眼光自在歌舞的小猪,自卑害羞的小象姑娘,父子关系尴尬的猩猩……他们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生活的困境,在音乐中找到另一个世界。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有两首曲子想要推荐给大家。上面这一首,是自卑的小象在剧院坍塌的废墟上,唱出的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经典歌曲Hallelujah。这是主角考拉的转变时刻。


《摇滚校园》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害羞小胖妞形象,我们也会有对自己不够满意的那一面。但是在音乐里,也许我们都能得到片刻的休息,稍微对自己放松要求。


My WaySeth MacFarlane - Sing(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另一首是影片高潮部分使用的曲子,由一只素质极差的小老鼠演唱。原曲最经典的版本来自Frank Sinatra,相信大家都听过。


而在2018年,有一部电影,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其实我也没看过,但是在小众圈层内它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一波热议,那就是芬兰电影《重金属囧途》。


清洁员、驯鹿屠夫、图书管理员,和曾死过两次的鼓手,他们排练了12年却从未上台演出,无论在音乐还是生活中都是很边缘的人。如今机会到来,他们决定排除万难,也要上台表演,于是就此踏上征程。


从这个简单梗概也能看出,这也是标准的组乐队模式。由于没能看它,没有资格在这里说太多。不过能有这个题材的电影走向更多受众,是非常不易的事。即使它有一些缺陷。但如果影片质量本身能够过关甚至精彩,也会让更多观众对这一音乐类型有所了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么,这一类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我们不做阅读理解。这些电影的主角,也许是中年危机,也许是郁郁不得志,也许是无法挣脱生活环境的束缚……他们大多陷入了人生困境。他们因为一些原因,进入全新的环境,而新环境里面的那些朋友,同样有自己生活的困境。


这样的两拨人,最终互相影响,经历痛苦的磨合期,突破从前的自我,成为永不分割的团体,或者留下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而让他们改变的,是音乐。就好比选秀节目,在现实中平凡无奇的人,能用自己热爱的音乐,发出自己的光芒。


这也许是所有音乐爱好者的一个缩影。


我认为,《缝纫机乐队》代表了我国音乐题材电影的一个大方向。它是音乐题材,但吸引观众却不能靠音乐,要靠大鹏、乔杉等喜剧演员;它运用的是组乐队模式,足够规整不易出错,但也并无新意;它有很多梗,请到了很多圈内大咖,但大部分观众认不出来。它披着商业喜剧的外衣,完成了作者对于自己青春和对音乐的热爱的一次致敬,又不至于出票房问题。


这一类纯粹的音乐题材电影,说直白一点很容易有自嗨的缺点。组乐队模式的如《缝纫机乐队》、《闪光少女》,都难脱离那种脱胎于亚文化(摇滚乐、二次元)而产生的小范围自嗨感;故事完全讲述民乐的《百鸟朝凤》,则披着“日渐没落的民乐”的外衣。但从电影的角度看,都只能说比较平庸。只有保证质量上乘,才能把想说的都表现出来啊。


另一种则是亲情方向的文艺片,不是我们这次要说的类型。


如2002年陈凯歌导演、刘佩琦主演的《和你在一起》,2010年张猛导演、王千源主演的《钢的琴》,都着力塑造倾其所有为儿女学习乐器的父亲形象,内里的音乐元素也很优秀,却都有些叫好不叫座。


我们不在这里剖析国产电影。不过也许个愿吧,希望有一天,也能看到电影本身足够优秀,让各行各业的观众都能感受到音乐魅力的电影。


如果有机会,下次我们可以盘点一下音乐题材的文艺片~



指弹中国

弹吉他,弹梦想,我们在路上!


【指弹中国】

淘宝:指弹中国

实体店:北京朝阳区中国第一商城B座904室

电话:01085852696


重磅|2020WAGF指弹大赛官方发布

指弹中国与卓乐童声结战略联盟 !


如果你也喜欢本文 不妨将它分享至朋友圈


本篇来自指弹中国编辑部

作者:陈曦白 编辑:JIN


【片单】这里有你的乐队梦——乐队电影大盘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