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三九·至誉无誉

2023-04-11 12:16 作者:圈里人李从嘉  | 我要投稿

元婴文字出处大概率是这一章。这也是道德经最长的一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一在第十章和第二十二章有讲过,当时说是灵肉合一的意思。但那时针对的是人,现在对象扩大后,灵肉合一就显然不太合适了。

从古至今得到一的有:天得到一因此清明,地得到一因此安宁,神得到一因此灵验,谷得到一因此充盈,万物得到一因此生长,候王得到一因此统治天下。

什么是一呢?马上后面几章就要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步,用比较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先天一炁。它混沌一体,无法再做区分,但一分为二就化为阴阳二气,继续生化就变成万物,如同朴散为器。

之前讲抱一说的是,回归自然的状态,也就是道的本源。一生于道,它具有道的特性,同时它又是分化的第一步,是通向道的桥梁。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第一句说的是昔之得一者,也就是已经得一了的。天地自然不用说,本来都是合道的。需要稍微注意一下的是这个神,按照第六章谷神不死的说法,神是创造出谷的神奇神妙的力量,当时说是道,道自然不会得一,那么再细分下去,就应当是道中的有,因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从无到有的第一步是一,有得一就说的过去了。大致把有放在三的位置上,有得一才能够灵验,生化万物。虽然还是怪怪的,但暂时先这么解释。

后面谷、万物、候王就比较好理解一点。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致,表达传达。

蹶,跌倒。

在帛书版中,无以是毋已,意思就完全改变了。

无以就是说不得一,天会裂,而毋已是一直追求清,天会裂。两种意思都说的通,但要是结合上下文的话,好像是后一种意思合理一点。但也还是怪怪的。

还有就是最后一句,帛书版是候王毋已贵以高 ,也跟下文的贵、高对应。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

因此贱是贵的根本,下是高的基础。这就是以前说过的,概念都是相对的。

因此候王自称都是贱称,也就是调和回归一的状态。如果地位很高还继续追求贵以高,那就只能跌倒了。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

这不就是把贱作为根本么?不是么?因此最高的名誉是没有名誉的。

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碌碌,玉石美好的样子。

珞珞,坚硬的样子。

因此不要像玉石、石头一般特点先明,要调和,要得一,回归到一的状态。


【道德经】三九·至誉无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