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21-09-07 15:53 作者:Kassandre  | 我要投稿

“读书能滋养人的心灵~”——小时候的老师和读书节目主持人们成天叨叨的话。

“读书才能让你拥有高级的快乐~”——我并不喜欢、B站却天天给我推的网红教师罗X说的。

“读书才有出息~”——朴素的家长总这样想。

以上我都不怎么信。

不然为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呢,为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呢,为什么读了书也做不到“好德如好色”呢。

对书的神化和迷信,可能是人类需要打破的最后一层偏见。

读书的本质不是让人飞升的金丹,而是一个压缩器,它把一个或一些人的经历和感想压缩了起来,另一个或一些人拿到,再试图去还原回来。不幸的是这个经历和感想不一定是正确的,压缩更不可能是无损的,所以会出现茫茫的误解,幸运的话可能会再通过“躬行”给纠正回来。

也正因此,很多人会觉得“玩个好游戏跟读本好书差不多”,没错啊,其实说这话还是带着一种对书的谦卑,就应该理直气壮说“玩个好游戏比读本一般的书强太多了”。

在读书成了酸秀才卖弄的手段之后,“谈高级”和“晒书单”就成了让我倍感尴尬的事情。

我的前老板特别有名,他会扬言“我这辈子读过XXX本书,我们XXX的老师一年也必须要读XX本书~”

而不幸的是,光看他晒出来的书单,就大约了解了,这XXX本书里……少说X00本,是可看可不看,看了也不值得说的。

还有就是,如果没记性,看了也白看。把书吹得了不起,然后把没记性的人困在一个看了也白看但好歹没空出去惹事的状态上,唯一的好处也就是没出去惹事。

有记性而总结无能也不行,有总结能力但又过度更可怕。不确定别人怎样,我自己每次看见那种没鲁迅的命却得了鲁迅的病的存在,都会想躲避,我时而会觉得自己也这样讨人厌了,时而又觉得可能还不至于。

我朋友圈里甚至存在那种看了几本日本史之后成天假想自己是伊藤博文然后间歇性怒骂当年的谁谁谁导致功亏一篑的三十多岁男人,该人正经是北师大毕业的。我看见他的样子,第一反应就是我会不会有些许地方像他(因为是莫名被第三人说“你们应该认识一下”而介绍过来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二反应是,一个人就算不读书,不上学,也别读了上了最后变成这幅德行啊。

书怎么会高贵起来的?还不是因为古代识字率本来就不高,人类寿命也短,贤者少得可怜。他们写了内容之后,书籍制作又不容易,做完了一遇战乱便大量损毁。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书自然是高贵的,有藏书就意味着有机会以一人之身获得许多前人的力量,别人没有的话,自己占尽先机。

但是在21世纪,这些高贵的基础几乎都丧失了:普及教育、较为和平的局势、以出书为生的工作者大量存在……

很难再靠读几本并无难度的书去当高人然后名利双收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读书,我觉得不太可能没上过“孔夫子”一类的二手网站,在那上面,很多书的卑微尽收眼底。有多少烂书只因出版社的业绩指标而诞生?又有多少因为承载的全都是硬知识而从不出现在“书单”里?还有些绝版的标价惊人,不过是一件用来囤积牟利的商品。

最后谈我个人的读书原则。

我身为女性,很少读女性写的书。

不是因为女性作者少或者不好,而是……在小时候读过一些之后,我有种感觉,她们的心态和见识我自己早晚也会自动拥有,何必现在花时间读呢。

或许我对“书=经历思考压缩”的理念从未改变过吧,我会排斥那种和我本人相似的作者,去寻求不能自主得到的东西。比如我自己在留学行业,绝对不会去找什么《留学真心话》去读(此书真的存在,是个身居高位,对上尽可能愤怒寻求自由,但对下尽可能恶毒限制自由的谢某人所写),越是已知内容相似的作者,读起来越不值得,即便是拆解压缩包那也是时间。

所以在我的脑海中,精致体面人该读水浒中的阴狠凶暴,粗糙麻木人该读红楼里的悲情宿命。


---------------------------------------

扯一个题外话,某些国际教育中越来越糟糕的一点,就是所谓的“研究性学习”。

理念很简单,就是“自己发现的比老师教的强”,然后说白了,拿小孩子当研究生教。

自己做研究,回来跟老师谈,“翻转课堂”。

不要扯淡了,这等于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类发明了时间压缩道具,你非要把它抛弃。

对于没有多少天赋的95%以上人类来说,花无限多时间也不能自己发现出什么来,尤其是理科,你甚至无法拿文科常用的“但是这样思维更开放了呀~”做掩饰。

最后没了成绩,也没有获得实力,还跑来补课浪费我的脑细胞(根本教不动)。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