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股票大宗交易行业研究分析(第四章)

2023-07-31 18:40 作者:减持先生  | 我要投稿


第三章 减持现状与案例分析 

3.1 风险因子分析

二级市场股价异常波动风险

由于大股东进行减持具有信息披露义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看到相关公告后会大规模抛售公司股票,造成股票异常波动,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内幕消息泄露风险

大股东减持为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内容,一旦泄露消息,会导致股东和受让方的利益损失,也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核心人员违规减持风险

由于技术人员的减持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如减持份额超过规定等。成都坤恒顺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发生过由于核心人员违反“每年转让公司首发股份不得超过公司上市是所持有的公司首发前股份的25%”这一规定,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和投资人利益。


缺少合适对手风险

由于大宗减持需要双方协商交易价格,数量及相关细则,一旦双方利益难以达成一致便无法达成协议。

此类业务中可能涉及出借/借用证券账户、操纵股价等导致该类合同无效的民事法律风险;以及涉及操纵证券市场时,代持方与被代持方均会有行政及刑事法律风险。


3.2 股票减持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相关设施和要素不断完善以及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大股东减持目前是A股的普遍现象,其中不乏股东利用大宗交易,操纵股价,大量减持手中所持有的的解禁限售股,扰乱证券市场的应有秩序,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2012-2022年我国大股东减持情况统计中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5年减持市值逐年增加,这也是造成A股2015年股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直至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及其细则出台后,减持规模持续膨胀的趋势才有所减缓。

得益于新的市场秩序2017年至2020年减持金额和数量稳步上升,而2020年之后却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的爆发使得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相关企业的收入和股价均造成了长期影响,为了保证公司经营环境的相对稳定, 部分股东并未选择大规模减持股票。由此可见该政策有效的规范了证券市场的行为,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大宗减持现状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大宗减持主要集中在资本货物,技术硬件与设备,材料等制造行业,疫情期间各地管制均较为严格,部分工厂难以开工或难以取得所需的生产资料,并且大部分工人也因封控而难以正常入职,即使是入职也难以保障较高的生产效率,这些都导致实体产业利润急剧下滑,而相关厂房设备的租金却依旧存在,因此股东需要减持套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而保险,电信服务以及食品消费等行业则减持较少,因为疫情期间虽然人们无法正常工作,但是长期的居家生活对生活消费品和网络的需求大幅增加,相关企业盈利上升股价持续上涨,股东权益价值上升,因此一般情形下股东不会选择在此期间进行减持。


解禁股与减持股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疫情三年中,限售解禁股数与股东减持股数连年下降,但减持股数与解禁股数的比例却基本保持稳定,占到了解禁数额的37%左右,可见大股东对于减持套现的热情并未减弱。

由此在注册制改革和疫情结束的背景下,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出现,而上市公司又是限售股的主要载体,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限售股份的监管,完善协议转让程序,防止大股东出于私利大规模减持而引起的股市波动,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延伸阅读:

上市公司:定增收购资产,被稽查部门追缴个税及增值税,数额过亿!

上市公司:自然人股东通过合伙企业减持股票,稽查对其处以50%的罚款

“同股不同价”:股权转让风险与纳税调整

股票非交易过户后公司注销,稽查严查,股东被追缴1.34亿税款

上市公司:股票减持经典税务案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的规定,你需要了解的事上市公司:股票大宗交易基本要求、减持要点、六种特殊情形、具体操作.

2023年股票大宗交易行业研究分析(第四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