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立省千元培训费,五个操作教会你核算碳足迹!附32项标准汇总

2023-07-26 13:51 作者:碳中和资料库  | 我要投稿

确定产品碳足迹是减少企业碳排放的第一步!产品碳足迹核算究竟该怎么做?今天这份核算教程一定不要错过!

本文深度解析了产品碳足迹核算五大步骤:

1、确定核算对象与功能单位

2、过程图绘制和系统边界确定

3、现场数据与标准数据收集

4、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工具

5、数据质量及不确定性分析

为帮助企业更清晰的对自身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算,我整理了32项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包括16项地方标准、10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协助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产品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化,并找出减排机会。

资料:

立省千元培训费,五个操作教会你核算碳足迹!附32项产品碳足迹标准汇总

下载全套资料,请在后台回复“0726”,或点击上方资料,查看下载方式。


01

产品碳足迹实用标准

目前在产品层级主要的国际标准主要有三个。

《产品碳足迹必备教程:PAS2050标准解读!附66页培训PPT》

《GHGP: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企业碳核算标准!附标准原文、使用教程》

《实用标准!产品碳足迹量化指南-ISO14067》

今天跟大家分享32项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包括16项地方标准、10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


可能有的朋友就要问,既然有了国际标准,

那为什么还需要这么细分的标准呢,到底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标准?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两个问题:

因为对于某些特定行业或地方,可能存在特殊的需求和限制,如电器电子产品,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进行补充和细化。

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地方标准:

如果所评估的产品或服务仅在某个特定地区销售或生产,则可能需要采用该地区的标准。

例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与能源供应、交通或废物处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这些都会影响碳足迹计算。


2、行业标准:

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可能需要采用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更好地反映行业特定的过程、材料和技术,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方法。


3、团体标准: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组织或团体可能会开发自己的标准。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会与其他公司合作,以开发行业内的共同碳足迹计算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是基于国际标准的,并包括特定行业或组织的需求和要求。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标准,都应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并遵循相同的计算和报告原则。

以下为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具体步骤:


02

第一步:确定核算对象与功能单位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碳足迹计算的对象单位,如一个茶杯、一部手机等。

但为了保证目标单位的准确性及可比性,还要将这些日常描述的对象单位进行细化,如一个500毫升的玻璃茶杯,一部使用时长为1000小时的手机等。准确定义产品的功能单位,就是这一步的内容。


在确定功能单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产品的主要功能:确定产品提供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例如,对于电子产品,功能单位可以是每个设备的使用年限或每个设备的功耗。

2、使用者需求: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以便将功能单位与用户需求相匹配。例如,对于食品产品,功能单位可以是每个食品单位的营养价值。

3、可比性:功能单位应该具有可比性,即不同产品之间可以通过功能单位进行比较。确保不同产品的功能单位在数量上或效用上是可比的。

4、实际可操作性:功能单位应该是实际可操作的,易于测量和计算。同时,功能单位应该能够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准确地评估其碳足迹。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适当的功能单位对于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一个衡量产品碳足迹的基准,还有助于识别和评估碳减排的潜力。


03

第二步:过程图绘制和系统边界确定

关于过程图的绘制,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在产品生产的时候会有许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会有许多输入项,如各种原材料、各种能源等;每个工序也会有一个或者多个输出项,至少会有目标产品或者中间产品,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副产品,以及废水、废气或者固体废弃物。我们将所有工序的输入项和输出项全部画出来,就可以得到产品的过程图。

这一步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过程图绘制来描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经历了哪些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分别都排放了哪些温室气体。这个过程图实际上就是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数据模型。

第二个目的是确定数据核算的边界,因为过程图在绘制过程中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为了计算的可操作性,我们需要明确计算的边界,这个边界最终也是通过过程图来体现的。

以下是这两个步骤的简要说明:


1、过程图绘制:

识别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确定产品从原材料采集到废弃处理的所有环节和过程。

首先要考虑根据产品类型选择这个过程是从摇篮到大门还是从摇篮到坟墓。所谓从摇篮到大门就是指产品的碳核算到该产品走出工厂为止,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非终端消费的产品,如各种原材料及手机、电脑等复杂产品的零部件等。

而从摇篮到坟墓则除考虑原材料生产和运输的排放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及废弃阶段的排放。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消费端的产品,如手机、电脑、汽车等。


绘制流程图:将每个环节和过程以图形方式表示,并标注它们之间的关联和顺序。使用符号、箭头和文字等来清晰地描述每个环节和过程的输入、输出、能源消耗、排放等关键信息。


2、系统边界确定:

确定边界范围: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系统边界对该产品的碳排放计算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需要慎重划定系统边界。确定产品碳足迹核算的边界,即哪些环节和过程应该纳入考虑,哪些可以被排除在外。边界可以根据组织的目标、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等因素来确定。

根据PAS 2050关于系统边界的介绍,应当首先考虑以ISO 14025制定的某个产品的种类规则的系统边界为我们产品的主要边界。

当然,对于一些强制性的产品碳足迹规则如PEF,通常会给出特定产品的系统边界,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指南划定的系统边界来计算产品碳足迹。

考虑直接和间接排放:确定边界时,需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直接排放是指与产品制造和使用直接相关的排放,如能源消耗、废物处理等。间接排放是指与产品生命周期其他环节相关的排放。

考虑上下游环节:边界确定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上游和下游环节,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这样可以全面评估产品的碳足迹,并避免将责任转移给其他环节。


04

第三步:现场数据与标准数据收集


在完成过程图的绘制和系统边界的确定后,为了确定每个过程的碳排放,就需要进行每个过程的活动水平数据收集。

在我汇总的32项产品碳足迹标准中就包含了相关因子及排放参数,大家可以直接下载使用。


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收集方式与组织层面上的数据收集方式有较大差别。它以过程图中每外单元过程为数据收集的最小单位,然后收集每个过程的所有物质、能量及排放的输入项和输出项的所有数据。

这里就涉及第二个问题:排放数据的获取。

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整个过程短则三四层,长则数十层。我们不可能每一个环节都到厂家收集一手数据。

比如一罐饮料,为了获得铝罐数据,可能需要到生产铝罐的厂家收集,再往上找到生产铝锭的厂家收集数据,直到最终找到开采铝矿的厂家收集数据,这样做是毫无效率的。

所以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需要先引入两个概念:初级活动水平数据和次级活动水平数据

1、初级活动水平数据:又称为一级数据或现场数据。它来自组织所拥有、运行或控制的那些过程中实际产生的数据。比如前面提到的一罐饮料,它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应包含在系统边界内。而这些碳排放数据是应由工厂直接提供的、只适用于该工厂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级数据收集范围:

原材料消耗: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可以通过查看公司内部的采购记录、库存管理系统或与供应商沟通来获取这些数据。

能源使用:收集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能源消耗数据,如电力、燃气、蒸汽等。可以通过查看能源账单、设备能耗记录或与能源供应商联系来获取这些数据。

运输方式:了解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运输方式和距离。可以通过查看物流管理系统、运输合同或与物流供应商沟通来获取这些数据。

废物处理:收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种类和处理方式。可以通过查看废物管理记录、环保报告或与废物处理服务提供商联系来获取这些数据。

数据调查问卷:设计并发送数据调查问卷给相关的部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收集必要的数据。问卷可以包括问题有关原材料来源、能源使用、运输方式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初级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次级活动水平数据:又称为二级数据或背景数据。理论上,凡不是来自特定现场的数据,都可以称为次级数据,如文献数据、估算数据等。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次级数据通常来自政府发布的权威数据库。

中国目前尚无官方认可的数据库,目前全球最常用的数据库为瑞士Ecoinvent中心发布的数据库。


常见LCA数据库

在确定次级数据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地域代表性:即选定的次级数据是否能更好地反映当地的排放情况。比如钢材的次级数据,一个代表欧盟的平均值,另一个代表中国的平均值,还有一个代表钢材生产所在省份的平均值,那么钢材生产所在省份的次级数据是优选项,其次是中国平均值,最后才是欧盟平均值。

时间代表性:即选定的次级数据是否能够代表当时的排放水平,年代越久远,代表性也就越差。因为一般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太大,更新一次是个大工程。

技术代表性:即选定的次级数据是否能够代表对应产品的生产技术。我们仍然以钢材来举例。钢材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流程炼钢,这种技术是从铁矿石冶炼开始到最终钢材成品的生产;另一种是短流程炼钢,这种技术是从废钢冶炼开始到最终钢材成品的生产。虽然最终的产品外观都一样,但前者的碳足迹是后者的四倍以上。

数据权威性:即选定的次级数据是否能够得到报告对象或者利益相关方的认可。权威性是相对的,欧盟的数据库放到中国不一定就是最权威的,同样本地的数据也不一定能得到欧盟的认可。


05

第四步: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工具


接下来正式进入碳排放的计算环节,一般在进行产品碳足迹计算时都会借助软件。

完成数据收集后,就可以进行碳足迹计算了整个过程图的每个过程并非只有一个输出项,可能涉及副产物或者循环的程,所以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并非像组织层面的碳排放计算一样对每个过智简单的相加。一般情况下,产品碳足迹的计算需要借助专门的计算软件来进行。

我之前发布过碳足迹Excel自动计算表,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收集数据来计算、管理、报告其企业的碳足迹,将数据输入碳报告工具,可自动出结果。


通过软件计算碳足迹时,首先录入产品的功能单位;然后绘制产品的过程图及划定系统边界。这一步在软件中通常称为建立LCA数据模型。完成数据建模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好的初级数据和次级数据进行数据录入了。

通常对于次级数据,这些计算软件都是自带的,所以只需要在软件的数据库中选取。

不过,一些数据库是绑定自己的碳足迹计算软件一起售卖的,不单独出售数据库,如果我们想要使用该数据库中的数据,只能在这个数据库自带的软件中进行碳足迹的计算。


常用碳足迹计算软件


06

第五步:数据质量及不确定性分析


为了确保所使用的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我们需要做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常用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数据源可靠性评估、数据采集方法评估和数据验证等。

在进行数据不确定性分析时,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估和量化数据的不确定性。这可以帮助识别出哪些数据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并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敏感性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识别出哪些因素对产品碳足迹的影响最大。通过调整这些敏感因素的值,可以评估其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最后,参考文献回顾也是产品碳足迹核算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和文献,可以了解到先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以及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发现。这可以帮助核算人员更好地理解产品碳足迹的背景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综上所述,产品碳足迹核算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来源选择、数据收集、数据质量评估、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参考文献回顾等。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可持续的产品选择。


立省千元培训费,五个操作教会你核算碳足迹!附32项标准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