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56):“e与π(7)——宏观时间”
书接前文,在上篇文章中我讨论了“e”的物理性质——“e”的推导公式实质上是宇宙大爆炸的数学模拟之后,这篇文章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讨论一下宏观时间的本质。
在开始正文的内容以前我先稍微的说明下,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之所以说我将要讨论的东西是“宏观时间”而不是“时间”本身的原因在于我认为“宏观时间”和“微观时间”其实不是一个东西,宏观时间指的是整个宇宙所有的基本粒子的一个大体的、平均的运动和变化的趋势,但是具体至单独的微观粒子时,由于宇宙间源质与能量两种基本粒子的分布并不均匀还有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的影响,所以具体的单个微观基本粒子的变化情况并不总是相同,这也就使得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微观时间与宇宙间所有基本粒子的平均运动规律——宏观时间的表现状况并不总是相同,宏微观时间的不统一性也就是目前量子物理难以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关于微观时间的解释需要等到我说明完空间的基本构成——狄拉克的量子海的本质——可能还包含有一些诸如玻色子、费米子之类的量子——目前公认的基本粒子的物理结构之后再进行说明,总之,这篇文章就先把不需要铺垫完整的空间知识就能够说明的“宏观时间”的本质先说了,微观时间之后再说,嗯,就这样吧,然后之后是本文的正式内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着重讨论了一下“e与π”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论证内容并且从中得到一些与之有关的物理推论,不过这部分东西先暂且搁置一下,让我们重新把目光转回“e与π”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其周长的物理含义的图形,这篇文章将从图形的角度分析“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圆周率”的物理含义。

上图《47》-4中含有一微观最小圆,而红色线则为该最小微观圆的直径,如果直接将该“最小微观圆直径”与“圆周率”相乘,着得到的数形结合图像如下《56》-1:

客观来说,我觉得直接从《56》-1中理解“最小微观圆直径”与“圆周率”相乘说得的物理含义其实非常困难的。
最小微观圆是由三个基本物理单位紧密相连形成的微观层面的圆形,而“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圆周率”你就算是画图也理解不了这到底是个几个意思。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图形的基础存在一点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明过了,宇宙间的空间是相对空旷的,在非常多情况下最小微观圆所含的三个单位的连接都是不够紧密的,它们是容易变形的,并且当且仅当最小微观圆所含的三个基本物理单位中至少具有一个源质时,该最小微观圆才有可能能维持住一个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想要对“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圆周率”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维持住模型的稳定性,要将最小微观圆置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或是构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最小微观圆模型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
事实上,这样的模型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构造过了,下图《56》-2的模型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型,因此我们之后的分析会在该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

通常来说,在微观环境中想要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受力平衡除了维持的图形的各项均匀性——成为一个正多边形而外还需要基本物理单位间密集接触和至少一层的稳定能量覆膜,上图《56》-2的模型刚好就是这样一个符合条件的理想模型。
在该模型中,为方便理解,我用实际上并不存至的紫色辅助线标出了模型中存在的一个稳定的能量覆膜结构,而我又用并不实际存在的红色辅助线标记了该模型中的一条等比扩大的最小微观圆直径(我看了下之前的文章,之前某篇文章中我似乎是画错直径了,所以麻烦以这篇文章的为准,嗯··············),之后再依据该直径画出“直径”乘以“圆周率”所得的圆形(用蓝色辅助线标出),于是有下图《56》-3:

我们可以从上图《56》-3中明显看出“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圆周率”所得圆形——蓝色辅助线标记之圆,其本质是稳定的微观最小圆结构内之内切圆,而我们将该内切圆与结合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以及“e”的物理性质——“e”推导公式模拟了宇宙大爆炸这一本质进行结合然后解读,我们就可以做出如下一个推论:
由于宇宙间存在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所以即便宇宙间的绝大多数基本物理单位都可以在绝大多数时刻里维持其相对位置的基本稳定,但其偶尔也会因为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而发生即为短暂的位移,此时这个蓝色内切圆——“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圆周率”所得圆形就是这些基本粒子——最微观的基本物理单位在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的作用下通常会发生移动的平均移动范围了。
——话虽如此,虽然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可能使得宇宙间的基本物理单位发生相对位移,但其作用效果很短,并且作用效果的强度也通常不大,所以即使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会导致的基本物理单位间发生相对位移,但在相对位移之后这些发生了相对位移的基本物理单位也会在整个宇宙的源质能量引力场的作用下回归原位然后继续维持整个宇宙系统结构的稳定——这就是这个宇宙的常态了。
然后回归这篇文章的主旨——宏观时间是什么呢?宏观时间就是随着宇宙膨胀而扩大的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发生并导致基本物理单位发生相对位移时,那些基本物理单位相对位移的平均最大值的大小,用数形结合和之前所举的例子说明,宏观时间的本质就是蓝色圆——“最小微观圆直径”乘以“圆周率”所得圆形的大小。
随着宇宙膨胀,基本物理单位受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的影响发生相对位移的平均距离极限值也会增大,由此时间也会流逝,宏观时间的流逝方向总是和宇宙膨胀——亦或是收缩的方向同步绑定,宇宙膨胀则宏观时间流逝,宇宙收缩则宏观时间溯回,这样的性质就是宏观时间的性质了。
当然地我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一点是,由于宇宙间源质、能量的分布不均,宇宙间并非所有基本物理单位间的相对位置距离的变化总是同步于整个宇宙间所有基本物理单位间的平均相对位置变化情况,故而宏、微观时间并不总是维持同步,这也就是目前人类在对微观领域进行研究时由于不能维持不同层级的宏、微观时间的同步性,又强行把他们的数据进行对照,因此最终造成数据错误,科学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好了,宏观时间部分的内容我也算是说完了,微观时间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等我说明完空间结构和基本粒子结构之后再说吧,那么就这样吧,嗯,下期见吧,嗯,之后我就去接着写那个“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基本的空间结构的文章吧,说完空间的结构,老实说其实我又有点想去写写我对于生命起源的看法···聊聊神话和古代典籍,尤其是讲讲那个七千年前成书的“无限定性”的“万物理论”好像也有点意思,最近思考和研究了点新的东西,好多好多东西我都忍不住的想要讨论一下我分析得到的结论,说不说我看看情况吧,嗯,就这样吧(x2),嗯,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