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昭和天皇《终战诏书》只字不提“战败”和“投降”?险恶用心,一直在美化战争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
中文版本诏书原文由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内阁委托汉学家川田瑞穗起草如下: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裕仁 御玺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通读裕仁的这篇《终战诏书》,看不到一丁点侵略者对世界的愧疚,倒像是日本人为了世界共荣战斗了四年,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充满遗憾地停止,现在忍辱负重,是图未来可期。
中国被日本蹂躏,始于1931年,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而裕仁只说“交战已阅四载”,是从对美英宣战算起的。入侵中国这14年,直接无视了。
815个字的《终战诏书》,没有提“侵略”,没有提“战败”,更没有提“投降”,裕仁说得明明白白,是“终战诏书”,而非“投降诏书”。在日本国内的媒体,也和诏书保持了高度一致。
这样的《终战诏书》,对中国是又一次蔑视和侮辱。这样的诏书,也让绝大多数日本人的思维停留在1945年,至今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