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的劝降信泄露机密:吕蒙在关羽身边安插了高级卧底,就是他出卖了荆州城防情报?

三国特种兵奇袭作战,玩儿得最溜的,应该就是东吴:甘宁百骑劫营,吕蒙白衣渡江,都堪称特战典范。
甘宁的麻雀战是捞一把就走,还没等曹军做出反应,他们就一阵风溜掉了;吕蒙是悄悄偷塔,直接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在这场破袭战中,情报侦察和化妆渗透两项技能都发挥到了极致。
吕蒙把士兵化妆成商人,这很不厚道。更不厚道的,是他们还在荆州安插了卧底,而且据史料分析,这个卧底的级别还不低。

东吴在荆州埋了钉子,虞翻在劝说公安将军士仁的时候说漏嘴了:“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
在《三国演义》中,虞翻的形象不佳,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虞翻是个被曹操八十万大军吓破胆的无用书生,而正史中的虞翻,却是一个“善用矛矢,日行二百里”,且又精通医术的通才。
虞翻本事大,脾气也大,一向不太受孙权待见,吕蒙带着他一起去偷袭荆州,也是想拉他一把:“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虞翻来到前线,可是帮了吕蒙大忙,他一封劝降信把将军士仁弄得痛哭流涕,投降后才知道自己是被虞翻忽悠瘸了:所谓吕蒙抄近路袭取南郡断绝士仁后路,那都是没影儿的事儿!
自古兵不厌诈,但是东吴君臣的权诈,却有点过分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孙权道德底线很低,吕蒙陆逊也不够光明正大,他们在卑辞厚礼捧杀关羽的时候,一定是以重金收买了重量级人物做内应,要不然也不可能轻车熟路把关羽设下的据点逐一拔掉。
关羽败亡于荆州,他手下有四个高官投降了东吴,除了糜芳和士仁之外,还有两个:“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普至廷尉,濬至太常,封侯。”

要想找出孙权安插在荆州的重量级卧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四大叛徒过一遍筛子。
糜芳和傅士仁是降将,但是卧底嫌疑却可以排除:糜家是刘备最早的资助者,糜竺在刘备集团名义上的地位比诸葛亮还高,而且糜家富甲一方,并不是孙权花几个小钱就能收买得了的。
将军士仁也不是卧底,如果他是卧底,就不用虞翻费劲巴力劝降了。孙权袭取荆州擒斩关羽后,士仁就消失了。
投降后消失的将军,除了士仁之外,还有一个巴西老将严颜,这两个人在正史中再无记载,并不像《三国演义》写的那样,严颜和黄忠做了搭档,士仁和糜芳被刘备下令凌迟。
糜芳在刘备集团也算地位比较的将军,到了江东孙权那里,被虞翻堵着营门叱骂而不敢出头,说明他混得实在不咋样。

排除糜芳和士仁的嫌疑之后,我们就该来看看当时级别极高的潘濬了。
潘濬在投降孙权后,可是捞到了大把好处:“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封侯拜将之后,潘濬又跟孙权结成了儿女亲家,看起来他的卧底嫌疑似乎要比糜芳和士仁要大好几倍。
潘濬虽然有嫌疑,但是表现却完全不像叛徒:荆州失陷,大小官僚将士都去拜见新主公孙权,只有潘濬称病不出,孙权最后没办法,就叫人弄了一张床,把潘濬抬到了自己面前。
被抬到孙权面前的潘濬,把脸埋在席子里哭得稀里哗啦,弄得孙权也很感动,赶紧叫人拿来手巾替潘濬擦干眼泪,还喋喋不休地劝说了好半天,潘濬这才爬起来行礼。
潘濬原为刘备任命的荆州治中,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汉朝一州主官为州牧或刺史,别驾为第一副州长,治中就是第二副州长,刘备入川,潘濬就是代理州长,关羽只负责打仗,这就跟解放前的天津市长杜建时与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兼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陈长捷的关系一样。

潘濬跟关羽不对付,但还没有到背叛刘备给孙权当卧底的程度,他投降东吴后很多年,倒是有人举报他在做其姨表兄、季汉大将军蒋琬的卧底:“或有间濬于武陵太守卫旌者,云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讬之计。”
卫旌把情况上报给孙权,孙权又把举报信封好送给潘濬,然后把卫旌调回来免了官职。
孙权此举,也是做给潘濬看,要说他对潘濬一点怀疑都没有,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叫敲山震虎。
潘濬被怀疑是季汉卧底,当然不会是孙权在荆州收买的卧底,但是那个零陵太守郝普可就不好说了。
郝普“开城诣蒙”,算起来是第二次“被俘”了:建安二十年,东吴曾经有过一次对荆州的军事行动,在那次行动中,郝普也是被吕蒙俘虏了。
建安二十年,孙权趁着刘备入川之机,派遣吕蒙攻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当时长沙桂阳两郡接到吕蒙的文书后望风而降,只有郝普在零陵坚持了几天,最后被老乡邓玄之骗得投降了。

当时郝普消息不灵通,不知道刘备从益州带领五万大军回援荆州,也不知道关羽带着三万人马也杀了过来,直到开城投降后,才知道自己上了吕蒙的大当:“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
建安二十年的剑拔弩张,最后被曹操搅了局:“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孙刘讲和之后,孙权不但归还了零陵郡,还把郝普也一并放了回来,刘备居然还让他当零陵太守,于是就有了郝普二次投降,并在东吴官至廷尉。
杨戏在作《季汉辅臣传》时,把糜芳、士仁、郝普、潘濬并列为“四大奔臣”:“古之奔臣,礼有来偪,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孙子兵法》的最后一篇就是《用间》: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昔殷之兴也,伊挚(伊尹,名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姜尚姜子牙,又名吕望、姜望、太公望)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
东吴君臣最喜欢使诈,他们收买荆州高官作为内应,一点都不稀奇,读者诸君看了前面展示的“荆州四奔臣”,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谁是东吴派回来的卧底?是不是他把关羽的城防情报都出卖给了东吴,这才让吕蒙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