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故事的分寸感--评书《白眉大侠》“听后感”(一)

2022-04-10 09:21 作者:毅真-悠然  | 我要投稿



“白眉大侠”徐良,“玉面小达摩”白云瑞

最近听完了单田芳老师的评书《白眉大侠》,这部书说的是宋仁宗年间,开封府校尉“白眉大侠”徐良、“玉面小达摩”白云瑞、“细脖大头鬼”房书安等人,剿灭匪患、除暴安良的故事。

故事属于“通关升级”类,主人公徐良因正气凛然、有勇有谋,天赋异禀,一路得到高人指点,武功不断精进。书中经历的主要“关卡”包括,剿灭“阎王寨”、大闹“叠云峰”、血战“莲花观”、激战“三教堂”、勇闯“三仙岛”、决战“小蓬莱”。主要反派从“飞剑仙”朱亮等剑客级别,逐渐升级到“金灯大剑”夏遂良、最终“boss”乃是“武圣人”于和。

虽然只是第一次完整的听完这部作品,但仍有很多想表达和记录的东西。

本文主要想浅谈故事的“分寸感”。

这里的“分寸”,主要是指故事本身在“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平衡。

先说虚构,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无疑是要“超现实”,要“无巧不成书”:比如武功排位高级别对低级别的碾压等设定;再比如主人公每次命悬一线,必然有高人出手相救。武侠类的小说,没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是无法引人入胜的。

但相比于其他常见的武侠,这部书有大量的真实元素。比如集体主义,虽然“白眉大侠”徐良是主角,少不了大量的单打独斗。但是大部分的关卡,最终的胜利基本都是靠众人齐心合力突破的,开封府基本都是靠“先打--打不过--搬救兵或是天降奇兵”的模式取胜,徐良即便是到本部书的最后,武功也只是排到第15位,尤其是后期“三教堂”开始打夏遂良乃至“小蓬莱于和,都是多位剑客一起上,徐良甚至都没有出手的余地。这和《火影忍者》这类同样是“通关”类型动漫中,主人公基本都是单挑过关,其他人最终都沦为陪衬是完全不同的。就连我们常读的金庸、古龙等现代武侠小说,也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占上风,比如《神雕侠侣》中杨过最终单杀金轮法王。

这里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风格的差异。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这类小说或漫画,我其实是更容易被“个人英雄主义”所吸引的,像《白眉大侠》这种“集体主义”占上风的偏写实的武侠作品,我个人能以“追番”的心态急切地像看完的还不多。

第二个写实的因素,就是出场人物的阵亡,大部分武侠或是漫画不会安排过多的主要人物或是正义一方的高手阵亡。还是举例《火影忍者》,正篇中阵亡的重要、且正义人物,三代火影、自来也、猿飞阿斯玛、宁次,只此四人(鼬的身份特殊,这里不考虑)。还是《神雕侠侣》,我印象里只有洪七公和欧阳锋两位。《白眉大侠》不一样,“五义士”只剩下了蒋平、徐良的授业恩师们基本悉数战死,如“万年古佛”、“海外野叟”、“飞天魔女”等等高手也都“”难逃厄运,还有其他“小五义”、“小七杰”的战死等等。大概引用书里的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难道只许对方死人,不需我们死人吗?” 这种偏写实的“死法”让人联想起《权力的游戏》。

我认为,“集体主义”和主要人物的“不吝阵亡”,是这部书写实风格的体现,对于类武侠的故事,大家看的初衷就是“浪漫主义”,写实的风格其实是不讨喜的,稍有不慎,就会令读者产生厌读情绪。我小的时候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可谓废寝忘食、但是读《水浒传》、《三国演义》,尤其是读到最后,有点看不下去,回想起来,也是因为这里写实的风格比较重,虽然作品是伟大的作品,但是和我的“阅读初衷”不一致。

如果过于“真实”,娱乐属性下降,受众面会变窄,尤其作为“评书”这类通俗文学,是不合适的;过于“虚构和浪漫”,看的很爽,但是回味就差了点意思,能在两者之间,拿捏好分寸,实属不易,从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来说,《白眉大侠》这部评书是做到了。

“细脖大头鬼”房书安




浅谈故事的分寸感--评书《白眉大侠》“听后感”(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