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个人鱼类记录(53)霍氏食蚊鱼
霍氏食蚊鱼/ Gambusia holbrooki(外来物种)
英文名为Eastern Gambusia,原产于北美洲的物种,大名鼎鼎的食蚊鱼属的一员,食蚊鱼以对环境高度适应性从而入侵至世界各地淡水环境而闻名,我国的淡水水域也正在面对食蚊鱼大肆入侵的状况,国内的食蚊鱼一般为另一个种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同样也是臭名昭著的入侵种类
霍氏食蚊鱼原产于北美洲,常见于北美东南部以及墨西哥东北部的热带/亚热带淡水水域中,和食蚊鱼一样,它们也被广泛引进到世界各地,例如南欧和澳洲,澳洲在1925年为了遏制蚊子数量防止传染病,从而将它们引进到了澳大利亚,然后澳洲人就后悔了,作为入侵物种专业户,霍氏食蚊鱼不仅没有特别有效的控制住蚊虫,反而疯狂的在澳大利亚水域扩张,以飞快的速度占领了整个澳洲大陆的所有州的绝大多数淡水流域,强悍的是,1991年,塔斯马尼亚州北部Tamar河流域周边的一个农场水塘首次发现了霍氏食蚊鱼,这说明它们穿越了巴斯海峡,从大陆跑到了隔海向往的塔州,目前它们已广泛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北部,霍氏食蚊鱼对各种环境条件都极为耐受,它们可适应0至38ºC的水温,或是溶解氧水平极低,面积极小的水体以及从有盐度的汽水河口中生存,因此大量的食蚊鱼占领着澳洲河道湖泊压榨着类似生态位的生物的生存空间,从而对例如虹银汉鱼,南乳鱼等当地小型原生鱼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霍氏食蚊鱼在悉尼的淡水流域中也同样是无处不在,不管是淡水河流,人工湖/池塘还是微咸水交界处,只要走到河边往下看或许就能看到它们在水中大群活动,可以说是有淡水的地方就有它们,在悉尼西区的一些池塘小湖中,水里除了食蚊鱼和鲤鱼以外几乎就没有别的鱼了,场面很惨淡


霍氏食蚊鱼身形体色和食蚊鱼基本差不多,雌性的腹部较大较圆,因此又名大肚鱼,雄性比雌性小很多,臀鳍特化出一条很长的生殖孔,尾鳍为圆形,其身体背面往往为绿色至棕色,侧面是偏灰色,腹部偏白色,臀鳍上方有个较大的深色斑点,发色个体侧线附近还有淡淡的蓝色,其实还挺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