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3.3.4 思维——对现象的本质的认识

2023-10-15 10:4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4、思维        对现象的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承认这两个阶段有本质的差别,但并不把它们割裂开,而是看到它们的辩证联系。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但它在感性阶段上也存在。人在感觉时就已经在思考,观察感知的结果,理解他们感受到的东西。同时,只有感觉和知觉给思维提供出作为我们一切知识的基础的经验材料。

  感性认识的可能性是有局限性的。那些不能感觉到的现象,必须依靠抽象思维来认识。例如,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或表示出每秒钟30万公里的光速。但这样的速度是存在的,我们毫不费力就想到了这种速度。不仅如此,我们可以根据理论计算,利用仪器测量这样的速度。我们不能捉摸到例如某些介子那样的基本粒子在几万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存在着,但是我们可以想到这样的时间。数学经常运用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无限大和无限小这样的数量。

  在感性认识阶段已经提供出最基本的概括。例如,我们能够知道雪、盐、沙糖、泡沫、纸等不同物体的白颜色的一般特征。但感性认识还不能揭示出各个现象的内在的本性,它们的必然的关系和联系。为了发现支配着现象的规律,为了深入到现象的本质,即达到对我们周围的世界的科学的认识,必须有另一种性质的认识活动,这就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假设、理论的形式而实现的思维。

  没有哪一个规律本身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人们曾经无数次地看到过物体下落到地面。但是,只有科学的高度发展和天才的牛顿的全部思想能力才发现和表述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概括了所有这些无数次的事实,并构成这些事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感觉既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同时又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因此,它包含着客观真理。那么,对思维的结果,即对于和物质事物没有直接联系的抽象的概念,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呢?当然可以。

  感觉和知觉总是和个别的具体的事实、和现象的表面联系着,它们以不同程度的准确性反映出这一切。抽象的概念也是现实的反映,它包含着客观真理。但是,抽象的概念反映现实的更加深刻的“内层”,它不限于现象的外部的感性方面,而特别突出地表明作为现象的基础的本质关系和联系。例如,感觉告诉我们,雷电交加之后,将有倾盆大雨。这样的知识,对于某些实际行动,例如,对于避雨来说,可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对于说明雷电现象来说,这一点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为此需要利用抽象概念来思维。

  资本家对工人的关系,在个别的具体情况下,可能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从赤裸裸的强制到表面的公正、民主和友善。但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关系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    这就是剥削。为了揭露这种阶级关系的真正的本质,光描述各种具体事实和情况是不够的。为此,就必须有揭露资本主义本性的深刻的理论分析,必须有足以表明资本主义的规律的抽象概念。

  列宁写道:“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1]

  思维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进行抽象,排除细节,并且上升到反映现象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的概括。

  思维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超出现时的界线,依据它所揭示的客观规律,理解过去并且预见到事件的发展前途。思维        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是一个创立概念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但是,思维及其结果        概念,并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实践活动和感觉而同客观世界联系着的。概念的优越性在于,它不受这一个或那一个感性事实的束缚,它对于事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思维能够全面地考察和分析各个现象,无限地接近具体的现实,越来越确切地反映世界。

  但这里永远存在着一种危险,这就是思想脱离实际,产生毫无根据的幻想,并把思维过程变成某种独立自在的东西,变成目的自身。这是一条通向唯心主义的道路。

  防止这种危险的唯一的消毒剂,就是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就是同生产相结合,同群众的经验相结合。真正的科学之所以得到不断的发展,正是由于不脆科学家的理论思想达到怎样的高度,它总是经常地回到感性经验,回到实践中去。实践,实验和理论思想经常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科学顺利发展的保证。

  人通过手脑的协同工作,才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许多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然界强大力量的主人。


注:

[1] 《列宁全集》,1959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8卷第181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3.3.4 思维——对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