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大音希声

高考模拟作文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
一
把美育理解为“升学加分走捷径的手段”,实则是对美育的狭隘理解和错误认知。试看,在众声喧哗的社会里,浮夸猎奇的病态之美沉渣泛起,虚伪矫饰的造作之风大行其是,妍媸颠倒的丑行闹剧屡见不鲜……这时候,难道我们还不需要重新审视美育的功能和目的吗。
美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吟风赏月赋诗作画的技能教育,相反,它是关乎涵养德行树立价值的人生观教育。从孔夫子呼吁“依于仁,游于艺”,到蔡元培先生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再到如今提倡的“五育并举”,我们一直都是站在塑造心灵、培养人才的高度来审视美育。一个经历美育熏陶的人,一个欣赏美、追求美的人,才懂得在迢遥悠远的时光长道上欣赏沿途的美丽,才可以在阴沉晦暗的人生云霭下翘望绝美的星光,才能够在逼仄琐细的生活罅隙里追寻生命的美妙。心中有美,昂首前途光芒万丈;身处井隅,放眼周遭各有其美。

二
家长们,或许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领略哥德巴赫猜想等科学奥秘的玄妙,但如果他能为朝暾夕月大漠长河的自然之美而驻足留连时,我相信他的生命是有趣的;或许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像莫扎特般天资卓越惊才绝艳,但如果他能为罗大佑《童年》歌曲里的纯朴真挚之美而欣然向往时,我确信他的生活是明亮的;或许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成为如钱学森一般的蜚声海外的科学巨匠,但如果他能为《诗经》的真淳质朴之美而神往迷恋时,我坚信他的心灵是丰盈的……是啊,一个懂得美、热爱美的人,即便生如蚁,渺如尘,他也一定包含着如葵花般热烈绽放向阳生长的心灵。而这一个个丰盈明亮的灵魂,便离不开美育的滋养。

三
据说,达芬奇在创作绘画时,既不排斥科学理性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同时也融入了感性热烈的情感思索。同理,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沦为纯粹理性的计算、机械冰冷的推演,而是更需要培养出柔韧如丝、温润如玉的心灵,培养出知美尚美、热爱生活的灵魂。因此,在学生的成长途中,又怎么能缺少了生动感性的美育的滋养呢。

四
缺失美育的教育是不健全,是畸形的;丧失追求美的能力的个体是无趣,是悲哀的。试想,一个对机械冰冷的科学理性推崇备至,却对《黄河大合唱》里歌诵的崇高壮美无动于衷的人,会是我们所渴求的栋梁吗;一个对浮躁喧嚣的名利泥潭趋之若鹜,却对《诗经》里吟唱的质朴之美弃如敝屣的人,会是我们所追寻的人材吗;一个对远邦异域的外国文化奉如圭臬,却对唐彩宋瓷里深蕴的文明之美嗤之以鼻的人,会是我们所培育的时代新人吗……
诚如夫子所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以怡情,乐以养性,以美炼心,以美树人。美的教育绝不会是华而不实金玉其外的点缀,它是描摹精彩生活的彩笔,它是涵养丰盈心灵的助推剂,它更是育人化人、培养人才的基础。一个欣赏美、追求美的青年,才懂得在厚重坚硬的生活铁屋下静候美好的理想愿景,才可以在静水流深的岁月长河里守望绝美的华夏文明,才能够在浩浩汤汤的时代大潮中肩挑复兴的责任担当。故而,在青年成长的旅途中,如何能缺失美的熏染,缺乏美育的陶冶呢?

初稿兴许写于2021年10月20日,无从记起。
最终写成于2022年2月7日。
初稿未曾满意,中途几度弃笔,然终有期望,终不敢忘,终成此文。或有修改,亦未可知。

初稿
一
我相信,美育绝不会是华而不实金玉其外的点缀,它是涵养丰盈心灵的助推剂,它是描摹精彩生活的彩笔。懂得欣赏美、追求美的人,才能在庸常生活的罅隙里看得见生命的美,才能在漫漫岁月的长道上望得到前方的光。心中有美,眼底自然光芒万丈。身在井隅,放眼周遭炫美似锦。
家长们,或许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领略哥德巴赫猜想般的科学奥秘的玄妙,但如果他能为朝暾夕月大漠长河的自然之美而徜徉流连时,我相信,因为有了美育的熏陶,他的生命是有趣的;或许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像莫扎特般天资卓越惊才绝艳,但如果他能为罗大佑《童年》歌曲里的纯朴真挚之美而欣然向往时,我确信,经由美育的滋养,他的生活是明亮的;或许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成为如钱学森一般的蜚声海内的科学巨匠,但如果他能为《诗经》的真淳质朴之美而神往迷恋时,我坚信,在美育的濡养下,他的心灵是丰盈的……是啊,一个懂得美追求美的人,即便生如蚁,渺小如蜉蝣,他也一定包含着如葵花般热烈绽放向阳生长的心灵。“苔花如米小”,亦可静美如神,心向星光。而这一个个丰盈明亮的灵魂,便离不开美育土壤的滋育。
据说,达芬奇在创作绘画时,既不排斥科学理性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同时也融入了感性热烈的情感思索。同理,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沦为纯粹理性的计算、机械冰冷的推演,而是更需要培养出柔韧如丝、温润如玉的心灵,培养出知美尚美、热爱生活的灵魂。因此,在学生的成长途中,又怎么能缺少了生动感性的美育的滋养呢。
二
美育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欣赏美追求美,更在于让学生在美的感知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传统、对文化的认同感,升腾起对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自豪感。
试想,一个只痴迷于机械推演冰冷计算,却对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歌曲里的崇高壮美无动于衷的人,会是我们所渴求的栋梁吗;一个沦为做题机器成绩奴隶,却对如《诗经》里的质朴真淳之美弃如敝屣的人,会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材吗;一个对外国文化信手拈来奉如圭臬,却对秦砖汉瓦唐彩宋瓷里潜藏的文明之美视若无睹的人,会是我们所培育的时代新人吗……美的教育,不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在于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