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曾国藩集大成之作,李鸿章大赞: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2022-05-10 18:07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那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李鸿章是一个万里觅封侯的人物,他天资聪颖,才干出众,而聪明人往往自视甚高,在老师曾国藩门下的时候,李鸿章往往觉得曾国藩行事太过“儒缓”,意思是又笨又慢,不够聪明。

晚清时候还有一个聪明人物,他觉得天下能入他眼的人几乎没有,但在见了李鸿章之后,才发现李鸿章聪明、才干胜他百倍。

而就是李鸿章这么聪明,在晚年时候对老师曾国藩推崇备至,感念自己以前孟浪,不懂得曾国藩的深意。

他特别称赞曾国藩的《挺经》,称其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实际上,《挺经》不是曾国藩专门写出来的书,其中基本是后人整理出来的曾国藩关于人生处事的语录。

其中好多都是随心所写,在只言片语中透露他带兵、治军、为人、任事等各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挺经》的关键是一个“挺”字,“经”是经典,古代读书人以“经”为宗旨,可见曾国藩立德、立言的成就之大。

前两天我们说罗振宇跨年演讲秀里提到的“躬身入局”,就是曾国藩《挺经》里“挺”的内涵。

人生要“挺”,说的是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挺起了,是一种宝贵的积极入世的态度。

 

曾国藩说“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这句话何解?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知道挺,但要注意力挺不代表刚强,曾国藩说男人不能没有倔强之气,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刚柔相济,有老子“柔弱为本”的之意——“柔”其实就代表生机啊。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

当老翁看到儿子与货郎在田埂上对峙,互不相让之时,他挺身而出、让自己入局,然后就化解了两人的僵持局面,这才是“挺”的真意。

如果老翁置身事外,那困局就没办法解决了,什么事也办不成,大家都生气,等于是多输的局面。所以,入局才能解决问题,营造出多赢的态势。这就需要很大的担当才行啊。

曾国藩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敢于挺身入局是关键。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有用人之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在曾国藩看来,用人最难的是耐烦,就像我们做企业,最头疼的是手下没有得力人才来用。那怎么办?如果等着慢慢招聘,那什么事都耽误了。

因此,我们应该是先用好身边可用的人,比如马云最初“18罗汉”中大多是他的学生、同事,后来在磨砺中成就大器,如此就是“功可强成,名可强立。”

再有就是因人而用,“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

曾国藩指出,“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组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良药如果不对症,那也治不好病。比如人参虽贵,但对感冒来说不如几毛钱一包的冲剂。在企业里,金子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人才放错了位置就是庸才。所以领导者必须要有识人之明。

木梁可撞开城门,但堵不住老鼠洞;牛虽然强壮,但不能抓老鼠;千里马守不了家门,用利剑砍柴不如斧头,用宝鼎耕地不如木犁,所以,什么时间、什么事情、用什么人,关键是认准人和事的特性,对症下药。

用人的学问就在这里,当你为没有人才可用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你不懂得因人因时因事而异、量才适用而已。

另外,“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尝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之恩矣。”

这句话太紧要了,我觉得做老板的人都应该记在小本本上。

 

带队伍,不要想着用小恩小惠施恩、市恩于人这样不过是一盘散沙的团伙。还是要靠仁义,老板用威权压人,不如以礼、德服人。

利他利己,管理就是靠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如曹德旺所言,只要你真正关心员工的利益和前途,那员工自然甘心为你所用。

心态改变姿态,姿态决定生态,如果你在心里把员工当作家人兄弟一样爱护,那管理就简单多了。


曾国藩集大成之作,李鸿章大赞: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