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郑军队的总兵力竟是福建清军主力的两倍?实际上只有四万人

2023-09-11 04:53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说一件非常反常识的事:只占据了金厦、铜山、南澳四座岛屿的郑成功军队理论上的总兵力是福建一省清军总兵力的两倍之多。福建清军的总兵力是三万多人,这个咱们说了很多次了,也不用再把清实录的原文贴出来了,但相比之下郑成功的军队人数就很迷了。

以围攻郝尚久之战为例,郑成功出动了二十四镇,每镇有兵丁500人,总兵力居然达到了12000人,要知道此时还只是1650年,郑成功连日后的基本盘厦门都没有得到,叔叔郑鸿逵也依旧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结果他一次出兵就能达到12000人,是全福建清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再看1652年郑军围攻漳州期间的古县之战,郑成功一方出动了亲丁镇、左援剿镇、前冲镇、中冲镇、右援剿镇、右冲镇、护卫右镇、礼武镇、后冲镇、前锋镇、护卫左冲镇、护卫右冲镇、右先锋镇、亢宿营,还有郑成功本人亲领的督戎旗,共计十五个镇营,咱们之前在讲铁人军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左右虎卫镇每镇人数是1200人。

而郑军在1661年进攻台湾时各镇兵力的分布为:亲军左武卫周全斌1800人;提督亲军骁骑镇马信600人;左虎卫何义800人;右虎卫陈蟒900人;后冲镇黄昭900人;宣毅后镇吴豪900人;宣毅前镇陈泽750人;礼武镇林福700人;援剿后镇张志900人;中冲镇萧拱宸1000人;澎湖游击洪暄550人;总兵罗蕴章600人;左先锋镇杨祖1000人。由此可知郑军一镇兵力多则1800人,少则500人到600人,大多数镇总兵力都在一千名左右。所以由此可知,郑成功在古县战场布置了十五个镇营,总兵力在15000名上下。

1655年郑军攻揭阳的时候,按照清廷的说法:七月初十,赫提督(赫文兴)领大股“红头贼”由水路到达揭阳,黄廷、万礼两部郑军从黄冈陆路向揭阳,三人一人领着七镇,一镇千人,总兵力共计21000人,先王实录中有关揭阳战役明军人数记载则较少“遣前提督黄廷统辖戎旗镇、左右先锋等共十二镇,由漳浦、诏安巡下潮州,驻兵征饷”十二镇郑军总兵力只有10000人左右。但是与此同时郑成功部将陈六御、陈辉等人也带领了随率后冲镇周全斌、中冲镇萧拱辰、援剿前镇戴捷等十二镇北上进攻长江和南直隶,如果一镇只算1000战兵,那这支远征舰队的战兵总人数也在万人上下,也就是说在1655年下半年郑成功至少出动了2万人以上的兵力南攻广东,北上长江。

但是到了十月份,郑成功下令调回北征军,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明郑史料《先王实录》里面写得很清楚“时我师分遣南北征剿,只有后提督奇兵、左冲等数镇守镇城邑地方而已。本藩传令并空思明州,听居民搬移渡海,其将领官兵家眷搬住金门、浯州、镇海等处,听从其便”总结起来就是精锐尽出,厦门等地守军力量薄弱,这里其实也就说明了一点:郑成功的兵力远远没有七八万人那么多。

按照先王实录的数字来算,北征大军十二镇人马,总兵力在一万两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而南征广东的军队也是十二镇,总兵力也在一万两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所以如果这么算的话,郑成功所拥有的精锐主力大概率就是在三到四万人之间,而不是原先所估计的七八万人,考虑到郑军还应该包括铜山岛张进部以及南澳岛陈豹部,这个数字还应该更高一些,所以郑军总兵力大概在四到五万人之间。

咱们再挑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那就是郑成功军队在逼迫前弘光政权将领镇江城守将高谦投降之后,在镇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二十五日,本藩巡阅镇江城观兵,作四抽行,由西门河边大闸过北门甘露寺站队:一程后提督,二程左提督,三程右提督,俱教场下山中、田中札,不准札平坦处,四左先锋,五中提督,六前锋镇,七右武镇、左虎卫,八张五军,专派防后,九左武卫、右虎卫,专派防后;尾名行过闸至甘露寺,调遣听令,派镇都会之处,本藩故令排列行伍壮观。时观者传闻,谓之天兵”。

其中所谓的“张五军”就是五军戎政兼管前军事张英。除了张英之外,其中出现了四个提督,一个提督所统辖的军队大概是两镇到五镇,而前文所叙述清方史料中郑军一个提督所指挥的人马高达七个镇,这个就有些过于匪夷所思了,如果以二镇来算,那四个提督至少指挥着8000人,除了这四个提督之外,还有左先锋镇、前锋镇、右武镇、左虎卫、左武卫、右虎卫。左先锋镇至少有1000人,左右虎卫共计2400人,前锋镇有1000人,左武卫应该也在1000人上下,右武镇人数也相对,也就是说左先锋镇、前锋镇、右武镇、左虎卫、左武卫、右虎卫这六个镇总兵力加起来在6400名左右。所以在镇江阅兵的郑成功军队不会少于14400人,再加上张煌言部(先王实录中的“张兵部”)和张英部,人数就更多了。

而如果我们再看明郑军正式攻打南京的战斗序列,就会发现郑军出兵南京的总兵力远远不止14400人“一程右提督,二程前锋镇,三程后提督,四程右武卫,五程右虎卫,六程左虎卫,七程左提督,八程五军,九程中提督,十程左先锋”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吴豪的宣毅后镇以及韩英的正兵镇以及负责郑军水上安全的左冲镇所统帅的正兵镇以及郑成功本人所统帅的戎旗镇以及张英统帅的五军营,以此观之其总兵力恐怕至少在两万人以上。

而南京战役之后,被击破或者全军覆没的郑军包括中冲镇、前锋镇、前冲镇、五军营、左武卫、左虎卫、左先锋,还有一个“浮水而逃”的宣毅左镇万义,损失将领余新、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蓝衍、副将魏标、朴世用、洪复、潘庚钟。看着损失十分惨重,但实际上明确全军覆没的实际上只有甘辉部、左虎卫、左武卫、前锋镇余新左营,阵亡失踪俘虏的官兵总数应该在五千到六千人之间,占郑军参加南京战役总兵力四分之一左右,虽然说损失十分惨重,但郑军依旧保存了战斗力,并且在之后的厦门战役之中大破满洲军。

所以我们综合上文可知,郑成功每次出兵基本上都在1~2万人之间,除了长江南京战役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大战,以此可推之,郑军来源于原先南明政府军的精锐主力大概率也就在3到4万人之间,其他的所谓“郑军”都是些什么水平的武装呢?就比如顺治十二年十二月,活动于福州周围的王爱仔部被清军击溃“本月初六日,本职承贵道方略前往小箸、双髻等处,搜剿贼首王爱仔等。督兵行至马蹄岭,与双髻仙对冲,山势险峻,雾气迷天,果有贼众数百屯住山窝。忽见官兵突至,恃山依险堵住路口,石虎乱下,打伤我兵张奇、辛得功二名。职督把总张良臣、谢辉等各官兵鼓勇冲杀,直涌而上,杀死贼寇百余,坠涧死者无数。清军这又获得了一场大胜,杀死“明军”百余人,然后咱们再看看缴获的什么武器:旗二面,枪五杆,斩马刀一把,竹枪五十三根,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还有木棍四十余条。

初八日,清军又杀死该部明军二百余人,缴获大旗四面、弓七张、刀十五把、铳一把、长枪百余、竹枪无数、又披甲十张、伪印一颗。这里含金量高一点,出现了十副盔甲,但是很明显装备还是差到令人无法忍受。这两场大战清军总共付出了多少人的伤亡呢?被石块打伤两人,被鸟铳打死一人,一人在战斗中受伤,总计伤三人,死一人。顺治十七年,清军俘获郑军战船三十多艘,每船又有三十多名俘虏,每一艘船只有一个人身穿棉甲,这和左右虎卫的装备精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方自己也说何富、王爱仔、刘广、王裔行、包九、谢义老、李凤、陈八、林长一、洪五这些武装已经在福州周围活动了很久了。所以我们说所谓郑成功军队有七八万人,也包括了这些战斗力装备都很差的“地方义军”。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明郑军队的总兵力竟是福建清军主力的两倍?实际上只有四万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