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范儿的《小丑》好看吗?!

在超级英雄电影上屡屡失手的华纳与DC,凭借这部新鲜出炉的《小丑》咸鱼大翻身。本片由菲尼克斯出演小丑,口碑爆棚,轻松拿下威尼斯金狮奖,北美上映后疯狂吸金,主演也凭借此角色拿到了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可谓是一扫DC漫改电影的低迷,取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让DC迷们扬眉吐气。

丑爷(joker),作为"老爷"(batman)一生的对手,堪称DC漫画的第一反派,受欢迎的程度比许多超级英雄还要高。此番一登场,就让DC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难怪有人说:DC电影的大旗,全靠老爷与他的后宫们(哥谭众反派)在苦苦支撑。
唉,其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电影版《小丑》,完全独立于DC电影宇宙之外。
实际上,除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与背景设定外,电影与漫画角色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影片完全在讲述导演心中的故事,表达其对社会的思考。比起商业片,它更像作者电影,散发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这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阶级对立严重的哥谭。底层民众在生存线上挣扎,富人们在自己的豪宅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肮脏的街道,绝望的气氛,笼罩着这座城市。贫穷滋养犯罪与暴行,哥谭秩序几近崩溃。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主角亚瑟饱受精神疾病困扰,丢掉了"扮演小丑"工作,而梦想的笑话演员之路,却又走不通。备受欺凌的他,被整个社会一步步逼疯,最终成为了"混乱邪恶"的代表——小丑。

"社会批判"型的电影,历来被各类奖项所青睐,也最容易成为人们眼中的经典。此类故事,无形之中为影片增加了美誉度。
那么影片的质量如何?
小丑起源的设定,本片借鉴了阿伦摩尔的漫画名篇《致命玩笑》。即:一个普通人被逼疯,他只需要经历"糟糕的一天"。在此基础上,导演通过对贫富矛盾的刻画,加重了小丑崩溃之路上"社会压力"的比例。但男主亚瑟不是普通人,他本身就患有精神疾病。亚瑟被逼疯的过程中,许多遭遇与他疾病无法分割。这就让其蜕变之路不具有普遍性,观众无法感同身受,大大削弱了戏剧的张力。

平心而论,若褪去漫画角色的外壳,用凡人作为主角,此类故事并不少见。在西方,这就是恶劣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恶人恶行。在东方,那就成了"逼上梁山"。没了丑爷自带光环,靠这种老故事套路,影片还能获得金狮奖吗?
这部电影纯属是戛纳影帝菲尼克斯的独角戏,他将饱受精神疾病之苦的亚瑟演活了。形象上,亚瑟骨瘦如柴、佝偻身形。表演上,将前期的情绪压抑,崩溃后的癫狂释放,一正一反两个极端完全展现出来。可谓是新一代小丑的代言人。

影片两段亚瑟以小丑装扮独舞之时,仿佛丑爷附身,一下子打通了两个次元。荒诞、扭曲、歇斯底里等丑爷所独有的气质,在菲尼克斯身上展露无疑。

小丑这个角色最具发挥空间,不同的演员可演绎出各自精彩的版本:
奥斯卡影帝尼科尔森,在蒂姆沃顿的《蝙蝠侠》中,演出了小丑的疯癫与怪诞。
希斯·莱杰的小丑极具邪典气质,在诺兰的《黑暗骑士》中精于计谋、杀人诛心,千方百计逼蝙蝠侠就范。
卡梅隆·莫纳汉在美剧《哥谭》中的年轻版小丑,那与生俱来的反社会人格,独树一帜。如今,小丑家族,又增添了新的经典。

对导演、编剧们而言,小丑亦是珍宝。有追求的大师们,利用其架空的社会背景,将各类"社会演化理论"推演到极致,从而彰显出其自身的逻辑谬误,输出自己的世界观。

整部影片十分压抑,直到结尾,情绪也没能完全释放。如果想看一部酣畅淋漓的爆米花电影,此片绝不是你最好的选择。出门左转找漫威,这方面DC绝不是你的首选。
但如果您可以静下心来,跟随者导演的镜头,一起见证从亚瑟到小丑的蝶变。此片绝不会辜负你,但它还达不到"神作"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