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借由人类表达她自己 | 海德格尔

当人类诞生语言的刹那,
我们将感知世界的方式完全转变。
所以,
今天我们一起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人类语言”,
以及汉语言对我们的影响。

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
通常来说,学界认为语言是一套符号工具系统。
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langue)是从说话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系统(抽象),而说话(或者称:话语/言语)(parole)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具象)。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者话语之中。
每一句言语可以作为一种说话的行为,这种行为的“产出”就是一句话,无数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产品的总和,构成“话语”。语言正是人们事后从“话语”中抽象出的规则系统。
因此,语言独属于人类这样一种高级的动物。
由于我们比其他动物更聪明,所以我们具备将词语变成符号与印记的能力,经由这种天赋,我们便可以给外部事物贴上一个个标签,将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定义、区分并解构。
我们继而使用逻辑将这些符号组织在一个句子里边,用海量的句子来保存并传达信息和知识。
其实语言不仅仅只是工具,它本身远比工具更加宏伟。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9 26-1976.5 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以语言之家为家。
他认为:语言是人与生俱来就存在于其中的东西,人就在语言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人只能存在于语言之中,人也只有在先在于他的语言的引导下,才能理解自我和世界:语言预先给他规定了视野,引导着他的眼光,为世界赋予了意义并为世界(万物)命名,正是语言,使世界成其为所是,使万物成其为所是,语言对于人,就像他生息于其上的大地,就像他须臾不可或离的家园。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语言中,所以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因为动物没有语言,所以动物没有世界,只有环境。
人有语言,于是在我们内部一个世界便产生出来。
大地、山川、星辰、河流便得以统统向人呈现出来,
这能够让万事万物,
甚至整一个宇宙向人类呈现的原因很简单
——人类已经在语言中了。
人对世界的基本理解都是在语言中的理解,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所形成的基本生存情感,也是在语言中形成起来的生命情感。
人所形成起来的人生态度,也是他的母语带给他的。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
只要汉语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母语,
我们就仍然在中国思想中。
因此,
我们仍然是中国人,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汉语中,包含着一脉相传至今的历史沉淀与高远深邃的思想智慧。
也正因为汉语言文学的存在,
我们得以体悟其中妙趣横生的人生态度、生命情感与世界观。

当一个民族的语言消失之时,也是是一种世界理解框架的消失。
这种连锁反应会导致生命情感特征的消失。
这也就是为什么,
我们不管怎样向西方学,我们仍然是中国人,
无论我们吸收多少西方的哲学与文化,我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有自己的特色。
这根源就在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