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凉文化」后凉管理不当,让西凉、南凉、北凉从后凉分裂而出

2022-11-12 00:40 作者:大马文化  | 我要投稿



武威大马文化NO.0041 - 五凉文化

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①阶段: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第②阶段:前凉、前秦、前燕;第③阶段:后凉、后秦、西燕、后燕;第④阶段: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


在第④阶段中,后凉消失不见,南凉、北凉、西凉相继登场。围绕着姑臧城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故事是这样展开的:


前秦大将军吕光得知苻坚被杀,就留在姑臧不走了后凉由此建立。但后凉的处境十分不好,因为后凉的东边还有后秦虎视眈眈。后秦的礼仪教化,仅次于前凉,在得知鸠摩罗什在后凉国都姑臧城,便对后凉步步紧逼。

▲鸠摩罗什寺(图片: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鸠摩罗什寺)


面对外敌,后凉吕光还不得不面对内部的纷争。吕光尚在人世时,吕绍和吕纂还算是客客气气,假装好兄弟。面对尚书段业的反叛,吕绍和吕纂也是积极出兵平叛。


但吕光去世之后,一切都变了。吕绍即位后,没有听取骠骑将军吕超的建议除掉太尉吕纂,决心听取先帝吕光的建议不会手足相残。但吕纂是谁?是太尉,是执掌后凉军政事务的人,是在战场上接受过鲜血洗礼的人。


吕绍在庙堂之上待久了,不懂吕纂的心机。之后吕纂入驻姑臧城谦光殿,夺位自立,即天王位,改年号为咸宁。姑臧城此时就是凉国正统的象征,后凉定都姑臧,也是继承前凉的遗存。安据盗掘前凉张骏墓后,吕纂不仅对安据的党羽毫不留情,还派使者吊祭张骏,并且修缮好张骏的大陵。这无疑就是向凉州说明,自己是继承前凉遗存的。


但吕纂即位后,后凉并没有得到安定。因为吕纂不仅喜欢猜忌别人,还喜欢到处打猎游玩,喝酒的时候也不懂得节制经常是酩酊大醉。远在酒泉的李暠见吕纂如此这般,就建立了西凉。


吕纂的弟弟吕超见后凉国内外交困,就弑灵帝吕纂,推举自己的哥哥吕隆即天王位。南凉和北凉,看到后凉如此混乱,也是频频攻打后凉。后凉落得一个“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悲惨下场。


西凉、南凉、北凉都对后凉不满,后凉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吕隆见大势已去,就派人带着金银财宝去向后秦俯首称臣,以表忠心。后秦文桓帝姚兴便派遣齐难去姑臧城,吕隆哭得稀里哗啦的,感动了后秦的将士们。


吕隆率一万户人家离开凉州,去了后秦。后凉由此灭亡,而接下来就是西凉、北凉、南凉之间的故事了....




*武威,即武威郡,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


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五凉文化」后凉管理不当,让西凉、南凉、北凉从后凉分裂而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