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锤视频文字稿】告别混乱的极简清单(数据、设备、社交、物品、信息、工具…)
注:本专栏为极简清单视频的文字稿,若无耐心看完视频,则可通过专栏快速了解相关内容。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引发思考,希望这条内容,能够引发你的思考,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极简清单》视频:


不知道你是否像我一样,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感觉自己越来越混乱。
很难静下心读完一本书,也没有耐心看完一部电影。
每天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但其实重要的事没几件。
不断接收着混乱不堪的信息、思考着混乱不堪的问题、制定着混乱不堪的计划,以及居住在混乱不堪的家里。
为了改变自己的混乱状况,我在总结了导致自己混乱的因素后,为自己制作了一个极简清单,在将清单中九个维度进行极简后,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秩序感。
如果你也感到自己的生活有种混乱感,不妨试试这九个维度,也许可以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
1. 数据极简
我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把需要极简的数据分为了“音乐”、“收藏”、“记录”和“文件”,然后针对使用场景和需求,将它们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删除,以及统一命名,现在我每接收到有用的数据信息时,都可以第一时间做好分类整理,各个平台的数据库都整洁且有条理,给我带来了极大舒适感。

2.设备极简
这里的设备指的是具有储存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
首先,对设备进行一次深度清理,删除不需要的文件、卸载不常用的软件,让设备时刻保持界面简洁与内存充足。
其次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无用的内容及时删,暂时有用的内容过阵子删,重要的内容周期性进行整理与备份。这样就能时刻保持设备的整洁性。
同时为每个设备规定一个使用场景,让一个设备只干一件事。
通过规定使用场景,可以大大减少电子设备娱乐化的使用情况,让工具回归工具。

3. 社交极简
定期清理社交圈,不刻意社交、不沉迷社交、不以好友数量界定社交质量、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真正重视和重要的人身上。
远离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快、空虚、沮丧、不满的负面人际关系。
增加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帮我们成长的正面人际关系。
减少在社交上的注意力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

4.物品极简
扔掉不需要的以及会给你带来混乱的东西,购买真正需要,且能提升幸福感的东西。
养成随手整理的习惯,时刻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让每个物品都有一个它固定的家。

5.信息极简
信息不等于知识。
在明确自己的兴趣与目标后,把每日获取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使其成为概念统一的信息库。
在不断学习和吸收后,你对这个概念或主题的思考会越来越多。
当把碎片化信息变成了结构化知识后,碎片信息就再也不会过多占据你的大脑了。

6.欲望极简
清空自己的内心,减少不必要的欲望。
减少对非必要产品的欲望,就更能享受你所拥有的每一样物品的美好。
减少对结果的欲望,就更能体会当下通过努力一点点朝目标接近的过程。
欲望只会产生焦虑,而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专注当下。

7. 工具极简
选择一个真正能帮我们简化流程以及更好思考的好工具,而不是当下流行的工具。
不要因为别人都说好所以你就用,也不要因为别人都在用所以你也用。
在自己需要的领域,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具,通过思考和刻意练习把它用好,比不断尝试一万个工具都更有效。

8. 生活态度极简
确定自己的生活态度,以此为出发点去设计自己的生活。
数量不要太多,选择一两个最核心的就好,然后在生活中贯彻到底。

9. 目标极简
比起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更重要。目标不要太多,数量不是目的,聚焦才是目的。一旦目标简单到不用你每天思考、提醒和回想就能时刻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即便没有列计划,你每天做事情也一定是在推动你向目标前进。

由于这是针对我自己自身现状所制定的清单,所以不一定适用所有人,一定不要死搬硬套。它只是帮大家发散思维的一个工具,大家还是认真思考让自己感到混乱的因素有哪些后,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规划,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流程。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摆脱生活的混乱,拥有更惬意的人生。
万物皆可学习,我是努力戒咕的coco锤,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极简思考 & 下期预告】
近年极简盛行,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好像成了大众追捧和向往的生活方式。
极简本身是一种行为,但在社会的宣扬和放大下它却逐渐成了一个社会化标签,人们开始对它有了刻板、模式化的印象:简单的服装、少量的物品、空荡的房间、以及时刻挂在嘴边的断舍离。
然后,人们开始以这样的刻板标准,去评价他人,去给他人贴标签。
就像我们读书时,所有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与之偏离的,便都是错的。
但我们所关注的这些“极简”,都只是些停留在外部呈现的“表象极简“,真正的极简内核,却鲜少有人关注和提及。
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开始深思到底何为极简、为何会有极简、以及极简的本质是什么。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极简并非是”表象的干净”,而是“内在的平静”,是乔布斯说的“你本就一无所有”,也是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无限心的安顿。
所以,撕下人为给极简贴上的那些“标签”后再观察整个社会,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社会中的“极简人士”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甚至,有些之前被我们判定为“极繁主义”的人,反而可能是更深层次的极简主义者。因为只有拥有一颗足够平静、充实和热爱生活的心,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妥善处理好那么多物品、由衷地喜爱它们、将它们管理得井井有条、赋予意义。
所以下期内容,就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极简的本质进行探讨,分享我对于极简的看法和思考,希望可以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现象,而非盲目追随。
我们下期再见。

关于今年的目标 & 后续计划(努力不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