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正月初一日这天,全家要穿戴整齐,依照老幼次序,祭拜祖先,祝贺新春。敬奉椒柏酒,喝桃泡水,喝屠苏酒,吃胶牙糖,吃五辛菜。服用“敷于散”和“却鬼丸”。每个人都要吃一个鸡蛋。家里要做两块桃木板,悬挂在门口,这桃木板被称作仙木。喝酒的顺序是从小到大。 按语:《四民月令》上说,腊祭之后就是小年,过小年要向长辈双亲祝贺。喝椒柏酒是从小孩开始,椒被认为是玉衡星的精华,吃了能让人延年益寿,柏则是仙药。魏朝人成公绥的《椒花铭》中说:一年之始,是正月初一。椒的味道精美,能怯除百病。 由此可知,以前过小年是喝椒柏酒的,而到了汉朝,就改在正月初一喝了。至于挂桃木板,是因为桃木是五行的精华,可以辟邪,镇压百鬼。 魏朝人董勋说:习俗规定,正月初一喝椒酒,椒很香,因此采摘来放在酒里,献给长辈饮用。正月初一先让小的喝酒,因为小孩子过年是长大了一岁,给他们喝椒柏酒以表庆贺,而老人过年是老了一岁,所以最后才给他们喝了。 关于五辛菜,周处的《风土记》中说:正月初一做出五辛菜,用韭菜,藠头,蒜,油菜花,香菜这五种带辛味的菜来祭炼身体。五辛菜是让五脏之气通畅的食物。《庄子》上说的春天喝酒吃葱,就是为了通畅五脏之气。 “敷于散”这种中药,出自于葛洪的《炼化篇》,处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打磨成粉,配合纯净井水吞服。还有另外一种处方:江夏的刘次卿在正月初一清晨到集市上去,看见一个书生也在集市上,众鬼都躲着他。刘次卿很好奇,问他怎么做到的。书生回答说: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法术,只是我出门那天,我师傅给了我一个药丸,用红色袋子装着,让我绑在手臂上,就能驱赶邪气。刘次卿向书生借了这种药丸,跑去自己知道的灵异场所,果然鬼怪都躲避自己,最终这个故事演变成一种习俗。这个药丸的处方是:武都的雄黄丹散二两,用蜡捏成药丸。正月初一的早晨,男的要将其绑在左臂上,女的则是右臂。 周处的《风土记》中说:正月初一要生吞鸡蛋一个,这个叫作炼形。吃胶牙糖,也就是麦芽糖,大概是希望自己的牙齿能牢固健康。北方人也有类似的习俗,他们熬煎大豆,麻子,加糖,做出粉末状的食物。也就是黄豆粉。 按语:《炼化篇》上说:正月初一早晨,吞服鸡蛋和七颗红豆,可以辟除瘟疫之气。另外,《肘后方》也有说:从元旦到初七,吞服麻子和小豆各十四颗,能消除疾病。 《张仲景方》中说:年年都有邪气伤人,不幸遇到邪气就会死亡。用大豆十四颗,白麻子,鸡蛋和酒吞服,就能预防。这样看来,新年吃大豆麻子的习俗,是从《张仲景方》开始记载的。 等到南朝梁的时候,有规定正月初一全国不许吃荤,所以荆楚这块,从南朝之后,正月初一就不吃鸡蛋了,顺应梁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