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4公务员考试国考省考通用 葛欣欣说言语 言语理解 齐麟国考行测高分计划专项

2023-07-19 10:01 作者:酥桃小倩  | 我要投稿

言语思维

紧握“一个根本”:理解为本;顺着材料展开逻辑,同步思考

牢记“一种思维”:妥协思维(阅读文段时、选择选项时)

养成“一种习惯”:保持正常的阅读节奏、答题节奏——不要催、不要拖;抠题在复盘、反思中进行

掌握“一种能力”:“自省”的能力(利用好错题:反思错误、总结规避、切实践行)——自主反思+归纳总结+践行=提升


中心理解——解题思路

一、通过提问方式、辨别题型

意在、主旨、主题、概括、强调、重在、想表达、观点、关键词

二、阅读文段,找中心、抓话题(转换身份,做好翻译、听题说话)

1.注意力集中、无杂念,目标明确——抓住作者表态、文段结论、解决对策

2.尊重文段的展开,勾划、思考——以句子为单位,扫读+精度结合;勾划句段;勾划重点;勾划主语

3.尊重文段——勿过分主观加工、勿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立场坚定、匹配选项(结合选项,做好排除

1.题目严谨,直接匹配——基础干扰项,排除要干脆;注意同义替换(以句子为单位,表达相同的意思


2.题目不严谨、或选项有漏洞——对比择优

1个原则:先核心,后细节

3点注意:a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

b没有更好的,选择能选的,减少完美主义

c不要因为择优顺序出错,反而选了更差的



(2024国省考通用)01言语理论基础精讲1 P1 - 37:29



知识点1——转折关系

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

替换词语:但是=可是、然而、却、不过、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实则

答题要点:1.引出局部地区的重点

是否为全文重点:需跟随文段展开逻辑,继续判定(是否有比转折部分更重要的内容)

判定标准:转折部分能否覆盖后文内容,后文内容是否为转折部分服务

(举例子;举反例;作解释;做论证;展开说明)——为其服务

答题要点:2.巧用“引用+转折+论证”的文段结构


(2024国省考通用)01言语理论基础精讲1 P1 - 60:05



错选D,首句引入的非重点,以为转折后强调的是“病”和“药”

1.判断重点的原则:谁为谁服务

2.注意同义替换:以句子为单位

看表意是否相同


(2024国省考通用)01言语理论基础精讲1 P1 - 01:29:12


知识点2——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

替换词语:因此、故而、总之......可见、看来

答题要点:1.重点关注结论——引出局部地区的重点

2.选项:果的因(解释......的原因)(概括了文段的因果逻辑)

☆省略号部分,需与结论中的内容保持一致

3.宏观指代词——可以引导结论


(2024国省考通用)01言语理论基础精讲1 P1 - 01:51:11



错选D,正确答案C,找对了最后一段,排除法没用好,抓住主体验证内容


知识点3——主体、话题法≠高频

主体:文段着重论述的对象(人、事物、概念)

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

答题要点:1.锁定字词、验证内容

2.锁定句子、直接匹配

错选D,错误原因:看到了自觉运用就选了;正确答案A,判断重点的原则:谁为谁服务


知识点4——对策引导词

a 引导词直接给对策: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必要条件——引出局部重点

提出问题——给出对策

一片大好+转折+问题+对策

介绍当下的情况、客观的状况——应该如何做

问题+对策+转折-新问题+新对策


必要条件

典型格式:只有(唯有、必须)A,才B(“只有”有时会省略)

答题要点:是重点条件

同义替换:只有(唯有、必须)A,才B=A是B的必要条件=A是B的前提、基础、保障/途径、方式、方法、策略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才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


b 反面论证给对策:如果/倘若/一旦....+不良结果

1.没有正面观点或对策——反推条件,形成对策(尊重文段、尊重材料

不良结果单独出现在选项里,不选

2.正面观点或对策——直接选即可

c 行文结构给对策

1.文段:提出问题-给出对策→对策是重点

2.文段:提出问题(没给对策,但有提对策的需求)→针对“问题+原因”给对策(有没有基于文段重点) 片面、不基于文段中心、错误对策,要排除!

如选项里的对策有误,则剩下选项里,谁能概括文段选谁


行文结构

总分、总分总、分总、分总分

分分


知识点5——文段中的“总”与“分”

句子关系决定文段结构,跟随文段的展开逻辑,同步“思考+判断”

判断标准:从内容上判定——谁为谁服务/谁能覆盖谁

顺着材料展开逻辑:阅读+思考+判断

被服务的是“总”

服务他人的是“分”

总:观点

分:1.解释类→展开说明、解释过程、解释原因、解释概念

2.论证类→举例子、找证据(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数据、资料)



错选D,没看全观点,说法片面;正确答案B

3.铺垫类→背景铺垫、话题引入

错选B,以为主体是生态伦理思想和消费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C1.先正确,后具体;2. 二选一:对比选项差异,有针对性再次确认;3.锁定主体、验证内容


知识点6——并列关系

显性并列→同时、此外、另外、并且、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号

隐形并列→并列分层

从内容上判定:谁也覆盖不了谁,同等重要,均为列举

作答建议→

看到并列,代入排除

排除片面信息、无中生有

满足“全面概括、归纳共性”的,正确


(2024国省考通用)02言语理论基础精讲2 P2 - 02:09:02


错选C,排除法没用好,正确答案D

错选D,片面;正确答案B


碰到什么去使用什么




(2024国省考通用)04第1节-作业题讲解 P3 - 04:12





言语学习注意事项

道路千万条,理解第一条(技巧是辅助理解的手段,不要本末倒置)

内化、反思、践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傻)

主观的科目、客观的考查形式=对比择优(贯穿始终)


言语题型梳理

片段阅读:中心理解(标题填入)、细节(细节理解、细节查找)

语句表达:语句排序、语句衔接、下文推断

逻辑填空


中心理解——解题思路

第1步:看提问方式、辨别题型

提问方式:意在、主旨、主要、概括、强调、重在、想

第2步:边读边勾划,明确中心局找话题(跟题目对话、做题目的翻译,材料为王)

第3步:带着中心句或话题,匹配选项、对比择优。

对比择优

优先匹配话题、再去对比细节

√差中选优

√优中选优

中心理解——干扰项特征

√非文段重点、非文段核心话题(非中心、片面)

√无中生有(文段没说、与原文矛盾的表述、错误表述、偷换概念)


中心理解

题型要求:找中心、找重点


中心理解——知识点1:转折关系

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

替换词语:但是=可是、然而、却

不过、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实则

答题要点:1.转折之后是重点(不要脱离文段话题)

2.巧用“引用+转折”,验证答案、加强理解

错选B,主体没找全;正确答案A



中心理解——知识点2: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

替换词语:可见=看来=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答题要点:1.重点关注结论

2.注意选项设置:....的原因,匹配结论话题即可

3.宏观指代词可以引导结论


中心理解——知识点3:主体、话题法

主体:文段着重论述的、所围绕论述的对象 (人、事物、概念)

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

答题要点:抓主体/话题——匹配选项


中心理解——知识点4:必要条件

典型格式:只有A,才B。(“只有”有时会省略)

答题要点:条件是重点,强调A的必要性

同义替换:

只有A才B=A是B的必要条件=不A 则不B

=A是B的前提、基础、保障、途径、方式、方法


中心理解——知识点5:对策引导词

引导词直接给对策: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

反面论证给对策:如果/倘若/一旦....+不良结果

1.反面论证前,无对策表述时,反推条件=对策

2.反面论证前,有对策表述时,直接看对策表述

行文结构给对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精准的原因+严重的后果(对策要基于话题


中心理解——知识点6:并列关系=分分结构

显性并列:同时、此外、并且、一方面...另一方面...、标点符号

隐形并列:并列层次(判断标准:谁跟谁一伙)

答题要点:不分主次、不可偏颇、全面概括

1.并列加和;2.归纳共性

建议:根据选项设置,排除法做题




中心理解——知识点7:文段中的“总”与“分”

句子关系决定文段结构

判断标准:谁为谁服务

总:观点、结论、对策

分:铺垫、论证、解释

铺垫背景

举例子

解释原因、解释概念、解释过程

找证据: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数据、资料


宏观>微观


标题填入提=中心理解

概括性:体现文段重点

散文:借景抒情

逆向思维,警惕范围过大的选项

错选D,选项范围过大,要挡住文段看标题


细节理解——四大捶

细节理解——第1捶:审题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不相符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可知/可以推出/可以得出

牢记:稳=快;急=乱


细节理解——第2捶:解题思路

根据选项长短、文段可读性——先浏览,后摇摆

选项短:先浏览选项,直接定位

选项长:1.可浏览文段第一句,熟悉话题

再扫一眼选项主体,摇摆式定位、作答

2.若选项主体一致,读完文段再作答

对比择优,排除+确定


细节理解——第3捶:常见坑(看见要小心,不绝对

无中生有比较关系:A比B更;A超过B....

因果关系:A使得B;A造成B....

主观臆断:过度强调重要性)

偷换要素数量;时态;概念、概念范围;语气

选项中出现绝对化表述要警惕


细节理解——第4捶:归纳性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得出/推出/知道


细节查找

查找原因(要素)类:根据文意,影响...的因果是/...的关键是

定位查找对象、就近查找、直接确定

查找目的/意义:文段中提到...是为了说明/证明

查找例子、引用所证明的观点/结论


语句衔接=优化表达

题型特征:所填入的句子对上下文原有信息的重复

解题思路:捋顺文段话题,根据上下文限定作答;最忌讳“想当然”

错选A,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正确答案B


横线居中类:承上启下,注意引出下文话题


横线居首尾:总结文段,兼顾衔接语句

语句衔接

Tip1:对比择优——和上下文衔接紧密程度:话题、倾向等

错选B,只有承上没有启下



错选A,正确答案B,正确答案比A更具体


Tip2:没有心仪选项——考虑同义替换、表达倾向等,排除法择优


Tip3:选项长、文段短——抓大放小、精选话题

Tip4:内容特殊:选项多为诗歌、名言、谚语——提炼主体、话题

Tip5:形式特殊——换汤不换药,从容排除,确定答案












































2024公务员考试国考省考通用 葛欣欣说言语 言语理解 齐麟国考行测高分计划专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