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英伦的来客-中国铁路|英国沃尔冈机车工厂|KF1型蒸汽机车
关于这款机车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96年10月,清政府下旨修建武汉至广州的粤汉铁路。
但由于“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的原因,粤汉铁路直到1900年7月才开始动工修建。随后由于各种革命和军阀混战的原因,粤汉铁路修修停停。直到1936年4月28日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区间在太平里接轨,粤汉铁路才正式贯通并开行武汉至广州的直通列车,全程运行96小时。
引进
但铁路修通了,牵引机车却无法满足需要。
由于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区间坡道大的原因,我国当时拥有的蒸汽机车无法满足需要。虽然当时国民政府铁道部考虑过使用京张铁路千分之三十三坡道的关沟段的马莱4型蒸汽机车,但考虑到粤汉铁路修筑质量低下的桥梁、线路以及马莱4型蒸汽机车的大轴重,因此马莱4型蒸汽机车没有获得运行在粤汉铁路的机会。
虽然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落后且几乎完全没有铁路机车的制造经验,但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路政司高级官员、总工程师(当时称为技正)的应尚才先生决定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机车以解决这个难题。这便是本集故事的主角-KF1型蒸汽机车。

在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后,应尚才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KF1型蒸汽机车的设计。
KF1型蒸汽机车及煤水车总重195.73吨,车长28410米,机车轮周功率达2350马力,是当时中国功率最大蒸汽机车之一,主要通过改进锅炉、炉床结构和大小烟管的布置形式,采用E型过热管和复式汽阀,在不增大锅炉尺寸的条件下,扩大了蒸发、传热和过热面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并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火箱板,提高锅炉气压到1.55兆帕,因而机车的功率较大,保证满足快速启动、长时间运行和多拉快跑。机车轴式4-8-4,用较多导轮和从轮轴减轻机车动轮重量以满足粤汉铁路的路况。同时机车改进了驾驶室布局,从轮和煤水车轴箱配备了恒温式自动给油装置、自动加煤机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改善了司机和司炉的工作条件。
但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落后,自行制造这种大型铁路机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KF1型蒸汽机车的制造转交英国沃尔刚机车工厂。
然而沃尔冈机车工厂在收到机车的设计图纸后竟表示“难以理解设计意图”,因此应尚才先生于1934年赴沃尔冈机车工厂指导机车的制造工作。在驻厂指导期间,应尚才先生向沃尔冈机车工厂介绍了他的均衡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显示了他的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有很多独到之处并获得了沃尔冈机车工厂同行们的尊敬。
1936年1月,首批6台KF1型蒸汽机车通过海路运抵青岛并在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试运行了3个月。第二批6台机车运抵上海并在沪宁铁路上试运行,最后12台机车以散件形式运抵广州。
血泪交加的一生
在这之后,24台KF1型蒸汽机车全部运行在粤汉铁路上。


在KF1型蒸汽机车到达中国一年后,抗日战争就爆发了。
到1944年,由于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节节败退,日军迅速南下,导致24台几经辗转到达桂林的KF1型蒸汽机车来不及转移。为了避免机车落入日本人手中,铁路职工忍痛在机车的烟箱底鞍处安装炸药并将机车炸毁。
曙光初现
在机车被炸毁后6年间,这24台KF1型蒸汽机车便一直无人问津。
1950年4月,为了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机车数量不足的问题,铁道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小组来到湘桂线实地调查,在一处国民党政府计划修建机场的地方发现了40余台抗战期间报废的蒸汽机车,其中就包括这24台KF1型蒸汽机车。
在经过专家组的评估后,认为其中21台机车具备修复的可能。随后这21台机车交由江苏常州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修复。

这21台KF1型蒸汽机车修复后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担当沪宁线和沪杭线客货列车牵引任务。
1958年1月,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吕正操先生在上海铁路局登乘KF1型蒸汽机车,机车在沪宁铁路上运行时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05km/h,用时3小时50分。同时机车运行依然极为平稳,这获得了吕正操先生的好评。
在上海铁路局运用期间,KF1型蒸汽机车在一直是上海铁路局安全正点的象征,而KF1-17号机车的乘务组一直是毛主席、周总理和外国来宾专列牵引的首选车组(后来这个车组成为了“周恩来号”机车的第一代乘务组)。
1974年,随着上海铁路局开始配属内燃机车,KF1型蒸汽机车便全部退役。



良好归宿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拆解,21台KF1型蒸汽机车仅剩2台。
早在1956年11月,在纪念孙中山先生90周年诞辰的纪念仪式上,出席的外国友人中来自英国的铁路机车专家肯尼斯·康德黎先生就希望能有一台KF1型蒸汽机车可以回到英国,但当时中国铁路机车数量尚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这个要求没有被立刻批准。
1979年11月14日至29日,时任铁道部部长郭维城等十余人组成中国铁路代表团访问英国,,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引进铁路的先进技术。在这期间,英国再次提出了获赠一台KF1型蒸汽机车的要求,这个要求在1981年获得铁道部批准,将已经报废的KF1-007号机车修复后于1983年通过海路运抵英国,展出在大英铁路博物馆。

1988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获悉合肥机务段还有一台报废的KF1型蒸汽机车。他们顺着机务段外荒僻小路来到一处空旷的报废线路旁,在荒草丛中看到1辆破旧不堪但依然巍然挺立的机车,核对车型KF1型和机车号006号无误。在修复了走行部后,这辆机车被运回了北京,停放在北京西郊的101车库。
1992年,中国铁道博物馆挑出一批机车送到南口机务段整修库进行保护性维修,KF1-006号机车是其中之一。后又被送到南口机务段进行了外观整修,在2002年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开馆后正式展出。

结语
血火交加的一生,半个多世纪的历程,KF1型蒸汽机车见证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如今,在大陆的两端,两台KF1型蒸汽机车在向两个国家的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完)——

参考资料:
《穿越烽火在新中国重生—KF1-006号蒸汽机车传奇故事》
《站台票上的KF1型蒸汽机车》
《KF1型机车的重要历史价值(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