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同人 莱茵协约 山地飞行突击兵

2022-09-12 02:13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未参加任何活动,账号也未开启任何激励计划与商用计划,不具备任何收益。


单位数据


生命值:440

量产设施:盟军步兵训练营

量产要求:中级许可

造价:$850

生产时间:8秒

移动速度:80/100(空中)

清雾范围:500/600(空中)


步枪——

单发伤害:25

平均开火间隔(ROF):0.5秒

DPS:50

射程:250

伤害类型:枪弹


追踪手雷(利刃战法)——

单发伤害:40

射程:300

平均开火间隔(ROF):3.2秒

DPS:12.5

杀伤半径:15

半径伤害:10~30

伤害类型:震荡



技能:地效飞行/低空游侠


山地突击兵在1秒内切换飞行/贴地滑行姿态,来灵活逃离前来抓捕他的敌人。

冷却时间:15秒


(特殊机制):

武器均只能对地


在空中被米格、阿波罗与天狗攻击时,受到伤害修正为200%。


    如果升级利刃战法,额外获得追踪手雷武器,该手雷飞行速度500,必定命中目标。


    如果升级坚盾战法,切换模式后3秒内移动速度均增加25,同时获得50%减伤。



受伤害百分比(空中):

枪弹150%     机炮100%     穿甲200%   

高爆75%       肉搏0%         中子75%

电击1000%   光谱125%     震荡100%  

狙击100%     毒素5%          火箭150%

破片100%         榴弹100%      冲击100%


受伤害百分比(地面):


枪弹100%     机炮150%       穿甲20%   

高爆100%     肉搏100%          中子100%

电击1000%   光谱150%        震荡150%  

狙击150%     毒素100%        火箭20%

破片15%       榴弹100%         冲击100%




制造国:

撒丁共和国


设计方:

阿古斯塔公司、欧洲联合航空公司、HK集团


量产方:

阿古斯塔公司、法国地面武器集团、HK集团、欧洲联合航空公司


基本装备——

7.92毫米电热化学击发战斗步枪

纤维化塑钢合金防护装具

集成化信息的低配空军战斗头盔

脑机接口操纵的多喷口矢量单兵飞行器

可被头盔制导的搭载RCS动力手雷

可混入三氨基联氨合成剂暴力助推

雪绒花标志胸针


战场情报已经揭示:


空中飞人:

不同于十多年前显卡崩盘事件,山地飞行突击兵不管从多高纵身一跃,或是从底楼随身一“跳”,都会在脑机接口控制的单兵飞行器加持下完好无损。其灵活的动作可以长时间在地面保持地效飞行状态(哪怕升力不足但人家动力够足),甚至始终保持滑铲姿势。如果你在阿尔卑斯山脉驻地上看见有人跳山,别担心,现在没有矿卡,只是山地突击步兵在训练而已。


精确射手:

HK公司开发的HK429精确射手步枪取代了山地部队常用的HKG28步枪,为了应对新时代威胁,莱茵协约大刀阔斧的改革了单兵弹药体系,这款全新技术的7.92毫米口径液体燃料弹在这款优异精确射手步枪搭配下,能够洞穿任何常规步兵的防护措施。同时后坐力也不高。


轻装猎兵:

莱茵各国的山地部队通常以轻量化为主,再加上经费限制的原因,这款飞行装具也没搭配计划中的大火力规格武器,因此在破坏力上有着极大的欠缺。主要用于解决一些步兵单位。在面对装甲单位和防御基地等设施时,他们无能为力。但莱茵不知道的是,东方各国还有着更加离谱的“迅雷天罡”与“火箭天使”。


极限战士:

不同于撒丁的山地部队采用携带更多的追踪性手雷进行火力填充,德意志则喜欢额外增加一个氨基联氨合成剂燃料小油箱,用于关键时刻注入引擎,数倍爆发出的动力能够让士兵以极限姿态规避来袭火力。在平时他们也会用这些方式来进行一些刺激的挑战性表演,以让大家枯燥乏味的不断训练中找点乐趣。因此他们也被大家起了个雅号“极限战士”,以表达对他们极限运动的敬佩。


格局打开:

在很多数字化模拟对抗中,骤雨直升机和山地飞行兵是新晋指挥官中公认的低出场率部队。认为其爆发力和火力非常差劲,没有存在价值。但经验丰富甚至说天资聪颖的指挥官们都普遍认为此二者是一种战术性单位,需要灵活使用,或者说针对性使用,教导新晋指挥官们格局要打开,思维要灵敏。(指出门落地抓防空步兵还要恶心防空车)


发展历史: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对自由与飞行的渴望就不曾衰竭过,自太古时期,生命们仰望蓝天与星空,思考着蔚蓝的天际是否有着更深邃的空间。即便得知了天空不是重点,重点是那用不停歇的深空星海,人类也未曾减少自己对蓝天和飞行的渴望——从伊卡洛斯的翅膀,到万户的座椅,文艺复兴时代更是将这份渴望重归到新高度。……当莱茵人民尚未组成莱茵之时,他们就已经听说过遥远的东方民族将火药与座驾结合,将自己送上高空。最终人类以气球的方式,第一次的,得以触碰云端……逐梦天空……那不单单是一次壮举,也是新时代此起彼伏号角声中的一个重要音节。之后,人类无止尽的探索欲望,驱使他们将气球做的更大、更高、飞的更远。但对翅膀和自由的向往是刻在人类DNA里的,当人类仰望树上的鸟儿张开双翅时,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是不够自由,或许这份自由应当如同翅膀那样操纵……

热气球将人类首次安全的带上蓝天,活下来的人们传告着天空的美好。

    有这么一对亲兄弟,他们对未来的蓝天充满了憧憬与希望。他们想要和伊卡洛斯与万户一般,哪怕飞向蓝天的道路充满险阻与荆棘,哪怕先辈们的失败以至于粉身碎骨,飞向蓝天的道路九死一生。他们仍旧执着于蓝天的魅力,坚信人类可以像鸟儿一般翱翔天际,他们甚至没有高中的学历,缺在自我实验和打工的境遇下,不断的钻研飞机的相关知识,即便官方赞助的兰利博士刚刚失败,媒体对航空事业失望透顶,他们仍旧热情不减。终于他们得到了成功,莱特兄弟飞上了蓝天。但正如之前一样,人都欲望仿佛无穷无尽,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当鸟儿们仰望钢铁雄翼以超越音速,跨越激波,甚至直入九天高空时,它们知道那是地球生命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它们想不到人类对此依旧不知足……人们认为自己还是不够自由,翅膀尚未伸缩如意,人类还是没能真正向鸟儿一样,操纵飞行如同与生俱来的本领。这是人类的渴望,这种渴望让人类不知疲倦的进步,跨越一座座无法企及的高峰,挑战不可能,创造奇迹与未来。同时这也是人类的欲望与贪婪,总有一天,或许总有一天,人类将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人类的飞行器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动物们不理解人类为何从不知足,或者停下脚步。但它们知道万物都是双刃剑。

    山地部队,是莱茵协约城立前,三个主力成员国的重要作战部队,尤其是德意志与撒丁,在20年代末期就组建了最早的专业化现代山地部队。不同于轻步兵部队兼职的山地部队,这些山地部队常年于山脉地区驻扎与训练,山地作战就是其主要课题,同时武器装备也尽可能考虑山地环境。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山地部队很有可能优先考虑长身管步枪而非卡宾枪,注重连排班级火力增强,携带小型步兵炮,机械化与人畜力结合,极端强调地形跨越能力和装备通过力,山区高原与寒冷天气的勤务性以及后勤保障简易性等等问题。一旦一支处处为此着想的部队形成战斗力,那么他们处于自己擅长的地段时,就如同尖钉一般牢牢钉死在战局上,任何部队不被打碎几颗门牙,都休想拔掉。而德意志与撒丁的山地部队由于训练严格规范化,其部队素养也颇为上乘。如上世纪30年代活跃于南斯拉夫地区并且接管斯洛文尼亚地区的撒丁共和国绿衫军第4师,以及于40年代沙俄的“再次西进”行动中,于捷克国境舒马瓦山脉中大显身手的德意志联邦国(和日冕最新设定契合)“雪绒花”第1山地作战师,都是脍炙人口的传奇部队,为莱茵协约守卫并纳入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罗马尼亚地区做出了关键性贡献。(虽然有些地区在二战后投苏了,比如首都为波森(现实为波兹南市)的东德(没错柏林全市在联邦德手里,波兰在二战后回归自己区域,并没有往左移动))

    在经历了二战后,莱茵协约的山地部队开始规划重组,以探寻新时代的作战思路。尤其是不久后联邦德国提交的《莱茵陆军步兵职责》草案书通过完成,莱茵陆军步兵进行了极大规模的规划升级,以面对强大的苏联威胁。非常有趣的是,即便在步兵这个基层结构升级上规划,莱茵协约也有着非常鲜明的科技探索倾向。其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执迷不悟依旧得到了体现。山地飞行突击兵的装备诞生,则处于技术为导向和战力为导向的两条路线区间,似乎摇摆不定般,走了条中间路(创新,但没有完全创新)。新规划要求后勤局着手列装一种进一步提高山地作战部队在复杂区域进攻能力的武器装备。因为在以往的经验中,即便是极为专业化的山地部队,也难以高效率的清除敌人部署于山脉区域的轻步兵单位,尤其是驻扎好的,处于防御姿态的敌军散兵线。通过轻重机枪,班排级火力支援,散兵壕坑线等与地形的复杂结合,山地部队专业度再高,于局部地区的攻势也难免陷入战术停滞,等待连级火力支援的到来,以进行更加有效率的中近距离歼灭阶段,而非始终于中远距离对耗阶段。显然苏联的镰刀机甲,就是吸取了以往在山地作战上缺乏专业化装备的教训。在此期间后勤局也多次进行会议来探讨与思考,能够改变山地作战模式的装备究竟是什么方向。

    很快,各供应商就拿出来自己的一些设备构想和方案。来自联邦德国的库卡机器人集团依旧在向莱茵协约推荐自己的机甲方案,该计划也经历过几稿的变化,首次提交方案是一种类似于镰刀机甲的多足机甲载具,搭配了短身管支援榴弹炮或者无后坐力炮。但是后勤局陆军保障所认为该方案火力持续性不足,对常规作战条件下限制又太多,容易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于是库卡集团修改了一个搭载多个模块化武器站的机甲载具。但是对于后勤局来说,这些计划的列装条件具备太多隐患,首先德意志方面只有库卡集团具备大规模独立生产能力,但是从战略上说,联邦德国与撒丁共和国各自有着12个山地师的编制量,数目也不少,如果额外列装这种机甲载具,对编制和协同训练等问题上都是较大的一个跨步不说,莱茵尚未具备对机甲载具有着后勤保障经验和维护体系。更何况是否能够在性能上达到设计经验更加丰富的苏联机甲水平更是两说,因此机甲载具方案也被驳回。但库卡集团在军备竞标上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在后续后勤局更正为步兵装备后,又弄了一套携带在步兵身上的四足机甲方案,支撑着步兵快速于山脉中进行机动,并且辅助近战,甚至可以依靠硕大的机械臂抵挡来袭子弹(什么章鱼博士),当然这套方案也被后勤局否决了。(还好否决了,莱茵机甲技术离东方差了不少)

    由于库卡集团在载具方面的失败与探索,后勤局意识到额外新开创一种专用的山地载具似乎有些不太现实,毕竟现在的机械化装备已经经过了特化处理,各国基建水平也在增强,而机甲、多足等结构完全没有后勤经验与设备,因此不予考虑(惨,库卡,惨)。因此将目光转向了步兵升级的进一步深化措施。这一期间,于撒丁共和国的阿古斯塔公司,不断测试的单兵飞行装具系统,进入了后勤局的眼帘,并且具备了极大的兴趣……

    阿古斯塔公司,又名奥古斯塔,全称阿古斯塔·韦斯特兰有限公司。是撒丁共和国乃至整个莱茵协约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商企业(欧洲联合航空的直升机只能算副业)。同时也是全球目前暂时无法进入的苏联、神州和帝国管辖区市场以外,与伊甸尼亚的波音集团平分直升机市场的庞大企业。阿古斯塔公司的创始人佛朗切斯科一直在尝试个人飞行器领域,其闲暇之余就独自一个人带着这份爱好,他利用自己的公司渠道和个人能力,不懈努力的开发着个人飞行器技术,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让人类能够真正的随意控制飞行。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灵使”单兵飞行器进展取得了突破性战果。但在此前,当这套设备在开发阶段时,就有着重重难关,形成了项目的一道道拦路虎。

早期的单兵飞行器只能拿来民用或者侦查,但技术的进步让解放双手与高效利用变为可能。

     在复杂陡峭的山脉地段,高低起伏很大,对武器俯仰角要求很高,同时山地部队使用的武器限制度很多。在总结了特点后,后勤局发现单兵飞行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当其冲的是后勤方面的,个人装备重量轻、体积小,对后勤补给压力来说非常小,甚至可以使用者自己自行维修保养,轮换需求很低。同时另一方面,价格相较于载具来说较低,适应性极高,步兵本身体积较小,可以隐藏至群山掩体或地洞中。同时,这种游荡于山峰之间的形式能够依托天险来为自己掩护,或者发动突然袭击,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脆弱阵地。而从天而降的打击也会让敌人散兵线掩体失去意义。无论是对于丘陵地带的扫荡,还是火力侦查,突然袭击,地形跨越,精确击杀,快速机动……单兵飞行器都完美胜任这些工作。但对于阿古斯塔公司来说,莱茵协约群星闪耀的防务承包商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着极强的竞争性(库卡:玛德我没有竞争,但是你们不用机甲!为什么!),要想赢得最终的竞标成功,必然面临同行的竞品。

    与其同一水平线上竞争的,是有着技术水平浓厚,在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都取得较高成就的欧洲联合航空公司,落座于科隆市(现实也搬迁到科隆了,这里一步到位)。由西进战争中战功赫赫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于战后成立。集中了法德西意以及早期北欧的一部分技术力量,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在风洞与机载武器技术稍弱于神州和伊甸尼亚,但欧洲联合航空公司始终注重航空引擎、燃烧效率、火箭推力和航天事业,并取得了顶级成就,而且十分注重多样化产品开发,产品线十分之多。欧洲联合航空同样认为单兵飞行器是这次山地项目中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在理念上与阿古斯塔不太相同,如果说佛朗切斯科是个人喷气动力背包,更加注重单兵的灵活机动性,这种追求贴身飞行的感觉,源自佛朗切斯科的飞行愿景,只是现在有机会让这个个人爱好转正为莱茵陆军的制式装备。而欧洲联合航空的开发方案显然更加保守实际一点,更像是一套有着简易操纵系统的单兵飞行平台,设备依靠操纵摇杆进行控制,并且有望持续提高重火力指标。在一些设计草案中,这套系统日后可以加挂定向能武器如热熔炮,或者一些榴弹发射器、重机枪等传统遥控武器站。

欧航的设计比较实际,这次算是保守了点。不过前景也不小。

    阿古斯塔的设计方案技术难点在于,除了小型化与制空时长问题,如何实现其设想的贴身飞行,随心所欲。如果设想仅仅是设想,那么自然不可能得到后勤局的青睐。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德国图林根大学神经生物学科的杰作技术——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有时也称作“大脑端口”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脑机融合感知”brain-machine interface,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在单向脑机接口的情况下,计算机或者接受脑传来的命令,或者发送信号到脑(例如视频重建),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而双向脑机接口允许脑和外部设备间的双向信息交换。在该定义中,“脑”一词意指有机生命形式的脑或神经系统,而并非仅仅是“mind”。“机”意指任何处理或计算的设备,其形式可以从简单电路到硅芯片,甚至是大规模人造神经元与电子设备集成混合体。

    早在二战前图林根大学神经生物学科就被称为神经退化疾病研究的圣地,当时主要科研方向是以解决渐冻症之类的神经疾病为基础,使用设备辅助人的大脑,通过电波来传达信息与指令,让病人得以使用辅助机械肢体来重新操控自己的身体。这一技术在二战时期得到突飞猛进,当时疯狂的联邦德国设立了“新人类”方案组计划,更加高效的“脑机接口”就是其中核心一环。当然这个项目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被废弃,虽然有传言表明新人类计划这个荒谬而又疯狂的战时计划尚未被真正叫停,只是中止了很多外围项目,脑机接口的成果保留就是证明该计划远非销声匿迹那么简单。甚至还有很多阴谋论将一些失踪案件与计划当年涵盖的一些人体升级方案串联起来,形成一整套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链来进行推断(甚至拍了许多丧尸电影)。

    但毕竟传言只是传言,莱茵各部门对外宣称口径一直如一。不管怎么样脑机接口本身作为人体升级方案中,用于升级大脑能力这一板块还是宣告成功的。这一板块的开发初衷在于高效利用人脑性能,在拜耳集团的生命科技部门加以技术支持下,通过大脑侵入式设备,赋予更高效率的人机交互能力,并且大幅度提升记忆与信息接收能力,能够非常有效的压缩并降低学习时长与压力(学生党狂喜,背课文方便多了)。而反对观点与阴谋论认为,脑机接口作为人体升级方案的一部分,实际上可能是德意志高层用于操控他人,如同“心灵控制”般操纵莱茵协约的邪恶工具。这个理论似乎十分站得住脚,确实除了个别需要的群体,如山地飞行突击兵搭载了脑机接口,绝大部分科研与政治的关键人员或是政府高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推行莱茵协约的智能数字化治国国策,都加装了脑机接口。而阴谋论者就认为遍布莱茵的特殊信号塔对脑机接口释放特殊的电磁波信号,以进行心理暗示和潜意识的注入,以解释为什么温特的指令能够贯彻欧陆,执行到底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脑机接口对于莱茵的提升还是比较大的,而依靠这个组件来直接利用大脑意识的电波来对接飞行背包设施,调整飞行姿态,可谓是非常完美的解决操纵问题。

脑机接口和更好的推力壮志帮助单兵飞行器去掉了多余装备,极大的增加可能性。

    当然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操作自如,光有先进无障碍的控制系统没有意义,必须有着能够将其实现的执行力。阿古斯塔公司使用了大众集团为老式巡航导弹提供推力的AUTO-MR A主涡扇引擎,优化后重22kg,直径30厘米,推力260千克,通过多个分流矢量喷口来进行姿态调整,测试中该样机以200km/h的极速飞行了100公里。伺服系统采用非常简陋的一套动力外骨骼进行支撑,重量和推力集中于骨骼框架而非人体身上,整体使用高碳铝合金支撑,整体设备算上配重块重50kg。虽然达到预期目标但后勤局认为仍需改进,尚有很多欠缺,不过其优异的机动性和灵活的操纵还是给后勤局观察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跃跃欲试的想要自己亲自尝试一下。

    在另一边,更加务实并且有着全面技术积累的欧洲联合航空公司,使用自己为中型快速无人机提供动力的EUED-DMR-3B型改为C型的5级涵道的高密度固态氢混燃涡扇引擎,C型是欧洲联合航空专门为单兵飞行器改良的引擎,相比于阿古斯塔的方案,专业性和针对性更高。直径仅仅25厘米,重22kg,推力320千克。不过由于设计不同,欧航的方案更像是一个飞行座椅,设备全重100kg,所以也没快哪去,极速240km/h,但该引擎特点是油耗很低,这次实验飞行达到了180公里的距离,非极速时,制空时间最少在1.2小时以上。虽然在动力系数上有着绝对性优势,但是相比于阿古斯塔缺乏了太多灵活度。不过换来的是可能更好的防护性能或武器搭载能力。

     按照后勤局一贯的作风来说,估计欧航的胜算很大,但这次并非如此(欧航:一直交方案,竞标没缺席,天天改草稿,选型没赢过。痛,太痛了……)。单兵飞行器本质上,是没有旋翼的一树之高的陆航武直微缩版,提高火力和防护是好事,但对于单兵飞行器来说,又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真正保护其生存性和作战功效的,是其独特的山区作战环境或者各型复杂地段。飞行兵应当在掩体间不断穿梭,而非成了变相的武装直升机,如果在火力与防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会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在新时代武器初速与动能不断提高的环境下,过于低空的旋翼机如果不能灵活在掩体中穿梭,那点体量的防护与火力效率的提升又有什么意义呢?(龙炎、铁卫、天罡看了看手中的武器,点了点头。)山地飞行突击兵需要的不是什么微型武直,而是不断灵活的穿梭于掩体间,发动突然袭击,且打且撤的游击战士,敌人将会如同打地鼠一样面对这些灵活的超低空单位,变得头皮发麻。因此阿古斯塔公司赢得了后勤局陆军装备评估所的青睐,作为单兵飞行器的发展方向。而按照莱茵一贯的风格,参与竞标方,也就是欧航需要提供自己的相关技术,作为配合厂商辅助阿古斯塔完成最终的开发与定型。这也就意味着阿古斯塔可以采用欧航的EUED-DMR-3C引擎来提供动力,当然也包括其他相关技术,这无疑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如虎添翼。

本质上就是低空单人飞行器,如果不够灵活,那么和小型武直有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既然采用了自由式飞行,依靠脑电波直接操控RCS姿态控制喷口进行飞行姿态调整,那么武器系统的开发,就有了新的转机。克虏伯公司、HK公司、FN公司等均制定了不同的配套方案。克虏伯公司主张肩炮方案,来作为武器站的缩水版。比较突出的是一套40毫米榴弹发射器,快速爆发式压制片区步兵。另一种是37毫米长身管电热化学炮,搭载穿甲弹头,由高空发动攻顶攻击,对敌方装甲载具造成较大威胁。FN公司则想要采用一种手持的类似伊甸尼亚的M134 Minigun 三管7.62毫米转轮机枪(什么空中型阉割天罡),这款机枪的弹药初速达到900m/s,枪口动能4000j,射速3000发/分。根据德玛尔公式计算,0米穿深30毫米,500米保持24毫米的穿甲能力。但是这几种方案都被后勤局否决,因为均在空间上占用多,弹药消耗大或者储备空间不足,火力持续性差。

    HK公司则认为,如果是主武器选择,就应该让武器发射器本身手持,后背空间和腰部均腾出空间来做弹药储备,也就是回归步兵本身的火力持续性。HK一开始想要直接提交空降猎兵与空中骑兵师采用的HK-G11A5无壳突击步枪作为武器方案。这款莱茵协约精锐突击步枪可谓是所有枪械迷的梦幻武器。A5型改良了枪械构造,改为发射4.92mm高速锥形无壳弹药,大幅度提高穿甲能力(步枪射钢针是吧)。这种设计在弹头特殊分离处理后保留了正常弹头的杀伤力和停滞作用,侵彻力较强,在穿甲性能上可谓一骑绝尘,在发射的DM43时初速,1300m/s,动能4200j,射速1500发/分,在400米处穿深可达到恐怖的45mm,号称无情钉尸器。当然即便是较高的初速也改变不了这种弹药在400米外精度下滑严重的客观事实,虽然还能保证2.5MOA,但对于飞行兵来说,作战距离的加长是必然的,G11虽然优秀,但仍然无法满足山地部队需要。因此HK公司改良了HK248,这款新锐的改进型战斗步枪,被命名为HK249,德军代号G30R。

DM33B1无壳弹经过前代的失败经验后,稳定性大幅度提升,现如今的DM43B1已经是电击发弹药。
HKG11A5经过A2型的重置设计和A5型的更换电击发套件后,成为莱茵精锐步兵的最佳拍档。当然弱点就是她只是一把突击步枪,仅此而已。

    G30R在开发前,神州的电磁武器小型化还处于构想阶段,同时飞行器定型计划也很早。HK公司认为盲目直接开发电磁武器来提高火力水平未免太过冒险,周期和附带问题都很多,应当从长计议。而电击发、液体装药与等相关前置技术在莱茵协约中较为成熟。因此G30R一开始设计时就绝非而非传统火药步枪或如同g11改良液体燃料步枪,是一款电热化学武器。HK公司为其重新设计了一款7.92毫米大威力的液体燃料子弹,采用电击发大幅度提高技战术指标。G30R步枪的开发目标就是赋予飞行兵和山地部队能够在1600米内稳定的压制并歼灭敌方步兵目标。并对敌方无防护的机械化目标造成有效威胁。该步枪全长1100m,空枪重9kg。默认弹药DM53弹长120mm,弹头长度35mm,弹药初速可达1500m/s,枪口动能50000J。最大穿深95毫米,轻松穿透1.2米厚的C30等级混凝土,2000米穿深仍能达到52毫米,精度保持在0.5MOA以内,5000米维持在1MOA。当然如此庞大能量,即便是HK的资深设计师们都无法抵消其带来的后座与枪口上跳等问题,于是该枪械小规模使用磁场原理进行能量抑制,理论上该枪快速点射时,手感和M16A4区别不大,不需要射手自己频繁调整枪口或是抵消后座。

HK249步枪原本设计初衷是精确射手步枪,后来还是变为战斗步枪与射手步枪的功能兼顾。

   

DM33C1是特化的钢针弹药,极大增强穿透性能和飞行稳定性。而HK429采用的DM53则要兼顾优缺点,在穿甲和远距离弹道上保证平衡。

这款步枪最大射速200发/分钟,拥有单发、双联发和全自动与扳机保险四个模式,保险是直接摁进去的,其余三个模式依靠大拇指拨动切换。弹匣在枪托位置,解开后直接甩开,更换新弹匣即可,比AR枪系换弹慢了仅仅一点点,弹匣容量20发。可以说G30R能够适应各种战场环境,当然警用除外。本身概念在战斗步枪和精确射手步枪之间,类似MK14 EBR战斗增强型步枪的定位。为了完全发挥这款步枪的性能,后勤局为飞行突击兵搭载了阉割版的空军头盔,头盔显示器集成了敌我识别与标记、三通道热成像、自动导航与地形自适应巡航模式、8倍电子通道放大、目标数据链等等,由于考虑到敌方的电子干扰存在,尚未具备自动弹道计算器,但拥有枪口指向标记,用于快速瞄准敌方(从使命召唤变成CS)。而这款步枪的成本控制也十分优秀,后勤局最终决定扩大至整个山地部队的班级射手和排级精射手列装使用。飞行突击兵和排级精射手一样,采用SPOII形态,即安装莱卡第二代LKOK13-14×智能瞄具,具备双通道热成像与14倍智能放大聚焦。而班射手则改为LKOK12B-8×,作为外籍军团同款的改进型,可以在2-8倍进行智能放大。由于莱茵山地部队相比常规部队,射手的下放更加普遍,编制多到离谱。毫无疑问在中远距离对射中,没有人在轻步兵火力中能够战胜山地师。任何步兵在中远距离遭遇他们时,在对射期的伤亡率都居高不下。

HK249集合了早期的高精狙和反器材狙击步枪的优点,以及……缺点,比专业反器材穿透性和杀伤力差,比高精狙准度低(相较于新锐武器而言 岚影刺:看见没,这叫狙)
瞄具普遍装备上述两种,用于在远距离精确射击。自动聚焦放大,非常智能化。当然这份技术是伊甸尼亚开创的。什么?你说自动弹道落点计算?功能有,被阉割了,因为反正都会被干扰。干脆去掉省钱

    防护性上,飞行突击兵由于动力系统在服役前得到大幅度增强,动力达到4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提升至300km/h,同时调整的油耗令飞行兵可以长期浮空作战,不接触地面。原计划的第二代M·U·S·T个人防护装具被更换为轻量制造的纤维化塑钢合金防护服,具备三防系统和15分钟合成氧气。在胸甲与肩甲等强化部位能够相当于40毫米装甲等效,可以无视F1950A3步枪甚至在远距离免疫一些老式机枪,然而其余部位则下滑至20毫米~12毫米不等,所以这不意味着其能够免疫步兵火力。虽然龙炎军的电磁步枪理论上能够在合理交战距离击穿胸甲,不过由于其极快的地面移动速度,恐怕需要一段时间的射击才能命中。当然这套防护设备的作用并不是单纯的作为装甲存在,而是保护士兵的骨骼与身体不会因为推进系统遭受损伤,即便RCS姿态调整喷口装载至身体多个关键部位来缓解局部加速度的g力差值,也不意味着完全解决问题。当然飞行突击兵同样需要长期服用拜耳集团的抗压力药物,以及身体强化药物。好在这些药物都不是被莱茵列为黄色(危险药物)甚至是红色(“不存在的”严禁药物)(大下期预告)类别,作为绿色类别的药物,他们的副作用几乎可以和常规药物一样忽略不计,分别是9900(注意这个编号,均为病毒基因裁剪转化做成的药物(大下期预告))-LA 12 抗冲击强化药物与8942-LQ76  碳化物骨质硬化催化剂。用于解决人体脆弱结构无法承受高速状态的各种问题。(旭日:培养一点灵能潜力不就行了吗?你看我家火箭天使)

    在火力填充上,阿古斯塔公司别出心裁的搞出来个搭载多个RCS姿态调整喷口的“制导手雷”,这个长得像小型水雷的东西利用姿态调整喷口修正自己的下坠航线,具备精确制导能力,一般由头盔的瞄准火控引导。考虑到战场上的电磁干扰能力,基本大多数都采用惯性制导,脱离系统前接受头盔地形测绘设备,进行预定攻击位置的标记,抛出后采用惯性制导,这样对移动目标的攻击成功率就下滑不少。另外为了兼顾反轻装甲目标,该手雷的破片采用重弹丸设计,反步兵效果自然也有所下滑。撒丁共和国的山地飞行突击兵多半都会挂满这种手雷,以进行快速高效的火力打击。但是联邦德国对这种手雷则不大感冒,仅携带三发作为备用。国防军考虑到日益强大的敌方地对空火力,无论是作为学习参考的神州电磁防空系统(磁弩)以极高速度攻击目标,还是苏联大量装备的剧烈高爆钨金属破片防空弹药,或是拜占庭的微波武器,都可能对空中或者软目标造成较大杀伤(牛蛙:我没俯角啊)。为了提高飞行突击兵的生存性,联邦德国则魔改了一套改良引擎系统,并准备了一小罐三氨基联氨合成剂,代替后背的大量手雷挂点。在紧急时刻,可以注入这种极为恐怖的合成剂,瞬间将姿态调整喷口的推力提高数倍,这种推力能够瞬间改变飞行兵的位置,堪比瞬移。以此来脱离来袭敌人或者躲避敌方火力,当然喷口受限较大,这么小的低成本姿态调整喷口经不起长时间使用合成剂暴力助推,一般来说手册上警告只能使用很短的一小段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套系统确实极大增强了飞行兵的生存能力。

    山地部队得到了飞行突击兵的新编制,可谓是在战术上的如虎添翼。这种部队也被要求在战斗群中,被指挥官抽调出来增加战场灵活性。无论是在山地还是模拟器或是其他即将到来的战场中,飞行突击兵在优秀指挥官的调遣下,即便火力较为贫乏,也可能成为敌人非常头疼的存在,只要足够有智慧敢于拉扯,在战术上足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单位语音:

出厂:

燃料加满,准备突击!


选中(地面):

头显上线,系统正常

莱茵步兵中的山地专家

现在我已经脚不沾地了

姿态调整喷口正常

姿势保持稳定

脚下是水波(海面)

瞧瞧,我站在海面上(海面)

不需要游泳的步兵(海面)


选中(空中):

飞行高度保持中

山川或是大地,我们一览无余

空中的持枪卫士

高处不胜寒

步兵无法企及的高度


移动(地面):

引擎开始加力

我的大脑控制着身姿

我们优雅的拂过丘陵

跋山涉水,眨眼之间

贴地飞行

我们激起了浪花(海面)

飞鱼会惊讶我们的漂浮(海面)

轻松翻过波涛海浪(海面)


移动(空中):

飞行模式调整

开始巡航

我们看守着莱茵的山脉

没人预知我们从何而来

阿尔卑斯山脉的征服者

来自的山峦的低空猎人

山地猎兵,移动


移动攻击:

精确射手战备巡航

路上的目标都将遭到突袭

发动奇袭

山地猎兵的先锋攻击

一树之高的灵动杀手

没有地形能够遮挡我


攻击:

瞄准目标

你赌第几枪能命中?

随着几声枪响,敌军就会倒下

我们随风而动

从群山间的攻击

瞄准并弱点区

精确连射

投掷制导手雷(利刃)

引导手雷(利刃)


技能(低空游侠):

起飞!

Rockets in the sky!

(空中火箭队)

Ready to soar

(准备翱翔)

提升高度!

腾空而起!

紧急爬升!


技能(低效飞行):

不存在的单人地效飞行器

紧急下降高度!

贴地飞行!

我们回归山峦

此刻需要超低空

游侠之行


战斗中:

正在稳定射击

山地猎兵正在交火中!

飞行突击行动执行中!

我们的突击让他们搓手不急!

我们是猎人,他们才是猎物!


遭到攻击:

战况不妙!

我们被盯上了!

无法脱离火力!

该死!防空火力!(空中)

遭到敌人防空炮火!(空中)


死亡:

失去动力,我坠落了……啊!!!(空中)

我被打中……要撞上了!!!(地面)

日冕同人 莱茵协约 山地飞行突击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