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体现课程新理念 奉献优质新教材——简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成都大学 冯一下

2023-08-21 13:18 作者:崴螺山の养陶民工  | 我要投稿

体现课程新理念,奉献优质新教材

——简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

冯一下 成都大学

  

展读薛伟强、范红军、陈志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有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此书新在何处?有什么价值?诚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黄牧航在为“概论”所写的“序”中所说,这是“一本观念新颖、体例创新、材料新鲜的好教材”。限于个人能力和本文篇幅,下面不作全面评价,仅就编写者为体现历史课程新理念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谈一些看法。

2018年初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历史新课标”)确定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这个新的课程理念是现阶段摆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和高师历史系科师生面前重要而急迫的任务。那么,作高中历史新课标颁布后出版的第一部高师历史课程与教学课的专业教材,“概论”的编写者对此持什么态度?表现如何?认真读了全书后,笔者欣喜地看到,他们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并有可喜收获,为全国同行带了一个好头。

就体现历史课程新理念而言,“概论”最值得点赞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将体现历史课程新理念作为红线贯串全书

“概论”由前言、绪论和正文九章构成,每一部分都用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程新理念。

在“前言”中,编写者表达了高师历史课程与教学课教师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贡献力量的心声。

在“绪论”中,讲述了历史课程新理念确定的历史背景,介绍了五大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地位。

在第一章“历史课程的本质与目标”中,介绍了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从“三个任务”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演进的历史过程,详细说明了高中历史课程新理念的内容。

第三至七章对历史课程新理念均有体现,第五章尤为突出,故下文专论。

在第八章“历史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编者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包括对“教”与“学”的评价,而对“学”的评价,又包括学业评价和学力评价两个方面。学业评价要以体现历史课程新理念的“新的质量观”取代以单一知识评价为标准的传统质量观。学力评价要看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达到的层级。

在第九章“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概论”指出,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而且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情意”。“专业情意”实质是专业精神,包括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等。爱国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是专业情意的具体体现。编者强调,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很好地“诠释”了历史教师应该教书育人。这些论述让人耳目一新。

因以历史课程新理念贯穿全书,“概论”便以鲜明的时代感区别于以往的同类教材。

第二、着力论(讲)述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育,创造性地体现历史课程新理念

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新理念的两个支点。核心素养是一个外来词,中外学者对其涵义有不同的理解,主要观点有四种:(1)核心素养即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2)核心素养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核心素养指必备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核心素养包括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历史新课标持此说)。四种观点虽有很大差异,但也有共同点,那就都重视关键能力。有鉴于此,“概论”以一章篇幅论述能力培养。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它能培养多种能力。那么,在这些能力中,哪一个是关键(核心)能力呢?在经过多视角的分析后,“概论”的编写者实际上认为,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故第五章以“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育”为标题。

以往,我国历史教学界(包括笔者)根据大脑的“功能区”,认为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观察、历史记忆、历史判断、历史想象等能力。“概论”别出心裁,筛选出历史时空思维能力、史料证据思维能力、因果思维能力、变迁与延续思维能力、神入思维能力五种能力作为历史思维能力培育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编者对上述五种思维能力的含义及其培育途径、方法分别作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章的理论价值在于,编写者相当准确地揭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对应关系,即:历史时空素养——历史时空思维能力;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能力;以理解为基础的历史解释素养——因果思维能力、变迁与延续思维能力、神入思维能力。而本章的实用价值在于,为历史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找到了突破口和着力点,从而使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可操作性。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在知道并接受了核心素养目标这一重要理念后,一直存在不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困惑。本章的创造性论(讲)述,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他们的困惑和困难。

第五章是“概论”全书的精华之所在,它表明编写者不满足于浅近通俗地解释历史课程新理念,而是要创造性体现新理念。在“概论”前言的末尾,主编坦诚地说,很多方面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此言绝非夸张。比如,在第五章中,他们就第一次吃了一个别有滋味的“螃蟹”。

综上所述可知,《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的确是一本体现了历史课程新理念的好教材。这本教材,首先适合高师历史系科学生学习之用,同时,也值得广大在职历史教师认真一读。

不必讳言,由于从高中历史新课标正式颁布到“概论”出版,相距仅一年多一点,书稿打磨时间毕竟有限,这就导致该书在体现历史课程新理念方面存在不够充分不太平衡的问题。较明显的一点是,全书很少论及新理念对初中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影响,而实际上这种影响不但已经发生,而且越来越大。读者使用该书时,应注意用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鲜经验弥补这一不足。

附:后记

感谢耄耋之年的冯老2019年应邀欣然作评!冯一下先生是我国历史教育界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老前辈,对历史高考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于历史学科思维也有前瞻而精辟的论述。荣退20多年来仍笔耕不辍,洞见频出,尤其令人敬佩!

本文在当年本已被业内某期刊录用,也根据编辑部意见有所修改,但辗转数月后,编辑部突然告知书评类文章不再刊发,令人错愕。后来圈内四大刊也确实很少见到书评,无论名师大家还是后起之秀的作品。滥发书评不可取,但历史教育书评一律封杀也不正常,不利于学术的良性发展。

今次于网络共享冯老书评,以备学界参考。

2023年8月


体现课程新理念 奉献优质新教材——简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成都大学 冯一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