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格律”是什么?格律诗写作规范笔记
虽然节选自小说,但都是正确的格律诗写作规范,适合初学者使用。
参考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的香菱学诗片段,一定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人社的注释很重要
以下开始:
古体诗又名古风,只取意取势而不求格律。
近体诗主要分为格律、排律和绝句三种。每种之中又分五言、七言
绝句只有四句,是精简版的格律。不要求有对仗句,起承转合也可从简。但总的来说仍和格律一样有五大规矩: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起承转合——古时诗文章法结构的术语。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全文结语。元·范德机(1272~1330)《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舂(chōng,充)容,也有作“春容”,疑是抄录时讹误,未能确定哪一种是原始表述,即舒缓从容、娓娓道来之感。
诗有定句,便是绝句只有四句,而标准格律是八句,不能多也不能少。
句有定字,每首诗在写之前就应该想好是写五言还是七言,五言便是每句五个字,七言便是七个字。不能一句五言,一句七言地随机混插。
一句话指的是一个字段,而不是两个句号之间的字。
字有定声,五言律每句的第二、第四个字平仄音必须相反,七言律则是第二、四、六字互相相反,其它字一般不限。有句口诀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每联的前句叫出句,后句叫对句。对句的二、四、六字音调必须与出句相反, 而后一联的出句又必须与前一联对句的平仄音一致。
七绝的基本诗谱:
中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中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中平中仄平。
参照: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中就是平仄都可以,平声是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
一、二声又分别叫做阴平和阳平,三声又叫上声,四声也叫去声。当然诗谱也可以有两种,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如果改成平声,后面的也跟着反过来就可以了。
这个“赢得”的“得”字是平声?为什么按照诗谱里却该是仄声?得在古代属于入声,是仄声,这是古今读音差异的问题,原作是对律的,用部分地区的方言来读可以分辨出来。
所以诸如国、节、叔等等的字也都是仄声。
韵有定位,每联最后一个字是韵字,韵字必须使用同一个韵部里的字,且近体诗只能用平水韵表里的三十部平声韵。格律诗极其讲究用韵,像前面那首《遣怀》,用的就是八庚的韵。八就是下平声第八部韵的意思,庚则代表这个韵部由‘庚’这个字开头。然后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其余联的出句不允许押韵。而如果不押韵,出句的最后一个字都必须是仄声。
平水韵表链接:https://www.docin.com/p-1671044665.html
那这样不就成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七分明”了?
七是要分明,但是这样不顺口啊,连这句简单的口诀它都是遵从二、四字用音和平收规矩的。
韵字必须使用同一韵部里的字,可是很多诗都不止用一个韵部?比如《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中和红用的虽然一样都是ong韵,但风字用的却是eng韵?
然而实际上这三个韵字都是出自一东韵部:
【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说到底还是古今读音差异问题,在当时,同一韵部的字应当都是韵母相同或相近的。但到了今天,同一韵部里的字读起来却未必押韵,甚至还会出现仄声字。因此现在作诗用韵可以比以前自由得多,既可以使用平水韵部,又可以使用现代普通话韵部,不过两者最好还是不要混着一起用。
律有定对,这点说的就是标准八句格律的对仗联,标准格律的中间两联都是对仗联,主要起工整句式、发挥承转的作用。颔联可以宽对,有顺承的意思就可以了,当然能工对更好,而颈联就要求必须工对。工对便是一词对一词,或者一字对一字;词性要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如同这首《锦瑟》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②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对望帝,晓梦对春心,迷蝴蝶对托杜鹃,于对仗中仍须遵着平仄律。这还算对得比较工的,其实倘若偶然得了奇句,这些规矩就都是末事了,连平仄虚实都不对也是可以的。
这些格调规矩不是第一位的,只要词句新奇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真要讲究起来,究竟词句新奇还不是最要紧的。立意才是第一要务,如果意趣高雅真诚了,哪怕词句都不修饰,那句子也自然是好的。曹雪芹便是主张这样,叫做“不以辞害意”④。但作为初学者的话还是得先遵从平仄对仗,等果真掌握了要领再行发挥,才是本事。
然后这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实也不是通用于所有情况,在格律诗中,同一句内要避免“三仄尾”、“三平尾”和“孤平”等状况。三仄尾和三平尾便是句末连续三个字都是仄声或平声,孤平则是一整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其余字全是仄声。这时,一三五也就必须要分明了。
歌、行、吟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明·徐师曾(1517~1580)《文体明辨序说·乐府》里曾说过:“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骤,疏而不滞者曰行”。但实际写作中基本是不分的,随便喜欢哪个字就用哪个字,这类诗的标题也因为通常带有这些字而特制好认。

①《锦瑟》——李商隐所作。锦瑟,绘饰华美的瑟。相传古瑟本为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故第一联说“无端五十弦”。无端,无缘无故。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太帝,黄帝的孙子,上古五帝之一。素女,中国神话传说中擅长鼓瑟的女神。
②庄生,即庄子,名周。晓梦,早晨做梦。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qú渠)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蘧蘧,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喻指往事渺茫如梦,难以记省。望帝,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相传他退隐后化为杜鹃鸟。春心,伤春之心。对句意思是: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给杜鹃。
③珠有泪——传说古时南海有鲛(jiāo交)人,相当于西方传说的美人鱼,她哭泣流下的眼泪,就是亮晶晶的珠子,见晋·张华(232~300)《博物志》,这里喻指回首美好往事的伤感。蓝田,即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著名的产玉之地。烟,这里指玉气。此句喻指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
④不以辞害意——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本段与前段化用了《红楼梦》该回的部分意思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