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十三章读书报告
名词解释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行为
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显性成本的例子:员工工资、设备采购费、材料采购费
隐性成本例子:老板因为做管理而无法从事别的行业的机会成本。由于疏忽造成的转嫁成本或未来成本、设立企业的费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边际产量随投入量上升而下降是必然的。
边际成本随生产量上升而上升是必然的。
设备采购费以及数量固定人员的工资是固定成本,材料采购费与数量变化大的员工的工资是可变成本。
当产量大时边际成本上升,边际产量很小。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曲线的最低点处相交。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受事件影响。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可能在长期看来可能是可变成本。
专业化收益大于协调化衰减则规模经济,反之规模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