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电赛自学小指南(控制类)——控制组选手的自我修养(序章)

【字多不看版】
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里面,我会试着分享一些看完就能用的自学具体步骤,和一些走了一大堆弯路之后积攒下来的一点点自学的方法。
如果你想参加电赛,但是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困扰,说不定这些东西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正文】
参加竞赛或者做大创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上课没学过,老师也没讲过的知识,有时候还会惊奇地发现,要用的课外的知识比课内的还要多,这个时候怎么办?
一方面请教老师和学长,一方面就要靠自己自学了。
网上的资料一搜一大把,但是三千弱水,要找着自己正好需要的那一瓢,就得费点功夫了。
自学肯定免不了走弯路,但是如果能够在有引导地情况下快速渡过新手期,开始更深入的探索,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接触电子设计这方面一年多,大大小小的作品也做了一些,虽说没啥成绩,但是跌跌撞撞地也攒了一点点微小的经验。
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里面,我会试着分享一些看完就能用的自学具体步骤,和一些走了一大堆弯路之后积攒下来的一点点自学的方法。
如果你想参加电赛,但是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困扰,说不定这些东西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因为我自己主要做控制题,别的不懂,所以后面提到的所有内容仅限于电赛的控制方向。
另外所有内容都是个人观点,因为自己水平有限,给出的建议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案。
文中的很多观点也肯定有不正确或者你不同意的,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又愿意花时间来和我探讨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随时来找我吧!
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要不要当一名控制组选手,另一个是如何成为一名控制组选手。

准备电赛的过程中培养出的能力其实很多地方都通用,因此也会讲一讲控制组的选手能够参加的其他比赛和其他能做的一些事情。

然后就会进入正题,从零开始,从配齐一套新手装备讲到走出新手村,这个阶段的自学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其实也可以三四天就突击下来)。

入门之后,就可以着手做自己的第一个作品了,在这个章节会给出一些快速组织代码和搭建作品的小技巧,比较常用的参考资料来源,也会阐述一下我自己搭建作品的思路。
当能够独立作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永无止境地提高。
在最后的章节我会就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控制组选手的核心能力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
说是实践方法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是不断做作品而已。
一个控制组选手真正的成长,不是看书看来的,不是看视频看来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靠着一个作品接着一个作品做出来的。
作品做的多了就行吗?也不是,每次做新的一个作品,都要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没有做过的新领域,而且每次的难度都要比之前高一个梯度。
上一个作品简单编程,下一个作品就要想办法建模;
上一个作品用了PID,下一个作品就可以尝试滑模控制;
上一个作品的目标是拿下比赛,下一个作品的目标就可以是发个论文。
......
最后,说一句俗到掉牙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做着有意思,那有条件做作品的时候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不要去管能不能拿奖,能不能加分,能不能有资金支持,玩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想做点小玩意儿的时候,去做就完事儿了!
just do it!重要的是欣于所遇,其他的都只是细枝末节。
当你沉浸在这样的快乐中时,可能在某个调试到身心俱疲的夜晚,蓦然回首,就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然后转念一想“那有如何?”,又兴致勃勃地打了个新的断点。
PS:
最后很感谢有人能看到这里(直接滑到底那种不算!)
可能也许大概我能把计划中的内容全部写完
意思是可能会鸽掉(咕)
然而说了会鸽掉却没鸽,好像也是一种鸽(陷入沉思)
just have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