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本原理】重思成长内核,以对结果影响度定认知~

2023-11-13 16:56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艾玛,终于能回来继续复习19年做的串课了,上一篇开了个头,情时位势度理利,4号的时候,展会影响了整一周,总算现在要回归啦~

第二个原理,行为改变原理——艾玛,梳理完了才发现这不是行为改变原理,而是成长内核。。。

虽然自己用这个太多,但,再捋一遍当初的总结,印证补缺看看

首先,什么是认知,认知本身是对一件事的判断或操作?这不到决策层了。。。总是,导致结果差异很大的,才要被归到认知,如果对结果影响不大的,不属于认知

但是这个就又是个模糊的度量了。。。

不过这启发我去思考【凤鸣】里的不同视角的不同认知层次的思考,导致他们的判断和操作不同,结果也不同

很多同人文,其实就也是这样,穿越过去的人带着不同的思考,去判断和操作,当然还要加上金手指,使得结果按自己的世界构想去逆转

再思考在工作中,个人觉得名片差不多就行了,主要其实在于业务引擎和执行,还有图片差不多就行了,纠结小格式没什么意义,另外,做视频其实并不重要,这些都不会对业绩影响很大,所以,都不属于认知,个人是不会在这上面花费时间的

所以,这个定义还是有指导意义的^_^

人和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来自于,学科底蕴、天赋、经历

芒格和叶教都说的要建立多学科思维

天赋叶教说的其实是认知-理解-决策快速运转形成的感知,这属于真知层了——自己能用的出来的

经历的差异,带来认知差异,这个在EV大大身上感受非常深,她用经历去判断心理学科知识的正误,并用自己的经历认知来做观察和判断,引发自己对经历影响的思考,自己的决策真的受经历影响非常大,觉得家庭付出非常的沉重可怕这种

但这些都应该进一步的专业化——个人现在觉得是结构化,就是自己在做的

经历和潜意识的认知,其实是需要拖出来逻辑化的,有些是需要追溯原生家庭去和解消解的——非真知

也不需要特意做什么,就好好经历现在当下就好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就拿出来深度剖析——不要敷衍自己

而天赋带来的感知,有可能并不逻辑完整,checklist就是每一条都要过——考虑完善就是这个意思了,如果有遗漏的关键点,可能就满盘皆输了

记得【凤鸣】上有一段,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见微知著的——觉察力非凡且能抓重点,这是叶教说的那种天赋吗?的确这种是能复制的,因为这是可以用checklist清单来训练的,就像中午看视频,焦叔原来天生弱视老花眼,他对着蜡烛能把眼神练的那么好——后天训练是可以达成先天的觉察力的

所以,持续的建立和积累吧

构建认知的动力,跟以前的正反馈、适度情绪、驱动力不同,现在认为是,天赋、目标感、正反馈、感觉

天赋就是自然流淌的动力——个人版的认为,在学习起明上,自己就有很多动力,自己喜欢学习逻辑框架很强的内容,但对于与人谈话中学习什么的,就觉得大多片面而零散,不喜欢

有人就很喜欢听别人说,喜欢行万里路——每个人的天赋动力都不一样,我是真的不喜欢这种形式^_^

不同方式下形成的认知也绝对不一样,但工作本身就是需要不同环节协作的,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吧

目标感带来的认知构建动力,就是在推动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认知缺失

自己一直是行动派,现在能停下来学习,就是在过往过程中,发现太多无法确定决策的情形,自己是真的不愿意直接行动之后看结果。。。那就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来了

那拉长时间线,目标感带来的动力是否是目标正向的呢?比如积极行动,后来就发现,太累,收效甚微,生活不快乐。。。而现在就觉得更好

所以,有了目标感带来的动力只是初始,能否长期作为动力,得看阶段性的结果复盘,这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是正反馈,那就可以继续这样累积认知

就像感情,一段感情,初始的时候是有动力去投入的,各种心思,但结果发现,累又没什么收获,这负反馈就会促使自己思考,为什么,是怎么回事,要怎么调整

所以说,正负反馈其实都是好事^_^,目标导向理解每一件事,无论是正向前行了,还是逆向上发现了一个坑点,都可以

最后一个感觉,也是武老师说的感觉,个人认为是最宝贵的反馈系统

自己之前认为见众生很成长了之后,还是经常起情绪,不断的分析处理,以为可以了,结果还是不断的起情绪——这感觉就是一个信号,还没有搞到真知层

自己设立各种目标,然后到达成的时候,感觉会告诉自己,哦, 这个并不重要,或者,这个原来更适合自己,跟自己事先以为的,往往差距很大

事先以为的,一般是幻想,只有真正经历时的感觉,才是真知的起点

个人这样的经历,才去理解Film的心态转变,判断他初始认为只是朋友之谊,但是吃醋的感觉还有想要承诺状态,忍不住生气的状态,不断的提醒他自己,他是一个会反思的人,所以有了后来的明白和变化

自己有生气的感觉、介意的感觉、不对劲的感觉、心虚等等,这些现在都会成为梳理的起点,每次的情绪都建一篇主题,然后去挖掘自己,在思想中探寻真知

理解,为什么,更高复现率的归因,真正的因果

自己之前用过这种思路去反驳一些归因方式——按那种方式一定会成功吗?

其实现在思考,正向去达成目标,除了N-N的目标,其他目标能够正向达成,其实都是战略或策略层了——这本来就非常难。。。而且战略是不可复现的

不过对于90%的职场人来说——都是基层。。。做的事情都很简单。。。叶教在课里讲的坑都是大部分的情形了。。。

而个人小目标的复现,是可以去追求的,可重复目标对应的归因,逻辑化,checklist核对,比如个人的情绪处理,比如睡眠质量的处理

但正向达成目标,这个真的很难说,我都得不断总结早睡的效果——比如真的不痛经了,身体应该是暖起来了,但是还有多久能够让气色明显改善,发量都能起来,这个自己也是还在尝试,那如何做到早睡——自己这漫长多年的尝试,得出的个人经验真的能复制?觉得很难

不过人生呢,就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可以了,能影响一点他人就好了,不要想着改变他人,不要把自己变成神经病。。。。

决策格局这个,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这的确是自己设立每年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时的考量点,而且现在看来,也是一种逆向思考

反正现在做的,绝对是后面复利的事情^_^,比做其他事情都要好,不要害怕以后^_^,相信自己能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

能解决情绪问题,自控问题,睡眠问题,认知结构问题——反正自己是绝不会后悔这些目标的,没有什么比现在内心的平静更舒服的啦^_^

行动动力跟上面的建立认知的动力是一样的,建立认知之后,就是行动啊

行动的重点,是有效行动,对目标有实质性推动的行动

我的目标是人生幸福,有些事情,对这目标不重要,比如。。。我想再去余荫山房^_^

有些事情,对这目标很重要,就是生活的节奏感的保持,张弛有度,保障每天的时间都尽可能的去推动年度目标达成,这更重要

我不想浪费时间,上一篇解析了自己的几个情绪之后,发现了一个实情——我原来对自己的时间,是如此的紧张。。。。如果无效了,会那么的懊恼。。。之前模糊的觉察,而现在是清醒的认知

我总算又拿到了一个取舍的标准,还是要感谢自己的感觉

今年内必须有很多时间来做感觉和情绪的思考和梳理,因为过往在这上面都没有深度的去做,这是精神和身体给自己的宝藏,我不能白白错过的

最后关于复盘,因为对前面思考的比较深刻了,复盘的步骤,其实就是向着目标,再来一遍

现在再重看这整个行为改变原理,认知还是来了个事情,理解归因是判断对目标的影响力,真正影响目标达成的本质和坑是什么,为什么,而决策是加入时间空间因素,思考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去达成目标,而复盘则是基于结果,重新思考目标、正向因素和逆向坑、如何做

就自己因为睡眠为基准,调整焦虑状态,现在越来越把未来焦虑扔一边了,注重自己每天的快乐和张弛有度

反正每天尽量幸福,以后才能幸福^_^,幸福这个能力也是要不断练习的

over~


【基本原理】重思成长内核,以对结果影响度定认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