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成了大人才能做到的事——《电影 摇曳露营△》监督京极义昭访谈
本访谈为发布在动画资讯杂志《Animage》2022年9月号《摇曳露营△》专门板块上的访谈。
图源:あお 扫描:あめろ 翻译:sivlovski 校对:あお

外景就是线索!?困难的高潮部分构建
——作为您首次担任监督的电影作品,请问在制作上是否有着艰辛的一面呢?
京极 因为制作了很长时间的TV动画,如果是30分钟的话,就感觉很容易抓住类似“大概要在这里设置高潮、为了引向高潮要让故事这样发展”这样的流程。但换作电影,为了变成90~120分钟的长篇,就蛮难抓住类似如何带向高潮、如何让故事结束这样的感觉,首先是在这方面感到了艰辛。
——电影《摇曳露营△》有120分钟的长度呢。
京极 在进行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也会有“这么做下去真的可以吗?”这样不安的时候。其实STAFF阵容也几乎都是第一次尝试制作电影,没有人有亲身感受过电影长度的经历。然而,担任脚本的田中仁老师有制作电影的经验,所以我完全信任田中老师所制作的结构,并以此组合而成了电影的起承转合。结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田中老师确实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摇曳露营△》系列,正如它的片名一样,是一部温和地守护着享受露营乐趣的抚子一行人的作品。因此,在电影中设置高潮片段会不会比较困难呢?
京极 实际上,这是最让我烦恼的地方。电影有着“建造露营场”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个目标最难的就是——如何设置好起承转合的“转”这一高潮部分。
——一般来说,应该会出现阻止抚子一行人行动的反派……!?感觉会变成这样(笑)。
京极 但是在《摇曳露营△》系列里并没有反派,或者说是没有讨人厌的角色呢(笑)。电影中也一样,没有带着恶意阻碍抚子一行人建造露营场的人登场。那样的话就不像是《摇曳露营△》了。是什么障碍阻碍了露营场的建设,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记得这些东西在会议上讨论了很久,挺艰难的。
——结果就是现在电影中这样的情节展开了。
京极 在制作TV动画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到山梨参与外景的拍摄,那个时候经常看到的“东西”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所以就想到了这个点子。尝试在会议上提出这个提案后,被回应道“这个方案好啊!”,因此就有了那样的展开。据当地人所说,这种事情在山梨县经常发生。

想看看五人长大后的样子
——电影是以抚子一行人一起建造露营地为线索展开的,那么这个想法是怎样诞生的呢?
京极 契机是TV动画中所描绘的长大后的抚子等人的样子,虽然那时仅仅停留在抚子等人的想象之中,“真想看看稍微长大一点的五人的样子呢”这个想法便萌发出来了。“那么,长大成人的抚子和凛她们,会进行什么样的露营呢?”我考虑了很多,比如在日本全国巡回露营,或是去海外露营,这既像是电影的展开方式,也是“有可能的未来”……但我觉得这是对TV动画过分的延伸,对抚子她们的成长也没有什么意义。
——可以说只是露营的规模变大了而已。
京极 高中生的抚子她们做不到、只有长大了之后才做得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建一个露营场怎么样呢”这样的点子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以前作为露营场的顾客的抚子她们,如今变成了建造露营场的一方。如果将视角从用户一端转向制造者一端,与露营地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一定会有和高中时代大不相同的发现与感受。如果把由此而发生的故事写下来的话,那么我想大概是可以拍成一部电影的。
——视角的变换所带来的新的感受是什么呢?
京极 比如说、刚刚成为社会人的凛,在地区情报杂志进行编辑工作,不知不觉中被刈谷前辈所关注了。凛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内心的矛盾,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种种事情吧。
——刈谷就是那位留着蓬蓬头的前辈编辑吧。
京极 就是他。本来印象中《摇曳露营△》成年粉丝就很多,所以我想描绘一下与粉丝们年龄相仿一些的凛她们所感受到的工作上的困难。从只有高中生才能描绘出的可爱,到只有成为大人才能描绘出的从工作中引发的共鸣——努力工作,在这之中产生烦恼、抗拒,亦或是被支持的凛她们的样子,如果能由此产生共鸣、得到快乐的话那便最让我高兴了。
——从《Animage》的角度来说,因为工作同样是杂志编辑所以也有很大的共鸣呢(笑)。
京极 那样的话我很高兴(笑)。虽然这么说,但并不是要把“长大成人”的抚子一行人这样的印象完全推出去。基本上果然还是和高中时代一样、以建造露营场时快乐的样子为主。回顾一下我自己的经历,二十多岁的时候内心和高中时代相比并没有很多的变化呢。在公司工作的时候,确实是表现出了长大成人的样子,但内心深处还是没什么变化。抚子、凛、千明、葵、惠那五个人聚集在一起,应该还是和高中时代并无二致地玩得很开心。并不是在描绘中强调“长大成人”的五个人,而是在故事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与以前并没什么变化的五人,能做到的事情稍稍扩展,也能一窥有点掌握了成年人思虑的样子——描绘的是这些东西。

抚子和凛的“发现”是什么?
——作品中长大成人的抚子和凛,你认为她们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呢?
京极 想要说明这个还挺难的……就拿抚子来说吧,她是那种做什么事都能乐在其中的孩子。她对各种事情都抱有兴趣,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以积极的情绪享受。这样的她长大成人后,成为了户外用品店的店员,站到了把自己所体验到的快乐传播给其他人的立场之上。
——抚子在面对女高中生客人的时候,会一边回想着自己开心的回忆一边提出建议呢。
京极 那个场景是那样的,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抚子和凛一起去山中的温泉的时候,回顾至今为止建造露营场的场景也是那样的。我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着,只有经历过时间流逝、长大成人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到底在哪里呢?最后我觉得这种东西还是在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下一代的过程中才存在吧。
——在建造露营场的过程中,“抚子发现了自己对于那些将要体会到露营乐趣的人所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所谓伴随她成长过程的看点吗?
京极 这方面要是说了就剧透了,还是想让大家亲身在电影院看了之后再有所感悟。但是,挑战建造露营场的抚子她们五人,切实地有着想要持续下去的动力,在电影里设置了有关这份动力是什么,以及注意到此物的她们,意识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场景。还请各位一定要在大银幕上见证这些。
——可以谈一谈关于凛的事情吗?
京极 如果说抚子那边的看点是“发现想要传给下一代的东西”,那么凛这边的看点便是“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凛在杂志的企划会议上提出了“让女性想去的时尚咖啡店特辑”的提案,结果被驳回了。
京极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即便在很努力地工作,也会为“我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我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而苦恼吧。这并不是讨厌自己现在的工作,在凛看来,现在的工作就是自己想做的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才会在工作上努力,却总是不太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尝试去做和本职工作不同的事,视角就会有所变化,就会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或许就是这样啊”。凛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请一定要看看那个部分。

执念和怨念(!?)的放毒部分
——提到《摇曳露营△》系列,就会想起那些深夜放毒的场景,在电影里这方面也很到位呢(笑)。
京极 电影里头有鲑鱼墨西哥卷饼,还有螃蟹,这些都是原作者Afro老师的创意。在脚本创作的阶段商量道“想在这个情况下做出料理”,这时候Afro老师就会回答道“那么这样的料理怎么样呢”这样的反应……
——每道菜都是Afro老师的主意呢。
京极 Afro老师在料理的选择上十分敏锐,每一次都能有崭新的创意。实际上这次的时候,如果我说“在寒冷的地方吃料理的时候,我感觉火锅之类的不错”,那么他就会回答“有双层结构的鲑鱼火锅不错”(笑)。
——在西式的鲑鱼汤之后,没想到还会出现石狩锅(笑)。
*石狩锅:北海道的一种传统美食,可以将整条鲑鱼完全利用起来,因出自盛产鲑鱼的石狩川而得名。
京极 同时做出两种火锅的想法,我自己应该是想不出来。我想果然这就是Afro老师的世界,或者说是老师创新的地方。
——螃蟹火锅的场景时间很长,深深感到在这上面有所讲究。
京极 对螃蟹近乎偏执的描绘,原因可能是吃不到螃蟹火锅的STAFF们所产生的愤怒和悲伤吧(笑)。我自己当然也亲自做了螃蟹火锅吃。因为用的是很贵的螃蟹,所以本来是可以做很多的,但最后是我和少数同事们一起吃了……没有吃到的STAFF就说,“明明画了螃蟹火锅的场景,但终究也没吃到螃蟹啊!”(笑)
——那还真挺难过的(笑)。
京极 反响也很显著。“螃蟹壳的颜色不对”“这里是螃蟹肉的颜色,这里是螃蟹味噌的颜色”,每到工作高峰期的时候,修正指示就会飞舞而至,最后画出来的东西看起来越来越好吃。
——这就是执念和(没吃到的STAFF的)怨念汇聚而成的作画啊(笑)。
京极 其中,在米饭上放上蟹肉,再在蟹肉上面放上蟹肉味噌,再淋上酱油……这样的吃法,是负责分镜的STAFF在分镜的一角写的“这个吃法绝对好吃,是我最喜欢的吃法”(笑)。但在脚本里面,对应的地方只写了“安静吃螃蟹的大家”。
——那个吃法看起来真的很好吃。
京极 实际上,在回收分镜的时候因为有“还有这种吃法吗?”的疑问,所以实际做了一下,真的特别好吃。我很推荐这个吃法,真的很不错。
——除了食物方面,在电影里还有很多新发现。
京极 确实如此。不只是螃蟹的新吃法,通过露营场的建设抚子和凛发现了什么,在意识上有什么样的变化,我想电影在这些方面能让大家都有不同的解释和发现。如果观看的人和时间点不同、体会也能有所不同的话就太好了。在学生时代看和进入社会后看的时候、印象能够有所不同,希望能成为这样一部可以长时间享受的电影。

往期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